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引言:
不知道家長們,遇沒遇到過這樣一個煩人的問題:孩子每次出去玩的時候都會賴著玩搖搖車,不給他玩,他就耍小性子。
可是讓他玩,他每看到一個搖搖車都必須要上去。雖然玩一次搖搖車的錢也不貴,但是每次都這樣縱容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真的是好的嗎?
而且很多時候不一定只是搖搖車,可以是搖搖車,也可以是玩具,還能是手機,電視,電腦等一切外在或內在的媒介。東西可以一直變化,但孩子的需求卻不會變化,甚至有增無減。
很多的家長在應對孩子非常痴迷於遊戲,痴迷玩搖搖車的時候所採取的態度可能會是讓孩子和玩到吐。
因為他們認為一樣東西,只要孩子頻繁地玩,給他過度地玩,他們膩了之後自然也就不會去吵著要了。就比如說玩搖搖車的事件。
一般來說,家長會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讓孩子玩和讓孩子玩到吐。
這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養育風格。
讓他玩這一派的家長通常會認為孩子年紀小,反正搖搖車價格也不貴,玩一玩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而另一派則是玩到吐,這種類型的家長所持的態度是必須要讓孩子坐到吐,這樣子他以後也就不會再想坐搖搖車了。
這種教育方式看似是非常有效的,因為家長會發現孩子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的確不會那麼痴迷搖搖車,但是問題真的得到根本性的解決了嗎?其實當孩子痴迷於玩搖搖車的時候,到底要讓孩子玩還是要一直孩子道理都是很簡單的。
家長在面對孩子喜歡玩遊戲所採取的不同態度其實所體現的就是他們養育方式的不同,在1967年的時候,鮑姆林德將養育孩子的方式分成了四種類別,而每一種養育風格對於孩子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那麼這四種風格分別是什麼呢?不同的教育風格又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1.專制型養育。
這類型的家長最大的特點就是類似於獨裁者,他們對孩子的控制欲是極強的。一般體現在生活當中會對孩子有極高的要求,會給孩子設立明確的目標。
比如在生活當中要嚴於律己,在學習上要取得怎樣的成績,他們對於孩子有非常高的期望,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而且經常會採用獎勵和懲罰的方式。
當和孩子出現矛盾的時候,不太注重溝通的方式,一般都是命令,又因為平常的工作比較繁忙,他們又要將大把的資金投注在孩子的教育上,所以平常沒有過多的時間去關注孩子,對於孩子的行為給予熱情和回應。
而在這類型的家庭環境之下所長大的孩子,他們的性格特徵也是非常明顯的。他們對自我容易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如果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的時候,經常都會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而這是因為在生活當中缺乏和父母的溝通,所以他們的性格會變得越來越封閉,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也會越來越突出。
2.忽略型教育。
這類型的家長其實和專制型也是有一定的特點,他們也會對孩子的養育有著很低的熱情,但是最大的不同在於忽略型教育的家長,他們對於孩子的控制於是沒有那麼強的。
他們會讓孩子有著更多的自由,也讓孩子有更多的空間,但是也存在著一個問題,他們對於孩子既沒有要求也沒有回應 經常是會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他們的愛的。
所以可以發現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之下所長大的孩子他們在生活當中容易導致一些不良行為,尤其是當父母總是對他們愛答不理的時候,會讓他們出現抑鬱的情況。
這類型的孩子因為在生活當中沒有父母的指導,沒有父母的要求,所以他們對自我的自律性也相比於其他人來說沒有那麼強 當生活當中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自然容易出現慌張,不知道如何處理的情況。
3.放縱型養育。
縱容其實翻譯過來是允許的意思,這類型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最大的特點是保持著很高的熱情和很弱的控制。這種教育模式也是我們非常提倡的一種模式,因為在孩子看來,他不會把家長看成是一種權威者,而是把家長看成一種朋友,有什麼心裡話都會願意和父母一起分享。
在這種家庭之下他是沒有很明確的規則的,對於孩子並沒有嚴格的要求和期待。但是也正是因為這種對於孩子無限信任,讓他們自由發展的教育模式也會使孩子出現囂張跋扈,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照顧別人感受的性格特點。
4.權威型養育。
鮑姆令德認為權威型養育的教育方式是家長和孩子之間最好的一種相處模式 因為它既表現出了家長對於孩子成長過程的高度熱情,也表示出了高水平的控制力。他不像縱容養育,那樣對於孩子的成長完全不控制,而是在合適的度上去把握對於孩子的控制。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所長大的孩子會發現孩子在於解決問題,自信自控,成熟這些能力上都會比較的突出。這樣的孩子在和別人的社會交往過程當中會更加的自信,也會更加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和父母之間的相處和溝通也是最為和諧的。
在養育的過程當中,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權威式養育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總會有出現矛盾的時候。
當孩子有無限的需求的時候,家長又應該怎麼去做呢?
1.給孩子有限的選擇權。
孩子是有自己的自主性的,也有一定的自由。他們想要玩東西,有一定需求的時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並不意味著家長就可以縱容他們的需求,是要學會多給孩子一些有限的選擇權。
比如說孩子可能非常的想玩搖搖車,但是你也不能每一次看到,孩子想坐就讓他去坐,而是讓他選擇說,如果你現在選擇坐搖搖車,那麼下一次就不能再坐了,讓孩子在這些空間裡面做一個選擇,這樣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2.儘量避開刺激物。
其實也就是眼不見為淨的道理,如果孩子真的非常執著於某樣東西的話,就比如說孩子非常的想玩搖搖車,那麼就儘量避免帶孩子出去的時候碰見搖搖車。
3.重新和孩子制定規則。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孩子的教育過程當中也是如此。如果只是一味地去放縱孩子,孩子說什麼孩子想要什麼就馬上的去答應去幫助孩子解決的話,那麼只會讓孩子覺得任何事情只需要自己去耍賴,去撒潑就可以解決的。
家長必須要讓孩子明確規則意識。不能因為孩子。一再撒嬌和哭鬧就讓步,當然也不可以去忽略孩子一些正常的需求和固守。所以家長不妨多孩子進行溝通,這定一個對於雙方來說都比較公平合理的規則。
孩子因為年紀小,生活當中的很多需求和行為都是不受自我控制的,大多數都會把這種情緒直接外露出來,而這個時候家長的教育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孩子非常的沉迷於玩遊戲,沉迷於玩搖搖車的時候 不妨借這個機會去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