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頭盔「爆單」背後:一天4個進貨價 模具廠訂單排35天後
近日,因「一盔一帶」政策在部分城市落地,頭盔價格水漲船高,在一些電商平臺甚至價格翻了幾倍。有網友表示:「年初搶不到口罩,現在搶不到頭盔。」
「現在頭盔市場上甚至存在四、五手販子,通過層層加價把價格炒起來了,也造成了市場的虛假繁榮。」浙江義烏一名庫存尾貨二手商柯雲(化名)告訴中新經緯記者。
通過倒買、倒賣以賺取中間差價的「倒爺」們,在今年年初的口罩、額溫槍等防疫物資的搶購潮中火了一把。如今,同一批「倒爺」盯上了頭盔,新的「口罩商機」下隱藏危機。
頭盔量缺口上億價格翻番
「過年前躺在購物車裡的頭盔價格都是在30元-50元左右,上個星期看也只是漲到了50多元,結果今天一看已經改成了100多元。頭盔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能身價暴漲成這樣。」消費者何女士18日告訴中新經緯記者。近日在社交和電商平臺,和何女士發出同樣感慨的人不在少數。
頭盔市場的火爆點在公安部今年4月21日發布的一則公告之後。
公安部通知稱,自2020年6月1日起,將在全國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一盔」即為頭盔,「一帶」為安全帶。
公安部門統計指出,摩託車、電動自行車、小汽車是導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最多的車輛。摩託車、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死亡事故中,約80%為顱腦損傷致死。有關研究表明,正確佩戴安全頭盔、規範使用安全帶能夠將交通事故死亡風險降低60%至70%。
近日,多地開始落地這一政策。5月15日,江蘇省通過《江蘇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明確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和乘坐人應當佩戴安全頭盔,否則將處警告或最高50元罰款,將於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
同日,浙江省通過了《浙江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規定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或搭載人未佩戴安全頭盔的,交管部門將對其處以警告或者20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頭盔企業日常產量2000個就屬於大廠,通常不會有很大設備投入和產能冗餘。按「一盔一帶」新政要求估算,新增頭盔需求缺口將超過2億個。
頭盔需求在短期內集中爆發,價格也迅速上漲。5月19日,中新經緯記者在某電商平臺看到,一款價格現為178元的頭盔,有買家在5月14日時表示自己是60元買入的。另一款售價138元的頭盔,5月14日的入手價也為30元左右。
一名賣家向中新經緯記者表示:「就這幾天漲價的,原材料價格漲了,我們也沒辦法。」對於價格何時會回落,該名賣家稱:「這個不確定,但貨已經都被搶得差不多了,暫時沒收到降價消息。」如今,多家店鋪的頭盔已顯示為「缺貨」狀態。
「炒口罩的那幫人現在又來炒頭盔」
對於頭盔的價格,柯雲結合自己的進貨渠道向中新經緯記者表示,在頭盔中,普通工地安全帽的進貨價一般為8元左右。「這種頭盔其實不符合電動車的安全需求,但價格也被炒到13元左右。」
柯雲仍介紹,一些設置了簡單的減震器、有一定安全係數的頭盔,以前進貨價為16元-18元,現在被炒至35元-38元。而一些加絨、減震系統較完善的頭盔,現在的進貨價都得40元以上。
廣州市瑰意琦行創始人之一黃磊也向中新經緯記者表示,頭盔本身製作工藝不複雜,像市面上的內網式夏盔,主要就由殼體、內網、鏡片三部分組成,物料成本大多不到20元。
和年初的口罩類似,頭盔在近日也經歷了價格頻繁變動。柯雲回憶,16日那天,進貨價一天起碼變了4次,「6點前還是29元,後來一下漲至40元。」
在電商平臺,不少頭盔售價已漲至100元以上,性能相對好的價格更甚。突然爆發的需求、激增的利潤差價、巨大的市場缺口,這些都成了「倒爺」眼中的商機。
此前,中新經緯記者關注過額溫槍交易市場。不少「倒爺」以將庫存買空賣空,惡意抬高市場價格。
如今,「倒爺」轉戰頭盔市場,一出類似的「劇本」開始上演。中新經緯記者所在的多個頭盔交易群顯示,聲稱手握數萬個頭盔現貨的賣家不在少數,也不時有新入群的買家詢問貨源。為確保自己的貨源真實可信,不少賣家願意提供暗語視頻、資質、合同。
「只能說以前炒口罩的那幫人現在又來炒頭盔了,其實都是『倒爺』在操作。」黃磊稱,導致市場過熱的現象除了有政策因素,更大的原因是人為哄抬。
黃磊所經營的公司主營頭盔針對摩託車用戶,據他反映,由於摩託車頭盔本身在頭盔產品裡定價相對高,有專業受眾,因此沒有受到這一次的「頭盔搶購潮」的影響。價格、出貨量都和以前差不多,反而是一些低價的頭盔現在被炒得火熱。「最近全部是打電話找我問電動車頭盔的。」
同時,黃磊也提到,對於商家來說,電商平臺的售價提升也有自己的無奈。「現在一下子市場缺口很大,本身頭盔的存貨有限。部分商家抬高定價可能是無奈之舉,為了限制購買人群,因為輕易下架商品自己店鋪的信譽值也會受到影響。」
黃磊介紹,頭盔的製作周期沒有那麼快。「一般的頭盔廠一款產品對應一套模具,而注塑是有周期參數的,按照一分鐘出一個殼體,一天24不停機也只有1440個產出。如果想提升產量,只有增加模具數量,而開模的成本也不低。」
需求激增也打亂了行業原有的秩序。「我前幾天去問的一家模具廠,再接單要等到35天以後了。」黃磊表示。
「倒爺」生意經能打多久?
