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紀敏:健全金融市場違約處置 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退出機制

2020-12-24 財聯社

財聯社(北京,記者 張曉翀)訊,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室主任紀敏在《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上撰文指出,要通過健全金融市場違約處置,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金融市場退出機制,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產權,壓實股東、債權人、地方政府、金融監管部門責任,嚴肅市場紀律,切實防範道德風險。

這被市場人士解讀為央行官員對於債券市場未來風險處置的重點方向與途徑的表態。

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央行隨後在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也提出了明年要著重抓好深化債券市場改革,完善債券市場法制,夯實信用基礎,嚴肅市場紀律,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

近期債券違約增多,雖屬公司層面的個別獨立風險事件,但如監管部門不及時予以制止,或將波及其他金融市場和債券市場融資。特別是10月下旬以來部分主體超預期違約引起市場較大波動和投資者廣泛討論,債市風險有所加劇。

對此監管部門予以高度重視,迅速回應並進行了查處。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規範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此外交易商協會也對相關公司開展了自律調查,並將發現的涉嫌違法違規線索移送證券監督管理部門。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汪惠青表示,信用債不斷違約暴露出我國企業信用評級體系不健全,對風險的預警作用不夠的問題。因此有關部門採取了優化債券存續期管理制度,完善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商盡職調查工作要求,督促主承銷商提高盡職履責水平等措施,以提振市場信心。

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對財聯社表示,在近期部分主體違約事件中,一些引發市場爭議的行為暴露了過去債券市場規則不夠完善、信息披露不夠透明的問題。而監管部門的動作充分展現了對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的高度重視、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零容忍」態度。

未來監管部門還將強調多方位監管,嚴防系統性風險發生。在行業外部,各部門協作排查風險,在行業內部,從業人員遵守職業道德、各自律組織進一步規範債券發行、評級等流程,推動債市信息對稱。

「長期來看,完善債券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市場化、法治化進行違約債券處置仍為破局之道。」明明指出。

對此,東方金誠首席經濟分析師王青對財聯社表示,未來市場違約要走法治化、規範化道路,要符合市場邏輯,但絕不是給各種「信仰」背書。

違約仍會發生,但風險可控

上述分析人士稱,在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債市逐步打破剛兌是大勢所趨,違約仍會繼續發生。但以轉移資產、挪用資金等方式惡意逃廢債的藉口,嚴重動搖了信用在市場中的地位,不利於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他們表示,連續虧損,資不抵債,現金流枯竭的「殭屍型」企業,市場對其違約將有很強的預期性和接受度。面對可能存在的「殭屍企業」風險,深化市場化經營機制、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是必經之路。

汪惠青指出,受疫情衝擊,我國不少企業經營依然面臨較大壓力,此外部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減少,對地方國企的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和空間有限,這均導致了市場對違約事件的擔憂。但絕大多數地方國企仍有足夠的債務償還能力,債市風險相對可控。

