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戰而祥和,黷武而好美,傲慢而尚禮,呆板而善變,馴服而倔強,忠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菊與刀》
在本尼迪克特的觀點中,「菊」與「刀」這兩種看似矛盾的物品實際上就是日本人矛盾性格的根源,「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徵,代表著日本人性格中祥和、好美、尚禮等特質,「刀」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體現,代表著日本人性格中好戰、黷武、傲慢等特質!不得不說,本尼迪克特的看法可謂是一針見血、鞭辟入裡,令人心悅誠服!
日本武士刀作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體現,已經成為日本的象徵,即使是在熱武器稱王的今天,日本武士刀的光彩也沒有減弱半分,反而作為大和民族精神的象徵,隨著日本的崛起名揚四海!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威名赫赫的日本武士刀,其實是日本向中國偷師的產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今天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一、日本武士刀的「老祖宗」——唐橫刀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極度強盛的王朝之一,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其國力最鼎盛時,達到了「萬國來朝」的程度,向其朝貢之國多達三百餘!
一個強大的國家絕非單純經濟或者軍事強大,而是綜合實力的強大,唐朝就是如此,唐朝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都達到了當時世界領先的水平,別的不說,作為唐代主要軍隊制式裝備之一的唐橫刀,就令當時很多國家聞風喪膽!
據《唐六典·卷十六·衛尉宗正寺》所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鄣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橫刀只不過是唐代刀四種形制之一,論殺傷力並不是最強的,但因其刀身筆直,中正不阿,既有「劍的王者之風,又有刀的霸者之氣」,反而成為唐刀之中名氣最大的,如今我們常說的「唐刀」一般指的就是唐橫刀,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顏值即正義」!
唐橫刀不僅僅是一把「刀」,更是大唐盛世的「縮影」,因為打造橫刀需要掌握獨門絕技的專業匠人來進行, 而其成本是一個八品官員一個月的俸祿,如此「奢侈之物」竟然能被唐軍作為制式兵器,可想可知唐朝的國力有多麼強盛!
總而言之,唐橫刀雖然僅僅是唐朝主要軍隊裝備的四種制式兵器之一,但其背後所反映出來的其實是唐朝強大的科技與經濟實力,唐軍正是依靠如此強大的兵器,才成為拱衛大唐的堅固屏障!
二、那麼如此強大的兵器是如何傳到日本的?
這得從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場戰爭說起!
據《唐書》所載,公元663年8月,唐朝、新羅聯軍與倭國(日本)、百濟聯軍戰於白江口,史稱「白江口之戰」,當時倭國視此戰為關乎國運之戰,所以精銳齊出,兵力與船艦都是唐軍的數倍,然而戰爭的結果卻令世人大跌眼鏡,唐軍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大敗倭國水軍,幾乎令其全軍覆沒!
而唐軍之所以能夠如此輕鬆取勝,戰略戰術固然重要,橫刀的作用也不可小覷,據史料所載,雙方交戰後,倭國依靠兵力優勢,強登唐軍船艦,妄圖短兵相接,不料唐軍的橫刀給他們「好好上了一課」,在鋒利的橫刀之下,倭國水軍的兵器猶如「燒火棍」,盔甲也猶如紙糊的一般,根本無法抵擋,很快就死傷慘重!
「白江口之戰」是中日兩國作為國家實體進行的第一次交戰,倭國野心勃勃,妄圖「一戰定乾坤」,所以舉全國之力,精銳齊出,殊不知唐朝的強大根本不是倭國能夠想像的,倭國眼中的「國運之戰」在唐朝看來就是一場無足輕重的小戰爭,史書都只是一筆帶過,沒有多費筆墨!
「白江口之戰」後,倭國實力大損,他們痛定思痛,有感坐井觀天,決定暫時隱藏野心,放下姿態,向唐朝學習,而唐朝極度包容開放,也樂得番邦小國來瞻仰大唐風範。
為此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分多次到唐朝交流學習,這些「遣唐使」大都在唐朝生活了數年之久,甚至有人再也沒有離開,通過他們,倭國得以學習到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這其中就包括在「白江口之戰」中大放異彩的唐橫刀的製作方法。
就這樣,橫刀開始傳到日本,不過橫刀作為唐軍的「獨門武器」,製造方式屬於絕密,並不外傳,所以倭國只是通過「偷師」的方式學得一些皮毛。
儘管如此,倭國還是以這些皮毛為基礎,通過數百年的改進,最終造出了後來名揚世界的日本武士刀!而曾經令日本大吃苦頭的唐橫刀早已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失傳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不難看出,日本是一個極為可怕的民族,其侵略與擴張的野心已經根植在民族基因裡,而當其發覺難有所為後,又能很快「調整心態」,蟄伏起來,甚至能向自己曾經的對手「卑躬屈膝」,只為取長補短,積蓄力量,而待實力強大後,又會果斷的反咬一口!從這個意義來說,侵華戰爭算得上是千年之前「白江口之戰」的延續!
小結: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日本固然可惡,我們也不能忘記日本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向它學習!日本本土乃彈丸之地,且多災多難,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但生活在其內的大和民族卻將日本發展為一個極其強大的國家,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而日本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與其民族特質有很大的關係,大和民族是一個極其善於隱忍,極其善於學習的民族,他們沒有「羞恥感」,只要別人比他們強,他們就會俯首稱臣,就會向對方學習,而只要他們自覺羽翼豐滿,又會立即反咬一口,根本沒有所謂的「禮義廉恥」,但是,這確實令日本一步步強大起來了,甚至差點給我們帶來滅頂之災!
時代不同了,我們不能再「故作矜持」了,一定要懂得「不恥下問」,實力才是硬道理,其他都是浮雲!
參考資料:《菊與刀》《唐六典·卷十六·衛尉宗正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