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盧照鄰寫過一首《長安古意》,其中有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的千古名句。
李明作品
說的是梁家的畫閣高大入天,漢武帝建的銅柱高聳觸雲。樓閣上的仕女與別人相對望而不知對方是誰,路上相逢又會知曉對方?問她們可曾吹簫,她們答說曾經學習舞蹈度過花樣年華。只要能和心愛的人廝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願;只要能和心愛的人廝守在一起,願做凡人不羨慕神仙。
陳春榮作品
至此,「鴛鴦」便成為了表達恩愛、夫妻白頭偕老和相親相愛的象徵。鴛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種美麗的禽鳥,經常成雙成對地出現。其悠閒自得、風韻迷人,有著很多美好的寓意,因此也成了文人墨客所浮想聯翩的對象。
陳春榮作品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鴛鴦於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君子萬年,宜其遐福。」詩中以鴛鴦起興,把一對情侶的情切切意綿綿刻畫得淋漓盡致。
李明作品《合合美美》
後以鴛鴦為意象的詩句,可謂是數不勝數。如李白有:「七十紫鴛鴦,雙雙戲亭幽」,杜甫有「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孟郊有「梧桐相持老,鴛鴦會雙死」,杜牧有「盡日無雲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等等。
李明作品《合合美美》
而以鴛鴦為題材的玉雕作品,更是形式多樣,寓意豐富多彩。如鴛鴦和桂花的組合,稱為「鴛鴦貴子」,鴛鴦在荷花池中顧盼遊戲的,稱為「鴛鴦戲荷」等。
「止則相耦,飛則成雙」方寸之玉,鴛鴦於水,只羨鴛鴦不羨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