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共4019字,閱讀大約需11.5分鐘
《紅豬俠》上映於1992年,主要講述了義大利空軍王牌飛行員波魯克羅梭,被施了魔法變成了一頭豬,為了保護身邊的人而與空中飛賊戰鬥的一系列故事。
影片是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導演比較特殊的作品,在我的印象中,宮崎駿導演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面向20歲以下的受眾群體,女主年輕率真、對話直白簡單、音樂輕快愉悅等深受年輕人的喜愛。而《紅豬俠》這部影片,卻是面向成年人的,更準確來說,是拍給中年男人看的。戰爭、女人、友誼、大海、藍天......無一不是男人們所嚮往和經歷的。
雖然《紅豬俠》這部影片不像《風之谷》、《千與千尋》、《龍貓》那麼的廣為人知,但是在當年上映後,票房一舉達到54億日元,是1992年度日本電影排行第一名。同時,在豆瓣上,將近14萬網友給出了8.5分,而男主角波魯克羅梭也成了無數中年男人心中的自己。
波魯克羅梭是一名義大利空軍王牌飛行員,戰爭中戰友們都犧牲了,自己則被施了魔法變成了一頭豬。雖然變成了豬,為了生活,波魯克成為一名賞金獵人,專門打擊在亞地亞海空域作惡的空中劫匪。一時間,波魯克聲名遠揚,那些空中劫匪對他卻是咬牙切齒。
波魯克將破舊的飛行艇送往米蘭好友那修理,結識了好友的孫女菲奧。菲奧完美的修復了飛行艇,並和波魯克一起重返藍天。此時,被波魯克多次打敗的空中劫匪請來了美國超級飛行員卡地士,卡地士見到菲奧,一見鍾情。為了爭奪菲奧,卡地士與波魯克來了一場決鬥。最後,波魯克打敗了卡地士,也贏得了榮耀。
影片劇情並不曲折離奇,但是看過的人,無不心有所思。簡單的劇情,往往傳遞的意思更為深遠,《紅豬俠》便是這樣一部影片。接下來,我將從人物形象、行為表現、情感訴求這幾個方面,來談談宮崎駿導演對「中年危機」的隱形解讀,同時我也會結合電影談談自己對於「中年危機」的理解和感受。
一、通過對人物形象的精準刻畫,展現中年男人的現實狀態
影片伊始,波魯克便以一隻大腹便便、略顯禿頂的豬的形象出現,他躺在躺椅上,曬著太陽,愜意地睡著覺。這個鏡頭停了很長時間,沒有聲音,沒有動作,這也正代表了波魯克的無所事事與悠閒愜意。這些細節描寫都是人到中年的真實寫照,他們不再去管理身材,致使身材肥胖、臃腫、油膩,甚至還出現了禿頂的症狀。同時,他們也沒有了年輕時的激情和夢想,或是他們已經將這些深深埋在了心底,頹廢、逃避、不爭是他們的代名詞。
波魯克年輕時也有過輝煌的時刻,他嚮往藍天、大海、自由。可是,當身邊的戰友一個個死去,自己的年紀也逐漸增加以後,波魯克迷失了方向。他既不願意充當法西斯的殺人機器,也不願意和空中劫匪同流合汙幹非法的勾當。
於是,他選擇當一名賞金獵人,既可以賺到賞金,又可以不違背內心的正義。有錢賺的時候,開著他那架破舊的飛機去賺錢。沒錢賺的時候,則躲在自己的世外桃源安逸度日。
人到中年身不由己,現實生活的中年人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們被生活磨滅了激情,被責任壓低了欲望。當初的藍天、大海、自由已經隨時光遠去,此刻留給他們的,唯有那油膩肥胖的身體和逃避現實責任的內心。
這種中年危機,在日本人身上,顯得尤為明顯。在日本,中年危機這個詞,比金融危機、經濟危機更受關注。因為它更貼近每個人的生活,更觸動每個工薪階層的內心。
日本的就業制度、勞動制度、就業環境等,都增加了中年危機人群再就業的難度,這讓他們很難從中走出來。宮崎駿導演正是從社會中看到了這一點,根據中年危機人群的真實形象,設定了波魯克這樣的一個角色,用以表達中年危機下的人群形象符號。
二、通過對人物行為表現的描寫,反應中年危機下的自我放逐心態
