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如懿傳》,對於魏嬿婉,除了厭惡其狠毒之外,又不得不服其心計謀略,是的,謀略。
初初爬上龍床的魏嬿婉,是談不上謀略二字的,不過是一味地做小伏低、柔順迎合而已。就算因害死舒妃母子被太后揪了出來,也是以怯弱卑微的姿態和表忠心自薦為太后耳目,才留下性命並獲得太后幫助。而她後宮前期的「燕窩粉絲」、「不識甜白釉」、「鹿血酒事件」,每一樁都足以讓她成為後宮的笑話,一個受出身所限、粗鄙的女子,且如此不知廉恥。
直到布下胡芸角這枚棋子,魏嬿婉的格局,足以配得上「謀略」兩字了。
在她和如懿的抵死爭鬥中,哪怕害死了皇帝曾寄予厚望的「貴不可言」的十三阿哥永璟,哪怕十二阿哥永璂資質尋常立儲渺茫,只要有永琪在,只要皇帝重視永琪,如懿就早晚有出頭之日。一旦永琪坐上那個至尊之位,如懿必定會是尊貴的母后皇太后,海蘭為聖母皇太后,而她魏嬿婉不過一個落勢太妃,案上魚肉而已。
所以,如懿被皇帝厭棄算得了什麼?如懿被軟禁翊坤宮又算得了什麼?
所以,魏嬿婉伏下了胡芸角這步棋。
胡芸角是魏嬿婉對如懿的最後暴擊。
改編過的劇中,給了胡芸角一個治不好的慢性病。當初因為舒妃新喪,如懿生下五公主後,給接生嬤嬤的賞賜減了半,因此急需為女兒治病的田嬤嬤心生懟怨,被魏嬿婉趁機收買。
而原著中,田嬤嬤急需這筆錢,是為了給兒子買個前程,她被魏嬿婉拿捏住,也是因為她兒子犯事入獄,求到了魏嬿婉跟前,才被迫對皇后下手。田嬤嬤當然不會知道,她兒子入獄,本就是魏嬿婉逼使她就範的手段。
改編成為了女兒,加深了母女情份,使胡芸角為母復仇更顯合理化。
田嬤嬤害死了永璟。
胡芸角害死了永琪。
魏嬿婉徹底撲滅了如懿翻身的希望。
魏嬿婉怎麼就有把握胡芸角能替她除了永琪?這裡不得不服她對人心的揣摩。
魏嬿婉比海蘭和如懿更了解永琪隱秘的心思!
永琪是皇帝最出色的孩子,彼時永璜、永璉、永璋均過世,四子永珹出嗣,論長論賢都該到永琪了,可惜他不是嫡子!
皇額娘自小教導他的是韜晦,而額娘教他要事事以皇額娘為重,有了嫡子永璂以後,額娘教他的是怎樣為兄為臣,他那些隱秘的心事,便是連親生的額娘都不敢表露。
後宮中,最了解他的人偏偏是魏嬿婉。
魏嬿婉把胡芸角指點成永琪喜歡的樣子,洗乾淨她的出身來歷,然後把她放進了永琪府裡。
丫鬟田芸角堆雪人,修補燕子窩,偏生每次都要讓永琪看到。
這些天真爛漫的自由情懷,恰恰是自小被嚴格教養長大的永琪最缺少的,也是永琪那些出身大家族的福晉側福晉們不具備的。
於是胡芸角成了永琪最喜愛的侍妾。
額娘海蘭一再叮囑永琪,要維護皇額娘,愛護永璂,更多次叮囑他要尊重福晉,不能寵妾滅妻,他回答額娘,格格胡氏服侍他很用心,對福晉也極恭順。
他匆匆回府,腦海中卻是胡芸角貼心的嗔語「……爺,您的前程是您自己的……」
這哪裡是鄉間長大的胡芸角說的話,這分明是魏嬿婉手把手教的。
永琪得了附骨疽。
這樣的病,遵醫囑養著,原不算大事。
可永琪生了奪嫡之心,他不想讓皇帝知道他有病,他必須健康強壯。
出於對皇額娘的疑忌之心,他也不讓江與彬看他的病。
胡芸角只是一味引著永琪貪涼,吃冷食、洗冷水浴。
她入府,本就是為了收走永琪的命。
永琪終於年輕病亡,而侍妾胡芸角還有人生最後一場重頭戲。
她跪到皇帝面前,哀哀而泣:「皇上,王爺走得冤屈……皇后娘娘根本捨不得凌雲徹死,是額娘擅做主張,王爺夾在中間難以做人……皇后娘娘為了一己私情害死了王爺,妾身實在是為王爺抱屈。這樣的人怎配為人母,怎配為國母,王爺也告訴妾身,皇后娘娘最在意的是凌雲徹。有這樣的嫡母,深以為恥……」
說完一頭撞死,對母親全了孝道,對魏嬿婉全了忠義,對永琪全了「情意」,對如懿,則是一場死無對證的陷害。
至此,魏嬿婉勝利的旗幟插上城頭。
皇帝恨人掣肘,魏嬿婉提供無底線的溫順。
永琪暗慕太子之位和自由天性,魏嬿婉就提供他一個虛妄的假相,笑看著他一步步地跌入深淵。
雖然魏嬿婉至死都是個皇貴妃,但終究是她的兒子永琰入了皇帝的眼。
永琰冊封太子之日,皇帝追封她為孝儀皇后。
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諡,全諡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