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盡善盡美,為人者素無完人,處事者亦不能處處兼顧,無論古今皆是如此。其間最難在於顧大家難顧小家,顧小家難顧大家,誠如「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
那麼,對於平常人而言,生活中最大的矛盾之處往往在於,事業與愛情之間的衝突。一個人想要有一番成就,必然時間、心血不可少其一。而這些恰恰也是愛情所需要的。因此,許多人光鮮亮麗的表面多是以愛情的千瘡百孔為代價換來的。
1.他的第一任妻子——羅彩雲
說起葉淺予,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名出色的畫家,乃是中國漫畫和生活速寫的奠基人。
但是光明總與陰影相隨,在他成就與輝煌的背後,感情卻一敗塗地,他的四任妻子中兩個自殺,兩個精神分裂。
葉淺予的第一任妻子叫做羅彩雲,兩人的婚姻實際上打一開始便註定了充滿著坎坷與艱難。因為他們之間並沒有任何的感情基礎,乃是葉淺予的父母未經同意便代替兒子與羅彩雲定下的一樁親事。
或許對於葉淺予而言,當他選擇向父母、向親情,以愛情為代價妥協之時,便註定這一場婚姻是無法引起他重視的。
任何被迫接受,違背個人意志的東西,都是令人厭倦的.即便是再好的事物,依舊如此,因為從一開始的審視之中便是帶有偏見的。
因此,葉淺予匆匆完婚之後,便撇下妻子孤身返回上海打拼,在他眼中的這場婚姻並不動人,那位稱為妻子的女人也是如此。
然而羅彩雲不甘於如此,如那些傳奇女性一般大度她也做不到,對於一個性情再如何溫婉的俗女子而言,想來這樣的局面也是令人難以承受的,所以她五次三番的尋死覓活,想要引起葉淺予的重視,帶她一同前往上海.
然而女人往往越是這般死去活來越會讓男人覺得麻煩,葉淺予依舊不肯讓步。以至於後來又是在父母的威逼之下將羅彩雲接到了上海,兩人後來誕下了一子一女,女兒小名叫做明明。
「同床共枕各自眠」對於葉淺予與羅彩雲來說,雖是軀體湊到了一起,但是靈魂之間的距離卻是愈發漸行漸遠。
起初的隔閡已經讓兩人之間如隔淵塹,而後來葉淺予忙於工作,對於羅彩雲感受的愈發不顧,兩者的關係驟降到了冰點。
極度的失望之下,羅彩雲索性也就破罐子破摔,對於這段婚姻喪失了信心。她如同彼時上海的少奶奶一般,逛街之外便是泡在麻將桌上。此後對於丈夫說過最多的一句話莫過於「錢用完了,拿錢來!」除此以外兩人儼然已如路人。
婚姻的痛苦從不是發作在一個人身上的,對於葉淺予來說結束了一日事業打拼之後,還要面對婚姻這一副爛攤子,顯然是令他苦不堪言的。在這樣的狀況之下,他遇到了另一個女人,女畫家梁白波。
大致「疑神疑鬼」是所有女人的通病,但往往也是事出有因的。
羅彩雲很快發現了葉淺予與梁白波之間的端倪。「追蹤」、「襲擊」、「怨罵」這些戲碼無一例外的上演,背後卻是一個女人想要捍衛自己婚姻的無奈。
既然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一步,那麼無可避免的便是離婚了。
然而羅彩雲並未同意,她是一個傳統女性,認定自己是明媒正娶,未有出格之錯,是不能夠被「休」的。即便是這場婚姻令她苦不堪言,她也不願意背負思想上的譴責。
而葉淺予也未強求,對於當時上海的社會慣例,離婚需要付出一筆贍養費,葉淺予經濟能力是負擔不起的;與此同時,雖然兩人之間勢同水火,但是不可否認羅彩雲誕下一子一女,是功勞也是美德。
因此兩人依舊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煎熬著,彼此痛不欲生。
此後,他與羅彩雲雖未離婚,但也達成了一份分居協議,規定每月的贍養費。