影片中,波魯克愛抽菸,愛喝酒,抽完煙後的菸蒂也隨手亂扔。當卡地士將其飛行艇擊落以後,波魯克選擇躲藏起來以逃過卡地士的追擊。這時的波魯克,經過時間的磨礪和歲月的衝刷,心境已經和年輕時不一樣了。他用煙來緩解內心的空虛,用酒來麻痺心底的欲望,在面對卡地士的追擊時,他也沒了年輕時的好勝和衝動,而是選擇低下頭,躲過一時的威脅。
現實中的中年男人像極了波魯克,當他們被生活壓得喘不過來氣的時候,他們也就不再堅守,放下曾經的夢想和驕傲。口吐煙圈,烈酒潤喉,情到深處,便肆意地釋放情緒,一覺醒來,如若重生一般。因為,生活還要繼續,工作仍要堅持。沒辦法,這就是中年男人的無奈。
他們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也學會了退一步海闊天空。當初的那些面子和尊嚴,此刻或許已經顯得並沒有那麼重要了。因為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他們早已經歷了足夠多的事情,嘗盡了足夠多的經驗和教訓。面子、尊嚴,在活下去面前,顯得那麼的不足為重。
環球時報記者曾經採訪了43歲的中型企業白領齋藤健一,齋藤健一說:「早上不會再賴床,不像年輕時怎麼睡都睡不夠,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讓你根本不需要鬧鈴。」在講究「年功序列制」的日本,齋藤健一在職場沒有被裁員或者是被欺凌,但是和他一起入職的兩位同事已經晉升為部長,而他仍舊在原來的崗位。
對此,齋藤健一表示,自己也想奮起直追,可是自從10年前,已經將自己所有工資貼補家用了,沒有閒餘的錢用來投資人脈和事業。「一切都很無趣,離過去理想中的生活相差太遠,想要改變也是有心無力。」這是齋藤健一對於自己中年危機的描述。
在日本,有一個地方幾乎是所有中年男人都會去的,那就是居酒屋。很多中年男人,白天一本正經,形象威嚴,但是到了晚上則完全變了樣,下班後,在居酒屋裡喝酒,大聲聊天,然後在醉醺醺的狀態下,也不忘記搭乘最後一班電車回家。年輕時候的自己喝醉了,第二天還能照常上班,而此時的自己,喝醉以後,就會渾身酸疼,連身體都開始亮起了紅燈。
《紅豬俠》裡的波魯克以及一幫飛行員,結束一天工作以後,便會趨之若鶩的選擇去吉娜的酒吧。雖然所有人都喜歡著吉娜,但是在吉娜的酒吧吐露心事和放飛自我,才是這些中年男人們的根本想法。他們其實就是日本社會中年男人們的真實寫照,當初的夢想已經遠去,雖然飛行於藍天,也只是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而已。
三、通過對人物的感情敘述,表現中年男人的情感訴求
影片中,波魯克與吉娜之間的關係,波魯克與菲奧之間的關係,無一不體現出一個中年男人在感情上的隱忍和細膩。這種隱忍,讓他和吉娜之間,雖互相愛慕,卻不曾捅破那一層窗戶紙;這種細膩,讓他在面對菲奧時,滿懷關心和體貼。男人到了一定的年紀,便不再會像年少時那般衝動和直白。少男少女間的感情,轟轟烈烈,如高山流水,如大海奔騰。
年輕的菲奧,對待波魯克的感情便是如此。她喜歡波魯克,她就敢獨自一人跟著他馳騁藍天,浪跡天涯;她敢於直白地向波魯克表達自己的愛意;她敢於勇敢地向波魯克獻出自己的初吻。而吉娜和波魯克都不再年輕,他們已步入中年,在感情面前,他們倒顯得含蓄和隱忍。
波魯克一直愛著吉娜,吉娜也一直傾慕波魯克,但是兩個人都沒有將內心的想法向對方表明。波魯克一直陪在吉娜的身邊,哪怕吉娜結婚了三次,波魯克依然沒有吐露心聲。不是波魯克膽怯,只是他心裡很清楚,吉娜想要的是安穩和踏實,而嚮往大海和藍天的他,給不了。他不希望自己如吉娜前三個丈夫一樣,帶給她的是傷心和難過。
中年男人有難得的隱忍和克制,在感情方面,他們會顯得更加的細膩。哪怕他們心中嚮往激情,也會將其埋葬在心底。因為,生活的重擔,男人的責任,讓他們不得不這麼做。這不正是當下社會中,那些中年男人們的生活日常嘛。
