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60分加油站,ID:points_6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瞄了一眼,好友列表中的人數合計有495人。其實這個數字對我來說,還是有點多的。我日常能深入聯繫或者寒暄一兩句的人大概在15個人左右,不能再多了。
那麼這495個人他們都是些什麼人呢?大部分都是同學,同事。其餘大部分都是微商、辦證、入戶、裝修、培訓等各種可以為生活提供便利的朋友們。還有一部分是因為興趣愛好而相識的朋友,比如爬山、羽毛球、數獨、公眾號等等。
這495個人中,有一些人已經把我拉黑了,我並沒有將他們一一拉入一個群聊去測試哪些人已經不在是我微信好友的打算。
也許一年後,或者十年後,微信可以開發出一個一年才可以使用一次的功能,一鍵知曉微信好友列表中誰已經把你拉黑,並順便把對方拉黑的功能。
到時候再使用一下該功能也不遲。因為遵循DRY(不要重複你自己)原則,所以抗拒將所有人添加進一個群聊,然後通過藍色標記看誰不在可邀請列表這件繁瑣的事情。
大家的好友列表裡是否也有這樣一群人?
關注我號的微信好友有76人,這讓我感到非常榮幸,同時也會讓我覺得公眾號需要產生一些高質量的輸出才對得起大夥的關注,有關注就會有評論,有評論就可能會存在一種非議。
印象深刻的是考駕照預約排隊取號的時候,我依稀聽到有人說了一句「他鞋帶鬆了」我低頭一看,發現是我自己鞋帶鬆了,沒有搭理。然後她又補了一句「他看了一眼,沒有繫上。」
我就覺得我當時像一個站在舞臺的演員,接下來我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她這個陌生觀眾的點評。
既然生活如戲,那就得承受別人的評價和異議,別人說的話隨便聽一聽,自己做決定,然後我老老實實蹲下去把鞋帶繫上了。
我的朋友圈既沒有設置分組可見,也沒有設置三天可見或者半年可見,正如我評價他人話太多,喜歡打斷別人說話以自己為中心。其實我自評自己也是一個話很多的人,之前朋友圈經常一天好幾條動態。
現如今在維護公眾號,所以那種類似140字左右的文字少了很多,針對某一個事件的一篇1000字左右的長篇大論卻多了起來。文章連結給了朋友們一個選擇看或者不看的權利,文章內容給了朋友一個選擇繼續深入了解我或者把我拉黑的權利。
換句話講,可能我覺得整理微信好友列表這件事情可能有點多餘,因為整理好友列表本質上只是整理了list而已,將length=495調整成length=450這件事情可能花了半個小時,甚至幾個小時,但是帶給我的結果就是我因為我不再是某個人的微信好友而感覺到一丟丟失落,但不會因為我給微信團隊的資料庫減少了一些可以忽略不計的外鍵關係而變得開心起來。
那些出現在你朋友圈的人,在你常聯繫列表中呆著的人,那些才應該是你著重關心的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的對象。
正如平常心看待公眾號粉絲取關,也能平常心面對微信好友列表中的人來人往。如果有好故事就講給大家聽,也希望別人分享或參與到故事中來,好故事總是值得被回味的。
有的朋友就像是磁鐵,隔的近了就會聯繫很緊密,距離遠了就會疏遠,那些不怎麼聯繫的朋友並不是永遠的離開了你,只是距離遠了,沒有感受到你的磁場而已。
希望各位聽我講故事的粉絲朋友們都能演繹好自己的故事,也找到自己舞臺的主角和配角,演出一場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