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繆迅 上海老底子
春秋淹城遺址訪古
繆迅
這次學校組織的秋季「三看」活動去的地方是江南名城常州。那天中午,經過3個多小時的車程到了第一站:常州春秋淹城遺址。
午餐後,開始了此次淹城遺址訪古之行。淹城是常州從西周到春秋時期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古城,迄今已有近3000年歷史。淹城被裡外三道河流圍環,從裡向外,子城、子城河、內城、內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這種建築形制,在我國的古城遺址中是絕無僅有的,大部分古城池都是一城一河,少數是兩城一河或兩城兩河。據說淹城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古城,現為全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
淹城遺址,進去就是一座橋,入口似乎就是一個橋頭堡。剛過橋就發現橋堍南側豎了一塊碑「外城牆」。我這時才反應過來,剛才跨過的竟然就是外城河了。河水清澈,河面挺寬闊,有三十米光景吧,兩岸樹木蔥鬱。
進入外城之後,沿著右側的道路前進,路的右側高高的土墩緊貼外城河延伸開去,顯而易見一定是2500多年前的先人開挖外城河堆積而成。據史書記載,淹城古城牆最高達20米,牆基寬25-30米,全部由泥土夯築而成。如今已然只有三五米高了,上面樹木成林,路的一側更多的是槐樹,白色的花兒綴滿枝頭,清香的氣息沁人心脾。
從下面望去,綠葉白花映襯著蔚藍的天空,宛如畫裡一般。路的左側是一片片的綠地或果樹林,靠近入口處的綠地上正在搭建一座舞臺,恍惚瞅見是歌星林俊傑將在此舉辦演唱會。巨大的電子顯示屏已可以工作,正在動情播放著不知是哪一首曲子,和周圍的嫻靜雅致相較,似乎顯得有些不相適宜。現代文明對古代文明的侵蝕與漫灌,已經不僅僅在於外表,更滲透進了人們的內心。開電瓶遊覽車的司機告訴我,今年以來,已經先後有李玉剛、鳳凰傳奇、旭日陽剛等來淹城遺址開了演唱會,演出票最貴的要2000多元。
因為外城牆有2500米之長,我們行進了不到一半的行程就左拐來到了內城河的外側。依據豎立在丁字路口指示牌介紹,右側有一處叫做「嶽飛點將臺」景點。興匆匆地趕過去,出現在眼前的一片區域沒有任何異樣,至多不過是一個稍微隆起的一個土堆而已。如果不看介紹,有誰能知,這裡竟然是公元1130年嶽飛馳援常州之際,駐軍淹城的點將臺呢。心中對考古學家的敬佩,油然而生。
從點將臺回頭,沿著內城河順時針前行。內城河兩岸一片翠綠,拋棄了日常塵世紛擾的遊客們,或漫步河堤或閒坐花絮。河面上偶有古裝遊船或竹筏通過,身後划過一陣陣漣漪,輕緩地蕩漾開去,好似生怕破壞了眼前的寧靜似的。
從外城進入內城只有一條通道。通道的外城一側不遠處有一尊神龜雕像。據說奄君是周成王時與商代後人勾結髮動叛亂的奄國君王,當時奄國位山東曲阜之東,叛亂被周成王所滅後, 奄君帶領殘部南逃,途中為漢水所困,神龜背負他到近今天的淹城所在地,力竭而死,化作淹地。因此從空中俯瞰,淹城的形制和布局於烏龜極為相似。也有人說,淹本作奄,就是大龜的意思。因為古代三點水的「淹」字與沒有三點水的「奄」字通用,一直流傳至今,遂有「淹城」之名,聽起來蠻有些道理。
進入內城沿右側小道行走,突然看到一口「關雎井」。從一旁的介紹牌可知,淹君女兒百靈公主曾在該井打水邂逅鄰邦留國王子並海誓山盟,該井由此成了一眼「愛情之井」。不過,我卻不知道這口井為何叫做「關雎」,《詩經》的詩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似乎距離我們的現實太遙遠了。不過這也無關緊要,世間萬物本無情,但有萬物之靈人類附會,無一不成了人類情感的寄託之物。雲南玉龍雪山的捨身崖、海南三亞的天涯海角、杭州西湖的斷橋、陝西臨潼的華清池,不都是包蘊著絕美愛情的丰韻內涵嗎?令人遺憾的是,很多曠世愛情均以悲劇為最後終結,百靈公主也不例外。與她誓言終身廝守的王子其實是一個愛情騙子,獲取了淹君信任被招為駙馬後即以百靈公主名義盜取淹國護國之寶。淹君不分青紅皂白將公主斬為三段,分葬三處:頭墩、肚墩和腳墩。也有說百靈公主為留國王子所殺害,淹君為防止後人盜墓,所以分葬三處。這些墓葬現位於神龜雕像的正前方,清晰可見,據說已被現代科考所證實。
隨後我們折入「春秋煙水」,鵝卵石的路面蜿蜒曲折,兩側花草相雜,散發著陣陣清香。幾間茅屋點綴,屋前內城河環繞,河面午後的暖陽下波光粼粼。屋後一片池塘,其間叢生蘆葦、蒲、慈姑和其他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水生植物,水煙瀰漫,一行石頭彎彎伸向池塘,行走其間,彷佛世外桃源。相傳當年孫武每日必到此地,汲取天地之氣,修身養性,由此領悟了無上兵法。
徑直穿過池塘後來到子城河邊,子城河水已近乾涸,靠近岸邊的蘆葦有的已近枯萎。子城相比於外城河內城是最小的,城牆只有500米長,曾經20多米的高度現在也只有3到5米了,出入子城的豁口雖然有些陡峭,但依舊可見一些孩子奮力地上上下下。入口右側圈起了一口春秋時代的古井,據說是幾年前偶然被挖出來的。深達7米,在井底發現高約1米的方形框架,四角都是木樁,四邊是竹子編成的竹排,起防塌陷和過濾作用,所以叫「竹木井」。城的中央地帶是一片空地,但不難想像,作為淹君臨朝理政所在地,當年的淹君殿一定是最為雄偉壯觀的,如今早已蕩然無存。
返回的路上,不由得記起張養浩的《潼關懷古》:「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鳴謝:繆迅先生賜稿分享!
繆迅先生熱文
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⒅⒆⒇(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童年迷路記
(34) (35) (36) (37) 文化廣場,有一座救火英雄紀念雕塑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1982國慶:我和韓兄的南鎮揚之旅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上海老底子
每天為儂送上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啟未來
原標題:《春秋淹城遺址訪古(作者:繆迅)》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