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芳菲天 她影像
「你的夢想是什麼?」
絕大部分的記者或者攝影師會回答:「戰地攝影師」,即使這意味著要時刻面臨死亡。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真能做成戰地攝影師的人,卻少之又少。
李嶽,就是一位。在旁人看來,她的人生著實令人羨慕。不僅有著倫敦藝術大學「紀實攝影專業」和「策展專業」的雙碩士學位,還有著富足的物質條件以及自由自在的生活。
李嶽戰地攝影師,文物修復師
曾先後前往敘利亞和烏克蘭戰場,
拍攝了大量關於前線、兒童、婦女的紀實照片,
並分別舉辦了《生而無為——去往大馬士革》
以及《夜行動物——阿麗莎》戰地攝影展覽。
同時,還參與了梵谷故居、大英博物館日本畫裝裱、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海報修復等眾多文物修復項目。
現為空耳影像管理與修復中心創辦人。
那麼,這樣一位花季女孩,為何要做「戰地攝影師」?
「抑鬱症。「她說:「那年,因為我家庭不和睦、失戀,我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總是想自殺,但我想死也要死在戰場上。因為,我的偶像是James Nachtwey。我想像他那樣成為一名戰地記者。」
於是,2017年年底,李嶽作為第一位非官方中國女記者,獨自一人,經由黎巴嫩進入戰火紛飛的敘利亞,在大馬士革、阿勒頗、霍姆斯三個城市拍攝了11天。次年4月,她將自己的拍攝作品在映畫廊《生而無為——往大馬士革去》展出,引發不小轟動。
EOS 5D Mark IV 光圈F2 快門1/100s ISO400 焦距35mm4個月後,李嶽再次背上防彈衣和相機繼續她的戰地攝影之旅。這次的目的地是東烏克蘭,她將鏡頭對準了失去丈夫,從戰區逃出卻無以謀生的站街女們。並將站街女的故事在《夜行動物 – 阿麗莎》展出。
站街女沒想到的是,恰恰是戰地攝影師的經歷,讓李嶽獲得了「重生」。她不再抑鬱,所有事情全部重新開始。
重拾平靜後,去年,李嶽在倫敦藝術大學完成了她的第3個學位:文物修復專業碩士。而她也回國,成立了國內第一家空耳影像管理與修復中心,致力於推廣和普及影像管理與修復知識,並培養相關人才。
目前,除去戰地攝影師外,她還是一位文物修復師。
她影像:可以簡單介紹下敘利亞戰地攝影之行嗎?李嶽:去敘利亞已是蓄謀已久,所以,2016年參加完西班牙的戰地攝影師訓練課程(Conflict Photography Workshop簡稱CPW)後,我就孤身一人義務反顧地去了。和攝影記者不同,我只是把它當成自己的一個項目,算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
EOS 5D Mark III 光圈F2 快門1/160s ISO100 焦距35mm李嶽:戰地攝影師訓練課程(Conflict Photography Workshop簡稱CPW),是英國知名的戰地攝影師 Jason P Howe創立的專門針對戰地攝影師的培訓課程,它涵蓋了:急救知識,野外生存技能,模擬戰爭環境拍攝,圖片編輯報導等。全程訓練為全封閉式,全英文授課,要求非常嚴格。
教學場景急救課程斬殺俘虜這個戰地攝影培訓班2012年開始運營,每期學員12人,來自世界各地,包括知名圖片社籤約攝影師和隨軍攝影師,攝影導師均為具有豐富戰地攝影經驗的攝影師。
因為之前在國內宣傳比較少,知道的人並不是很多,我是中國去的唯一女性。目前,我已作為中方領隊和他們合作了中國班的教學工作。