後來經兒子勸導,羅彩雲方才答應了離婚。特殊時期,羅彩雲亦是受到葉淺予的牽連吃了不少苦。後來當葉淺予走出監獄之時,方才知曉她已經在此期間吞服安眠藥自殺。
在女兒明明的回憶之中,她的母親曾經顯然是患上了抑鬱症。
其實從羅彩雲所承受的一切來看,一個正常人不為此瘋掉便是難得,而且心有苦悶便要有宣洩之處,但是對於羅彩雲來說她素來憋悶在心底不與別人言,直到最後她再也抗不下的時候,便與這並不動人的人間就此匆匆訣別。
2.第二任妻子——梁白波
前文已有端倪,葉淺予與羅彩雲之間矛盾爆發的關鍵點便在於梁白波的出現。兩人因緣際會之下相遇,葉淺予只覺愛情有了歸宿,而在梁白波看來卻並非如此。
在兩人陷入戀情之中,曾因工作需要隨著鐵路局共同前往北平,三天之後鐵路局的人折返而歸,但兩人遲遲不肯離去在這裡過起了二人世界。
彼時尚且身為葉淺予妻子的羅彩雲徹底被激怒了,她以「感情突變、離家出走」為由將葉淺予不知所去的事情刊登在報紙上,令葉淺予一時間顏面掃地。
他抱著一不做二不休的態度,帶著梁白波前往南京再度「銷聲匿跡」,直到後來被羅彩玉父女「押解」回上海。
但是隨著羅彩雲與葉淺予之間的徹底決裂,梁白波復又撇下他走向了另一位令人敬仰的空軍英雄,其間對於葉淺予而言不失為一種報應。
關於梁白波的離去,他在回憶錄中只道,「漫畫界從此失去了一顆發光的慧星。」但是感情之苦惟其自知。
或許對於兩個「偷情」的人而言,原配的死纏爛打反而使得兩人在躲躲藏藏之間萌生了一種特別的情愫,但是隨著這種情愫結束之後,似乎一切突然就變得索然無味。
後來梁白波因患上精神分裂,自殺身亡。其間緣由無人知曉。
3.第三、四任妻子——戴愛蓮與王人美
戴愛玲是一位舞蹈家,葉淺予與她相識在一場表演會之中。一個星期的時間從相識到相知,僅有半個月過去,兩人之間已經如膠似漆。後來確定關係之後,即便是在工作之中,兩人亦是儘量的能夠相處在同一地區。
然而在葉淺予一次應工作需要前往新疆,其間歷時數月已然到了冬天,他才返回北京。冬天很冷,他迫不及待的想要找回自己久違的光和熱,但是不曾想等待他的是,相較於這個冬天更冷幾分決絕。猝不及防之下戴愛蓮與他提出了離婚,給出的理由只是她已經愛上了別人。
就這樣,葉淺予與戴愛玲的這段姻緣到此走向了終點,不知彼時葉淺予的心中作何觀感?
人間得失,多是如此。事業上有所成就往往是感情犧牲換來的,亦必需有一位良配在身後默默的支持,但顯然葉淺予並沒有這個福分。
「以期達到更好的合作。」隨著這封來自王人美的回信,兩人開始了屬於葉淺予的最後一段「合作婚姻」。此前兩人皆是經歷了失敗的婚姻,所以只是想要互相有個依託。
這場婚姻誕生的起初便是沒有靈魂的,而葉淺予顯然也並沒有賦予它靈魂的打算,或許他自己始終沒有意識到自己婚姻的失敗源自於哪裡?
葉淺予是個好畫家,卻不是個好丈夫。他除了懂畫,別的什麼都不懂。
王人美回憶錄之中對於葉淺予作出了如上的一番評判。這一句話也是道盡了為何他這一生感情之路顛沛流離的本質所在。
但是兩人「牽強附會」地相處陪伴了三十多年。除卻與葉淺予之間婚姻的不睦之外,王人美亦曾在兩人婚姻之初,因為揮之不去的緋聞而一度精神分裂被送進了瘋人院。
在此期間身為「最陌生的親人」的葉淺予只是空做一番牽腸掛肚,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因此縱觀葉淺予的四段感情之起起落落,亦是令人無奈的。當下社會之中,往往是「麵包」與愛情不可兼得。忙於工作、忙於創造兩人更好的未來,卻又通常會導致兩人之間感情的破碎,尤其是對於年輕人而言。
創造未來固然重要,物質生活亦終究會有,但是當喜歡的人走了,那麼這一份辛苦打拼的未來註定是殘缺的。因此在兩者之間的一番權衡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