「其實13日消息就傳到了我們這些小商販這,14日準備入手做,觀察了幾天後,市場實在是太亂了,加上很難找到正規貨源,17日就決定退出了。」在這筆看似「熱火朝天」的生意面前,長年從事電商和二手生意的柯雲本也想分一杯羹。
16日晚,柯雲本打算和朋友一起去江蘇的頭盔工廠進貨,卻被老闆一聲不吭地「放鴿子」。
「以我的情況來說,我們自己本身沒有貨源,但有工廠的渠道,於是我們就通過各種平臺去發消息,告知手裡有貨。找來買家後,再和工廠要貨,但隨著價格漲得越來越快,工廠也想掙一大筆,暫時不放貨,就造成大家四處去求貨源。」柯雲說,他的身份是二手商,而隨著求貨信息激增,這一市場開始衍生出三、四甚至五手商,「大家不停地在加價倒賣,其實都是信息販子,手裡基本沒幾個有貨的。」
頭盔貨源難尋,與倒賣頭盔相關的產業鏈卻相繼發展起來。中新經緯記者在頭盔交易群內看到,一份頭盔生產廠家信息和電話的資料打包售價為19元。柯雲告訴中新經緯記者,這份資料起初是他一個朋友花了2天時間做的,原定價188元1份,賣了十多份。隨後就沒有新的訂單,才知道已經開始低價在各個平臺甩賣。
像柯雲所擔心的市場亂象也已經開始滋生弊端。5月18日,義烏市反虛假信息欺詐中心警情通報顯示:「近期我市購買頭盔被騙案件高發,詐騙分子通過微信群、QQ群發布出售頭盔信息,以貨源緊張為由,抓住被害人急於囤貨的心理,後以收取貸款的名義實施詐騙,作案手段與購買口罩等防疫物資詐騙案件類似。」
義烏公安轉發並發微博提醒消費者:「頭盔銷售有質量標準,物流要求,不是簡單發幾個朋友圈就是廠家。請通過實體商家或正規電商平臺下單。」
親歷了頭盔交易局後,柯雲希望這一市場儘快「降溫」。他說,雖然在各個平臺發了不少提示帖來警惕大眾,但仍有不少人私聊他是為了問頭盔貨源渠道。
黃磊也希望行業早日恢復正常的秩序,「頭盔的興起不應該只是一陣風潮,政策的普及也是想讓電動車、摩託車用戶在日常生活裡能提高安全意識。但相比來說,電動車頭盔還沒形成一個統一的產品安全標準,這也是日後行業可以努力的一個方向。」
頭盔搶購潮會持續多久?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相較於口罩,炒頭盔是由政策催生出來的,隨著政策「威力」逐漸消減,預計不會出現當初的「口罩商機」,上演年初口罩的「劇本」。
「口罩與頭盔兩種商品屬性本質上並無不同,都是確保安全的防護措施,但是相對於口罩的頻繁使用程度,頭盔的使用頻次要少很多,這也是其不會成為市場新的市場風口的重要原因之一。畢竟頭盔不是易消耗品,不像口罩那樣需要一天一更換。隨著大量熱錢湧入到這個行業,將很快就會導致產能過剩,供大於求,出現價格回落至以前的水平,甚至還會更低。」宋清輝表示。
(責任編輯:DF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