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網特稿25年前,1995年的12月15日,令人嘆為觀止、笑中帶淚的科幻冒險喜劇片《勇敢者的遊戲》在北美公映,大象斑馬猴子衝進城市,踩扁汽車,橫衝直撞,孩子們目瞪口呆的一幕,成為許多人童年時期的大銀幕美好回憶。
那個年代,笑眯眯的羅賓·威廉士還沒有在《心靈捕手》中「邂逅」本·阿弗萊克與馬特·達蒙這對好基友。克爾斯滕·鄧斯特剛在《夜訪吸血鬼》與《小婦人》中大放異彩,距離成為「蜘蛛女」,還要再等幾年時間。
《勇敢者的遊戲》英文片名為「Jumanji」,是片中一種棋類遊戲的名字,它的遊戲規則非常可怕:遊戲一旦開始,無論發生什麼,都要遵守規則,必須把遊戲玩完。
1969年,和小女孩莎拉一起下棋的小男孩艾倫從現實世界中消失,被困在了棋局的世界中。26年之後,朱迪(鄧斯特飾)和皮特(布萊德利·皮爾斯飾)這對姐弟偶然發現了Jumanji棋,無意中擲骰子時,讓已長大成人的艾倫(羅賓·威廉士飾)回歸現實世界,他們只能找到同樣已成人的莎拉(邦尼·亨特飾),大家一起繼續艾倫當年的遊戲……
影片當年公映後,憑藉6500萬美元的預算,換來了2.63億的全球票房,躋身1995年票房榜前十名(排前三的是《虎膽龍威3》《玩具總動員》《阿波羅13號》)。
1981年,美國童書作家克裡斯·范·奧斯伯格創作了《勇敢者的遊戲》原著小說,「Jumanji」這個詞據他解釋,是「許多效果」的意思,指的就是電影中下棋帶來的種種「有趣」後果。
原著小說
後來索尼影業的彼得·加伯去波士頓拜訪他,希望能把這本書改編成電影。奧斯伯格自己寫了一版電影劇本,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在故事中融進了神秘與超現實主義」,他後來透露說,要不是因為自己的劇本小樣寫得太好,加了很多書中沒有的內容,索尼幾乎就要放棄改編這本書了。
三星影業(TriStar,索尼影業子公司,不是韓國那個)提出要求,只有羅賓·威廉士來出演男主角,他們才會同意出資。結果羅賓看了第一版劇本之後,拒絕了片中「艾倫」這個角色。包括導演喬·莊斯頓在內的一共4位編劇,後來對劇本進行多次重寫,羅賓最後終於接受。這個喬·莊斯頓後來執導了《美國隊長》。
最開始,莊斯頓對於選擇羅賓還有點猶豫,他心中的第一人選是湯姆·漢克斯,因為羅賓太喜歡演著演著開始即興發揮。但是羅賓表示自己理解這個故事「結構非常緊湊」,完全依照劇本完成了自己的表演,他通常是照劇本演完一遍之後,再跟女主角邦尼·亨特一起,即興演一遍同樣的場景。
《勇敢者遊戲:決戰叢林》
湯姆·漢克斯沒演成沒關係,多年之後,他的大兒子科林·漢克斯出演了續集電影《勇敢者遊戲:決戰叢林》(2017),道恩·強森、凱文·哈特、傑克·布萊克、「星雲」凱倫·吉蘭等人給演成了徹頭徹尾的喜劇。本片也被粉絲們認為是1995年《勇敢者的遊戲》的真正續集,之前2005年的《勇敢者遊戲2》(Zathura,也是個奇怪的詞)不算數。
小K主演的《勇敢者遊戲2》
2005年的這部由喬恩·費儒執導、「小K」克裡斯汀·斯圖爾特、蒂姆·羅賓斯主演的「假續集」影片(《鋼鐵俠》和《暮光之城》2008年才會有),雖然同樣改編自原著作者克裡斯·范·奧斯伯格的同名小說《Zathura》,但是完全沒有提到《勇敢者的遊戲》這部影片,只是與它概念相似。
2017年的真正續集「決戰叢林」中,提到了羅賓飾演的「艾倫」,也是對於已經去世的羅賓進行了致敬。2年後的《勇敢者遊戲2:再戰巔峰》中,在原版《勇敢者的遊戲》中飾演朱迪和皮特姑姑諾拉的畢比·諾維爾什,也在結尾回歸客串了下。諾拉是原版電影最後,唯一一個沒有交代角色結局的人物,她的故事也終於在新續集中圓滿了。
《勇敢者遊戲2:再戰巔峰》
說回原版影片,邦尼·亨特和鄧斯特後來回憶說,她倆特別喜歡和羅賓共事,因為他會把片場上的每一個人都逗笑。他還喜歡模仿《妮爾的芳心》(1994)中的朱迪·福斯特,這是鄧斯特最喜歡的保留節目。
當年「寡姐」斯嘉麗·詹森也來試鏡了「朱迪」這個角色,不過後來還是由鄧斯特最終拿下,因為那時距離讓寡姐小有名氣的《迷失東京》,還有8年的時間呢。
原版影片中的姑媽諾拉(下),變成了2019年續集中的餐廳老闆娘(中)
