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30日到7月9日,我和一本書展開了拉鋸戰。本年度我讀過的60多本書裡,這肯定是體驗最複雜的一本(沒有之一)。
01這是一本什麼書
這本書是英籍德裔作家埃利亞斯·卡內蒂的作品合集,共有4部分組成:《人的疆域》(1942-1972)、《鐘錶的秘密心臟》(1973-1985)、《蒼蠅的痛苦》(1-9)、《漢普斯特德補遺》(1954-1971)。翻譯分別是:李佳川、季衝、胡燁三位。
全書是筆記體文本,時而短小寥寥幾字、時而長至兩三頁紙、多數內容都是短短幾行。主題一言以蔽之,就是人,人之所思所想,人之生活與虛妄。從宗教、戰爭、死亡、音樂、到書籍、青春、孤獨……每一份跳動在人靈魂深處的脈動都清晰記錄。人類所有精神活動都與卡內蒂的思考融為一體,呈現在他筆下。
這裡有他的毒舌批判:「窮人的希望,是富人的財富。」
也有溫柔雞湯:「人什麼都做不了。除了抱怨,除了變得更好。」
有無聲吶喊:「有一些死者是人們永不懷念的。他們之中有非常可愛的人。」
也有需要讓人深深思考的警句:「靈魂多麼重,但是它喜歡讓自己顯得簡單。」
02你誤會了
如果,你以為這就是本書全貌,那麼你誤會了。
本書結構清晰,但內容絕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這是卡內蒂43年的心血,我怎麼可能讀一遍,用短短文字就寫清楚?
但我也還是要試著,寫下讀完一遍的感受。我給這本書的評價是複雜,但豐富更準確。
複雜是我閱讀這份豐富時的內心感受。而它的豐富在於它的不受限制,《人的疆域》這名字翻譯得太好了。卡內蒂用文字做了一次又一次思考嘗試,這些嘗試形成了這樣一幅圖景,即人的疆域。
上面我引用了四句很短的內容,仿佛這本書是金光閃閃的金句合集。錯了,這裡還有很多深邃的思考,我無法讀明白,讓我困(惑)。一些有關哲學、希臘神話、聖經的內容。我沒有這方面的任何體驗,只看人名就已經暈頭轉向。那些人物關係更是無從談起,又怎能理解作者放置在它們身上的思考?
所以,有個聲音在我耳邊念叨:你不配!你不配!你不配!
03你又雙誤會了
就因為這樣,我要把這本書捧上神壇?
當然不是。
我好像發現卡內蒂的小秘密了(人家字裡行間寫出來啦)----首先,他深愛我大中國的諸子。他不止一次引用莊子、孔子的話,對莊子更是深愛。有原文為證:「他不會完全依賴一個學派,但也不會因為意見相左而拒絕一個學派。」(唯至人乃能遊於世不僻,順人而不失己。彼教不學,承意不彼。)
其次,雖然在他的文字裡,時間變成可有可無的物件。但再卓越的靈魂也受制於有限的肉體,卡內蒂的筆記隨年齡增長呈現出越來越寬容的特點。20世紀40年代正是他身體的黃金時期,他筆記裡犀利諷刺的內容較多。而到了20世紀60、70年代,他的思考裡多了有關衰老和反思的內容,那些諷刺和批評越來越少見。
04又是驚人的閱讀量
每一個寫作者一定首先是個閱讀者。筆記裡有不少關於閱讀的內容,甚至與閱讀無關的內容也常看到卡內蒂提及不同的閃耀名字。如果一一列出,我會有湊字嫌疑。不過,一些重要的還是寫出來。孔孟莊、蘇格拉底、柏拉圖、普魯塔克、司湯達、塞萬提斯、叔本華、陀思妥耶夫斯基……
正是因為這些閃亮的名字,讓這本書讀起來並不輕鬆愉悅,反而凝重複雜。想起自己歷經多年讀完《紅樓夢》,每一次開始又放棄都和眾多人物有關。這本書同樣,我與它拉鋸了10天,雖然已經讀完,但也僅限於讀完。就閱讀這一項,都能重新梳理出一本小書,那每一個有關人的主題,死亡、戰爭、宗教、青春、衰老、未來、絕望……哪一個不能再次成書?
別看它是一本800多頁的筆記,作為讀者,我們可以用各種角度拆解、分析、整理,把它變成更厚,就別指望變更薄了。
最後再向卡內蒂致敬!在我目前這個閱讀量,讀到這本書有點早,但也感謝自己硬著頭皮讀完一遍,再也不敢拿我那點閱讀量吹牛了。我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