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除了市區內被修葺一新的古老街巷外,在這片土地上還有著眾多的小眾靜謐的古鎮。它們歷經千年,雖洗盡鉛華,卻風韻猶存。只有深入城市腹地才能夠找尋的地方,至今依然古韻悠悠。曹市鎮,渦陽縣城下的一個小鎮,和普通的皖北小鎮基本上都差不多。但是很多人卻不了解,這個小鎮被評為安徽的千年古鎮。
曹市鎮地處渦陽、蒙城、濉溪三縣交界地。在曹市鎮北四華裡處,有一座古城,《水經注》中有記載稱之為北平城。西漢末年,文欽封於此。因這裡大多數土地都是紅土,所以人們稱之為紅粟城或紅城子。既然能被評為千年古鎮,名勝古蹟自然不會少。如殷家河畔的侯氏孤堆、東太清宮、紅慄城、北淝河、石佛寺等。
北平城遺址位於曹市鎮北,城址面積約1.3平方公裡,長方形外城為夯土築成,東西長約900米,南北長約1430米。如今城牆沒有被很好地保存下來,西城牆被修建成一條大路,殘高1.7米,上寬7米,下寬19米餘,還算是保留下來。其餘的三面城牆,在歷經千年後,早已成為農田。現在立有,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提醒著來往的行人,這裡有著一座千年古城。
東太清宮又名天心宮,坐落於渦陽縣曹市鎮太清村太清集東北角。關於東太清宮始建年月,目前已無法考證。整個宮殿,雖沒有想像中那樣氣勢宏偉,但從斑駁的木門上,不難發現其歷史悠久的一面。這座宮殿原有60多畝,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在只留下七畝左右。
舊時宮殿的前面,有一片非常壯觀的碑記林,後來被損壞現在已無跡可尋。這裡還先後出土了漢磚、明代聖旨碑和老子故裡殘碑。現在這裡只剩下後大殿三間,山門三間,火神廟一間,其餘房屋都是新建的。原先還有一些老子騎牛、各路神仙的泥塑和龍鳳造型的雕紋都遭到了破壞,現在已不復存在。在東太清宮正門的兩側,各有幾間破舊的房屋,是先前的私塾。
太清宮的後面,還有一棵皂角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而且樹中心都空了。這棵樹也頗具傳奇色彩,1996年這棵樹曾無故死去,但在1999年東太清宮重新修葺時,它居然又意外地「復活」了。舊時,人們到太清宮燒香祈福時,家中有病人的會從這棵樹下撿來皂角果熬湯喝,很快痊癒。也有人說皂角樹是老子的化身,是神靈所在。
但是,曹市鎮和眾多千年古鎮一樣,面臨著消失的可能。舊房改造,老房子一片片倒下,代之屹立的是一幢幢鋼筋水泥的樓房,看了叫人心裡沉重。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村落因農民外出打工而出現「空巢現象」。有的古村落經年曆久,多已破敗,重修無力;有的在匆匆忙忙開發旅遊;還有的古村落早已從地圖上消失。還沒有等我們仔細去品讀這些「經典」,這些經歷千年風雨的古村落,在突飛猛進的城鎮化進程中,正在迅速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