身為喜劇演員,羅賓總喜歡跟人開玩笑,當有人問到他片名「Jumanji」什麼意思的時候(肯定是沒看過片的人才會這麼問),他一般都告訴人家,「這是加勒比海上一座海島的名字,想去的話可得早訂票啊!」2014年,影片拍攝時用到的那塊「Jumanji」棋盤,以6萬零800美元的價格在eBay上成交了。
有次在英國的一個脫口秀節目上,羅賓回憶說:在演一場與鱷魚搏鬥的戲份時,他演得太入戲了,忘了鱷魚「體內」是有個人穿著特製衣服演的。他用胳膊肘狠狠懟了一下鱷魚,聽到裡面傳來一聲不滿的「嘿!」
羅賓鬥鯊魚的名場面
不過電影中這些鱷魚、食人花、巨型蚊子之類的,也確實嚇人,連羅賓自己都不肯讓他的孩子們看這部片。很多影評人也覺得,影片PG的分級有點太低,應該改成PG-13才對。羅傑·埃伯特特意指出,對於小孩子來說,本片跟《大白鯊》一樣,都非常不適合(但其實《大白鯊》也是PG級……)。
喬納森·海德在片中一人分飾兩角,又演艾倫的父親,又演大反派獵人(你當年認出來了麼?),這倒是跟「彼得·潘」的大銀幕之旅很像——喬治·達令(溫蒂的爸爸)與虎克船長都是一個人演。
巧合的是,羅賓在《鐵鉤船長》(1991)中,就飾演了長大後的彼得·潘。他在拍攝《勇敢者的遊戲》時,也同時在拍克裡斯·哥倫布的《懷胎九月》,他在這個片子裡面出演了一個小配角。
那個年代,《勇敢者的遊戲》特效製作方式都比較傳統,由工業光魔負責本片的數碼特效部分,他們專門為《勇敢者的遊戲》開發了兩款新軟體,能在CG製作的動物臉上畫出真實的面部表情,還能製作出逼真的數碼毛髮,主要用在了猴子和獅子身上。
飾演皮特的布萊德利·皮爾斯當年才13歲,每天要畫3個小時的妝,把猴子毛粘在臉上,這個過程一持續就是20天,不過布萊德利自己還挺喜歡這個過程的。
犀牛穿過圖書館!
在拍攝犀牛過街的場景時,劇組搞來了一臺液壓油缸,讓鋼鐵犀牛穿過圖書館的牆,後期階段再用CGI技術把鋼鐵犀牛給換成一群動物。當年還有傳言說,在拍這場動物戲時,有一頭大象不幸去世了,然而這完全是謠言!影片拍攝時一隻真動物都沒用過,全都是CG做的。而猴子們在街上遊蕩,停下來看到街邊錄像店裡面放的電影,就是《綠野仙蹤》中,飛猴襲擊的那一幕。
食人花和蚊子就不放了,孩怕
羅賓總結說,拍這種充滿CG特效的片子,需要和空氣對戲,假裝對面是動物,「特別像是磕了迷幻劑,因為所有東西都得靠自己憑空幻想」。
不過拍攝過程中也有驚險的地方,有位替身女演員在開車的時候,車子失控,以60邁的速度撞上了樹,幸好她人沒事。導演莊斯頓挨個祈求拍下來這一事故的狗仔,希望他們別把這個事故報導出來。
現實生活中這個製鞋廠的logo還在
《勇敢者的遊戲》主要是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在麻省旁邊)的基恩小鎮上拍攝的,片中故事發生的虛擬小鎮布蘭特福德就是設置在這,但是!有意思的是,片子裡面什麼動物都有,然而這整個一個州,一個動物園都沒有。
這個鎮子上面的人太喜歡羅賓和這部電影了,市長1994年給了羅賓一串這個城市的鑰匙,他所飾角色「艾倫·帕裡斯」父親開的「帕裡斯製鞋廠」,logo直到現在都還在小鎮的一面牆上。2014年,羅賓去世之後,當地居民在製鞋廠的標識下面擺滿了鮮花和蠟燭,還舉辦了一場《勇敢者的遊戲》放映活動,以表紀念。
影片最後聖誕節party的場景,則是在加拿大溫哥華補拍的,這地方冬天沒有加拿大其它城市那麼那麼冷,跟臨近的西雅圖氣候很像,容易下雨。《勇敢者的遊戲》劇組都是從山上鏟雪,運到片場。
羅賓坦言,片中艾倫與父親的關係,與他自己和父親的關係有點像,「我父親有點嚴厲,又很優雅。」但在他看來,艾倫與父親之間的裂痕,會更讓他想到自己的祖父和爺爺,「我父親特別好的一點,是他永遠不會逼我做任何事情。因為早年間,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他不希望在我身上再重演。」
電影最後,在棋盤世界中孤獨生活了20多年之後,終於回到現實世界中的艾倫,重返童年時代。他望向自己多年沒見的父親,這一刻,父子終於和解。
【來源:Mtime時光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