都說宮崎駿導演的作品,是現實的寫照和內心的表達。在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宮崎駿對於「中年危機」這個話題的解讀,不僅是反應日本社會中年男人的社會危機,更是表達自己在這個年紀下,所遭遇的矛盾和迷茫。
《紅豬俠》上映時,宮崎駿已經51歲了,正是處於人生的中年階段。宮崎駿是馬克思主義的忠實信奉者,但是,1991年的蘇聯解體,給了宮崎駿以沉重打擊。對於宮崎駿來說,那以後的一段時間,肯定是無比痛苦和迷茫的。當信仰崩塌,人生究竟該何去何從?而這,不也正是影片中波魯克正在經歷的麼!
影片中,波魯克身上有中年男人的所有特點,也是中年危機裡的集中體現。但波魯克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菲奧。這位勇敢、熱情、樂觀、聰明的女孩子,讓波魯克對生活和夢想重拾了希望和熱情,在中年危機之下突破自我的局限。然而,現實生活中那些正身處中年危機下的人們又該如何呢?
下面,我將結合實際情況給予幾點建議:
■ 保持運動,管理身材:運動能改善人體的身體機能,消耗卡路裡,不僅能夠讓身材得到有效的管理,更能夠讓內心產生淨化。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面臨中年危機的時候,選擇用跑步來淨化內心。他說:跑步的過程也是省視自己的過程。
■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只有熱愛才能全身心投入的去做一件事情,可以調動所有的熱情和創造力。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收穫快樂,取得卓越的成績。李安導演投身於自己熱愛的電影事業,在接受採訪時提到:自《臥虎藏龍》以後,心境已經很不一樣了,我已經過了中年危機,我已經接受是一個中年人的事實了。
■ 反思與踐行:人生的起伏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樣,只有在經歷挫折後,積極的反思,總結出經驗和方法論,並將其踐行到實際的生活當中,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
■ 心懷希望與信心:中年危機源於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和挫敗感,以至於自己的信心和希望被消磨殆盡。其實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只有對生活飽含信心和希望,才能更堅實的走出每一步。
寫在最後:
宮崎駿通過對波魯克的人物塑造,將中年危機下的狀態展現的淋漓盡致。值得高興的是,宮崎駿賜予了波魯克一個菲奧,讓這個故事有了美好的結局。或許,這也是宮崎駿的一個期許吧,無論是自己,還是那些身處於中年危機下的人們,總會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一個轉折,將他們從矛盾、迷茫、碌碌無為中解脫出來。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中年危機這個階段,我們會有不安,彷徨,迷茫。工作的壓力,家庭的矛盾,社交的窘境以及來自各方面的責任,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當我們選擇得過且過,逃避現實的時候,是否還依稀記得當初的夢想和激情?
不能飛的豬,是沒用的豬。希望每個身處中年的人,能夠依然保持激情和夢想,在深邃的大海上搏濤弄潮,在蔚藍的天空中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