相關焦點

  • 央行參事室主任紀敏撰文:最大限度減少金融監管的自由裁量權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央行參事室主任紀敏撰文:最大限度減少金融監管的自由裁量權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室主任紀敏12月22日發表論文稱,適應雙循環趨於均衡的宏觀格局,完善以內為主、內外均衡的現代中央銀行貨幣調控框架
  • 央行紀敏:適時動態監管線上線下、國際國內的資金流向流量
    中證網訊(記者 彭揚)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室主任紀敏日前在「央行研究」專欄上發表了題為《高質量「雙循環」及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論文。文章表示,新發展格局下無論是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還是更為充分的資金等要素流動,都對維護金融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 央行:不讓市場缺錢 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
    下一階段將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完善債券違約風險防範和處置機制。物價漲幅總體延續下行走勢,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 央行2021年工作會議:構建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體制機制
    三是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進一步健全。持續構建要素完備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建立逆周期資本緩衝機制。分步實施宏觀審慎壓力測試,完善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建立健全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統籌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取得重大進展。四是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堅持市場化法治化不動搖,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不同階段金融風險處置的重點和優先序。
  • 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透露了啥?
    央行最新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一階段將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是大概率事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完善債券違約風險防範和處置機制。物價漲幅總體延續下行走勢,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 《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印發
    針對市場決定要素配置範圍有限、要素流動存在體制機制障礙等問題,根據不同要素屬性、市場化程度差異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分類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四是穩中求進,循序漸進。堅持安全可控,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培育發展新型要素形態,逐步提高要素質量,因地制宜穩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二、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三)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 央行定調貨幣政策:不讓市場缺錢 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
    11月26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於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央行表示,將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促進經濟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內外均衡。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貨幣政策方面,報告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
  • 信用債應退出銀行間市場?業內人士:改革才是債券市場健康發展正解
    財聯社(北京,記者 張曉翀 )訊,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周末關於「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的一席發言,激起了眾多市場人士的熱烈討論。 樓繼偉指出:「銀行間市場應回歸同業拆借市場的本位,信用債應全部退出。」
  • ...十三部門聯合印發《貴州省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的工作計劃》
    三、市場主體退出的主要路徑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建立健全市場主體退出制度,進一步明確市場主體退出方式,完善規範退出的條件、標準和具體程序,使各類市場主體,包括因公共安全、產業調控、區域發展、技術標準、環境保護等公共利益需要,須從特定生產領域、業務領域退出的市場主體均有適當的退出方式和渠道。
  • 不讓市場缺錢 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
    央行定調貨幣政策:不讓市場缺錢 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11月26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於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央行表示,將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促進經濟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內外均衡。
  • 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促進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披...
    央行表示,下一階段,根據宏觀形勢和市場需要,科學把握貨幣政策操作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此外,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
  • 央行工作會召開,2020年發力這7大重點
    人民銀行認真履行金融委辦公室職責,牽頭實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行動方案。經過努力,宏觀槓桿率過快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銀行治理成效明顯,重點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取得重大突破,外部衝擊風險得到有效應對,債券違約處置機制不斷完善,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得到全面治理。
  • 履新央行副行長後劉桂平公開發言:籤署RCEP彰顯中國擴大開放決心
    在他看來,擴大金融開放,有利於引入多元化經營模式、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借鑑吸收科學合理的體制機制性安排,促進合理競爭,提高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機構的服務水平,提升我國金融機構的經營效能;有利於向國際高標準看齊,完善金融監管和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通過擴大開放,提高金融企業綜合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完善外部監管和約束,從根本上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 後疫情時代我國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對策
    對於自身突發性事件的危機處置,則可分為中央和地方兩級處置機制,同樣遵循「屬地管理優先」和「中央兜底」兩大原則,中央危機處置機制如央行的緊急貸款機制、利率調整機制、金融機構接管機制等;對於因監管對象突發性事件的危機處置,原則由監管對象自身處置為先,監管機構起監督、指導、協調等作用,如央行應急管理-危機處置機制。
  • ...穩妥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透露N大關鍵信息
    延續穩健的基調 加大小微企業支持力度關於2021年工作,央行明確的十大重點工作內容包括: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加快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將主要金融活動、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納入宏觀審慎管理
  • 央行行長易綱: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堅決不搞「大水漫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在防範好重大金融風險的同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積極穩妥化解和處置金融風險,保護好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為此,黨的十九大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確定為三大攻堅戰之一,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並強調金融風險是最突出的重大風險之一。
  • 中央定調退市機制頂層設計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關鍵環節加速夯實
    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實施方案》。  10月3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強調,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此前,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提出,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制,嚴格退市監管,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
  • 買紀念幣渠道多了 央行首用市場化方式發行普通紀念幣
    買紀念幣渠道多了 央行首用市場化方式發行普通紀念幣 2020-12-14 07:52:40值得關注的是,武夷山幣是首次採用市場化發行方式發行的普通紀念幣,分為按面值預約兌換和溢價裝幀銷售兩部分,這意味著今後居民購買普通紀念幣渠道更多了。  今年7月28日,人民銀行發布《普通紀念幣普制幣發行管理暫行規定》,明確普制幣採取逐步市場化方式發行,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人民銀行組織普制幣發行招標,銀行業金融機構組建承銷團參加投標,中標承銷團負責普制幣預約兌換和裝幀銷售。
  • 廣西國宏集團紮實推進落實董事會職權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試點工作...
    近日,廣西國資委在廣西國宏集團(以下簡稱「國宏集團」)召開落實董事會職權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動員部署會,根據會議精神和有關要求,國宏集團就落實董事會職權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工作,正在制定並推出一系列方案措施,紮實推進工作進程。 配齊建強董事會、健全董事會運行機制。
  • 央行行長易綱: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可以在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和資本...
    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正在上海逐步形成,金融法院、金融仲裁等專業機構陸續成立,上海已經成為創新金融運行規則和標準的最好試驗場。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還可以在人民幣可自由使用和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面更進一步,先行先試,只要符合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監管要求,正常的貿易和投資需要的資金,都可以自由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