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在刷題的時候,喜歡做一道題,就去對一道題的答案,這樣做到底好不好?
先來分析一下做題有幾種可能的結果:
1、這道題太簡單了,我完全會做;
2、這道題應該是這個答案,我應該是做對了;(內心有點小懷疑)
3、這道題用了排除法,其他答案都不可能,所以選這個沒錯;(但其實有可能並不清楚地了解為什麼是這個答案)
4、憑女人的或男人的直覺,這道題應該是這個答案;
5、完全不會,我需要看答案。
其實也可以大致概括為:會、不會、可能會,而可能會又分為蒙對和蒙錯兩種情形。
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當你採用「做一題對一題答案」這種方式做練習題的時候,你的刷題效果會大打折扣。
第一,對你來說比較簡單的題,頻繁地做一題翻一題答案是浪費時間,而且容易讓你的思想走神,不如連續地解題更來得專注。
第二,很多情況下我們刷題時遇到的都是「可能會」的題目,你就算做對了,其實並不十分有把握,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確。這時候你去對照答案,蒙對了,很可能就是撞上死耗子了,但是你看答案是對的,連解析都懶得再看了,就錯過了學習它的機會。
第三,如果你有做一題看一題答案的習慣,你就很難在寫下你的答案那一刻去經過嚴謹細緻的思考,因為寫下答案的那一刻,你是想著我趕快看看我這樣寫對不對,如果錯了就立馬改一遍。這種情況徒增了你做題時的急躁和焦慮,不利於思考。
從心理學上來說,當你在寫下答案的那一刻,你知道馬上就要對答案,便會降低了對100%做對題目的要求,一旦當你不再追求絕對正確時,你的蒙題率一定會增加,錯誤率也一定會上升。
第四,即便你完全不會這道題的時候,你也不妨從外圍的角度去思考一下有可能的方式。比如說做到極值就聯想一下求導,做到三角函數就想一下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積差公式等等,也許你就能縷出一條思路來。
第五,針對刷過的題,有一個特別管用的學習方法。一道大題你當時會做了,過一個月再做,有可能完全不會了,相當於重新做一遍,要花同樣多的時間。
建議你在課間、晚上睡覺前,強迫自己調動大腦,回想一下做這道題時自己卡殼的地方。只要在大腦裡想一遍大致思路即可,不需要具體步驟。
這個方法很多人懶得用,但是效果奇好,誰用誰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