她影像:第一次看到真實的戰場,是什麼感受?李嶽:第一次去到戰場,我感受到的更多是新鮮感和興奮感,看到什麼都想記錄。但因為拍攝有許多禁忌,例如有的軍人不能拍攝正面,拍到的很多殘暴場景也不能發出來,而且為了保證攝影師的安全,當地嚮導也只會帶我們到相對安全,可以掌控的地方拍攝,就會留下許多遺憾。
EOS 5D Mark III 光圈F2 快門1/160s ISO100 焦距28mm最難受的是,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很多事情和我原有的認知是不一樣的,原來戰場不只有死亡、苦難,更多是讓我看到了人性的善與惡。
在戰爭裡,人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有真實的受害者,有幫助受害者的人,也有想通過戰爭謀求利益的人,不同群體之間的反應和差距給我衝擊力很大。
酒店外的貧民住在廢墟忍受著冰雹,酒店內的人放著煙火唱著歌歡慶聖誕。完全是兩個世界。在人群中穿梭的聖誕老人卻是窮人扮演,看起來滑稽的像個小丑。
這邊有無數的難民流離失所、飢不飽腹、裹屍遍地,那邊就有慈善機構在別墅裡開著熱鬧非凡的聖誕節派對。
這一刻,我感到是無能為力的,甚至拍到最後,我開始有所遲疑,不知道這些照片的意義何在。我按不下去快門,雖然那些場景都是真實的,但我覺得好像在特意揭開他們的傷疤,兜售人家的苦難。
戰爭發生的衝突點原本是上層人的利益,但到頭來受苦受難的還是最底層民眾。
一位站街女和她的女兒生活在出租屋裡。她說自己身上生孩子的時候留下了刀疤很醜。她影像:去東烏戰區為什麼會選擇站街女作為拍攝對象?李嶽:抵達烏克蘭基輔的時候,被當地華人掮客擺了一道,後經各方協調,又二次進入基輔才拍攝到了在哈爾科夫的難民營,徵兵站和站街女。因為已經拍攝過前線戰場,所以,這次我想換一種表達方式來體現戰爭的殘酷。
相比前線這種宏大的場景,一些細節反而更能觸動我。
在我看來,戰爭之下有關普通百姓的生活更能窺探出戰爭對人類的影響力,炸毀的房屋、睡在狗窩裡的婦女、穿著補丁衣服乞討的老婦人、院子裡的遺留滿地的子彈殼、牆壁上無數的彈孔……而站街女這一群體故事尤為典型。
當時,有許多失去丈夫的單親媽媽們,由於無法進入難民營,也沒有正式工作,還要養孩子,只得夜裡走上街頭,在過路車燈的照射下搔首弄姿,做個體戶流鶯。
站街女阿麗莎阿麗莎一家三口阿麗莎是第一個接受我拍攝的站街女,也是《夜行動物——阿麗莎》展覽的主角之一。
她在戰爭裡沒了丈夫,現在與兒子和男朋友一起生活在首都基輔,全家靠她站街的收入為生。她描述她的生活是富有的,但我們發現實際情況卻大相逕庭。她的家又小又破,但又充滿了少女心,娃娃布偶、帶蕾絲的帘子、可愛小動物的招貼畫、冒氣泡的金魚缸……十分夢幻。
我無法判斷在戰爭狀態下,她是靠理想化的生活來激勵自己活下去,還是真的享受沉浸其中。我只能儘量去還原自己的真實感受。
EOS 5D Mark III 光圈F4 快門1/100s ISO400 焦距35mm李嶽:說實話,當時不會,因為我是以一心求死的狀態去的戰場,整個人是麻木的狀態。不過,從烏克蘭回來後,我有時候躺在床上就開始後怕,萬一我死不了反而殘疾了豈不是會更痛苦。我也終於開始慢慢對自己的情緒有了感知,能夠感知到自己的情感。
在戰爭中失去丈夫的媽媽有單獨帶 4個孩子的,8個孩子的,10個孩子的,臉上都帶著複雜的表情。
她影像:縱觀這兩次你拍攝的戰地攝影作品,你似乎喜歡將關注點放在兒童、婦女身上?李嶽:和我的心理醫生聊過,她給出的解釋是因為我小時候沒有受到關愛,所以成年後的自己在彌補遺憾。尤其我對拍攝兒童有股莫名的執著,一直想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做志願者。
EOS 5D Mark III 光圈F6 快門1/100s ISO400 焦距35mm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敘利亞,在參觀學校的時候,看到有個慈善組織的工作人員溫柔地蹲下來慰問小女孩,那一瞬間仿佛回到自己的童年,那時候一直渴望的關愛被看到了。
她影像:站在女性的角度來看,對你來說,戰地攝影最大的吸引力是什麼?李嶽:戰地攝影是我一直在尋找自我的一個缺口。
別人經歷過戰爭可能會得創傷性後遺症,而我卻治癒了自己的人生。以前的我消極,極度厭惡自己的長相,不敢照鏡子,非常自卑。
戰地攝影作為一個男性競爭激烈的領域,我就想通過這種極端的方式拼命證明自己比男性強,來證明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是錯誤的,以此獲得關注。後來,通過戰地攝影,我自信了很多,提高了自我認知能力,也可以逐漸接受自己的女性身份了。
現在的我很樂觀,會積極配合醫生做心理治療,也會主動緩和家人的關係。
EOS 5D Mark III 光圈F4 快門1/100s ISO400 焦距50mm李嶽:第一個是保護自己的能力,必須要經過專業的訓練。畢竟什麼都不準備就去到戰場會喪命。我們宣傳的目的是希望讓大家知道有這個職業存在,但同時也要清楚它的危險性。
第二個要會拍照,技術要跟上,這是基本條件。
第三個,要弄清楚人和報導之間的選擇,是先救人還是先拍照,這個很重要。選擇先拍照就要承受道德壓力,而選擇先救人往往能夠得到大家的信任,更有助於拍攝。
烏軍在草地裡留下的一排排障礙物,曾經撒過的熱血,都變成了在風中搖曳的花。她影像:現場的話會有很多突發事件,你是怎麼能保證不會錯過這樣的畫面?還是說你都是有預計性地去拍。李嶽:說實話,不可能捕捉到所有畫面,只能根據現有條件,盡力拍到最好。如果是有預計地拍攝,也是潛意識做一個判斷,然後再選擇。
攝影本來就是一件挺遺憾的事情,當下可能覺得拍攝的畫面是最好的,但也有可能錯過了其他的東西,很難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而且本身拍攝的畫面,站在時間和事件的歷史長軸上來看,就是截取了一個小片段。我們只是留下這個片段而已,其他更多的片段沒辦法留住。
EOS 5D Mark III 光圈F4 快門1/100s ISO400 焦距50mm李嶽:從攝影到策展再到修復,其實是一個進階的關係。那時候讀完攝影專業,發現自己不會做展覽,自己平時也會收藏很多攝影作品,在展覽與收藏的過程中就接觸到了攝影管理與修復這個領域,發現國內還屬於完全空白的狀態,就進修了文物修復專業。
她影像:關於攝影作品的管理與修復,國內外現狀如何?李嶽:國內基本上處於完全空白的狀態,而國外從攝影、策展、管理到修復,所有相關技術均公開透明化、大眾化、教育化,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成熟體系。這主要源於國內攝影收藏和展覽體系還沒發展成熟,也就導致了攝影作品管理與修復的現狀。
她影像:你覺得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李嶽:首先,國內還沒有完全建立起這個體系,很多公立機構由於對影像資料重視度不夠,配合度非常低。其次,一般收藏家只買不管,只收不藏,從而造成藏品損壞不會修復。而部分專業畫廊雖有意識,但涉及到具體的引入和實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空耳影像管理與修復中心她影像:文物修復專業畢業後,你放棄了國外就業機會,而選擇回到國內創立空耳影像管理與修復中心。據我所知,這也是國內首家公益性的影像管理與修復中心,其創立初衷是什麼?
李嶽:我覺得國內真的需要有人來做這個領域,攝影傳入中國的時候,我們就落後歐美很多年,我不想攝影修復領域也有這麼大的差距。
創立初衷就是為了普及攝影藏品的保管與修復知識,增強大眾的管理意識,填補國內空缺,縮小中西方在攝影修復領域的差距。
空耳影像管理與修復中心她影像:工作室目前都展開了哪些工作?李嶽:我們提供有關檔案館,圖書館和博物館攝影類館藏的管理與修復講座和教學,包括環境管理、修復、數位化和培訓等活動。所有修復行為將由英國的專家顧問團隊幫助確定和解決保護需求,還可以啟動遠程技術建議和環境監控等。
目前,我們已經開設了三期線下影像修復工作坊,教大家從理論基礎、案例分析到手工實踐,講解照片的保管與修復,希望民眾對於最基本的攝影收藏與管理知識有一個清楚的概念,並矯正錯誤的觀念。
此外,我們多家畫廊合作了很多公益性講座以及給一些影像書坊機構提供了免費的建議。
不同攝影技法修復案例她影像:你都做過哪些修復工作?李嶽:讀修復專業和實習期間紙質類的文物修復居多,如梵谷故居文物修復項目,大英博物館日本畫裝裱項目,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V&A)海報修復項目,Norfolk Record Office修復中心紙質類羊皮卷、書信和地圖,只有在倫敦大學博物館和溫布爾登網球博物館做的是照片修復。
UCL(倫敦大學)地圖修復水災急救
V&A巨型海報修復項目她影像:一般攝影作品的修複流程是什麼?李嶽:我修復的很多照片一般採用古典攝影技法拍攝,像溼版法、幹版法、蛋白印相法、藍曬法等因為材料不同,修複流程也有所區別。
修復前後對比首先,我們要辨別照片的類別、材質和年代;其二,要辨別它的惡化程度和原因。針對不同群體,我們給出的修復建議往往不同。最常見的由於前期保管不當造成的比如指紋、撕裂、汙漬、褪色等80%的傷害,首先就要做照片清理。
修復前,我們會事先出一份修復報告單,告知客戶大體的修複流程和建議,客戶同意之後我們再進行修復,而且所有的步驟我們會有記錄和拍攝,有一套完整的修複流程。我們現在能做到的修復技術基本和國際持平。
銀鏡像祛除前後李嶽:正在跟北京檔案館洽談一個員工培訓項目。同時跟其他幾家單位也在接觸,希望未來可以培訓出第一批影像管理與修復人才。
另外,我們根據國內現狀,正在編寫一本關於攝影管理與修復的書籍。最後還是要加強影像管理與修復知識的普及,爭取能讓大家意識並做到先防後修。
器材故事李嶽在敘利亞戰場她影像:戰地攝影中,常用的器材是什麼?李嶽:去敘利亞的時候,我帶的是EOS 5D Mark III、EOS 5D Mark IV以及EF 16-35mm f/2.8L III USM、EF 70-200mm f/2.8L USM兩支鏡頭,偶爾使用EF 50mm f/1.2L USM。
烏克蘭帶了兩臺哈蘇Xpan,100個黑白膠捲,附帶一臺單反和兩支鏡頭作為備用。佳能數碼的色彩還原真的很漂亮,而且比膠片更直觀,所以我有時候會用數碼拍一張,看一下效果,再用膠捲拍。
她影像:在戰火地區養成了哪些拍攝習慣?李嶽:晚上光線真的特別不好,曝光特別難控制,這是一個最大的難題。因為不能開閃光燈,如果一旦開閃光燈,就暴露了位置。所以我會自己準備一個小燈,以備不時之需。
-
圖片提供 | 李嶽
採訪 | 芳菲天
編輯 | 芳菲天
原標題:《「戰地攝影師」的經歷竟把她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