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熟悉的寒號鳥並不是鳥類,而是一種動物

2020-12-15 奇點先驅

寒號鳥,是一則較為流傳的民間故事,主要講的是喜鵲與寒號鳥的故事。在故事中,寒號鳥對做窩過冬的態度是得過且過,最終給凍死了。這個小小故事中告訴我們,年少的我們不應該目光短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用長遠的計劃,認真踏實地對待生活,只有不斷辛勤的付出勞動才會收穫美好的成果。事實上,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寒號鳥的身影,畢竟它也只是流傳故事裡的主角,才會導致很多人都以為它是一隻小鳥。

如果你也認為寒號鳥是鳥類,那就要好好聽小編分析了,為你科普漲點知識。首先,我們要知道,寒號鳥其實不是鳥類。那麼,為什麼會帶鳥的形容詞呢?我們可以先從二年級學到的課文了解下它的模樣。

在這篇課文中,我們可以知道寒號鳥對話的同伴——喜鵲。喜鵲我們最熟悉不過,「勤勞」就是它的標籤,而寒號鳥一般都是在洞裡懶洋洋的睡覺,小編看到它的那一刻也給震驚到,它們確實好像怎麼看都不是鳥類。於是,為了確認自己是真的沒有看錯,小編就去科普查找資料,結果真的眼界大開。

寒號鳥果真不是鳥類,是一種標準嚙齒類動物,學名又叫做復齒鼯鼠,主要生活在海拔1200米高度的針闊混交林。這也難怪這麼多人沒有見過它們的真面目,原來是躲藏得太深。通常情況下,它們都是生活在高大的喬木樹上,以及陡峭巖壁的裂縫中築巢。不過,它們的樣子還是很招人喜歡,寒號鳥擁有著很舒服的體毛顏色,還有比例大小剛剛適中的體型。

寒號鳥的種類這麼明顯,為什麼還會被人認成鳥類?很簡單,完全是它們的技能混淆人類的視覺。在這種極其惡劣的生存環境中,每個動物都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技能,而它們的技能就是飛行。復齒鼯鼠的四肢是很靈活的,而且還有很結實的肌肉。

除此之外,它的四肢之間都有奇特的肉質批翼,這為它們的飛行提供絕大的幫助,真的像似「如虎添翼」。它們憑藉這種構造,很順利地從高處往低處滑翔。遠遠看過去,就像是一隻小鳥在天空上飛翔。

而寒號鳥的稱呼也是從古代開始流行起來,很大部分原因是跟它本身的體質有關,寒號鳥本身就畏懼寒冷,一旦到了冬天,它們便開始號叫個不休。另外,主要也是因為這種動物在古代是比較難遇見,只能通過聲音了解,所以人們乾脆將這種亂七八糟的叫聲歸到鳥類去。

即使在現在,人類發現它不是鳥類,但絲毫沒有想更正名字的意思,也許是人們早就習慣寒號鳥這個稱呼。值得注意的是,它已經被列入「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足以看出它對與我們的重要性。故事中的它們,確實很懶惰,可千萬別被課本誤導了,它們還是很勤快的,這也是科學家們長期觀察到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發現,傳說中「寒號鳥」並不是鳥,而是一種神奇的動物
    大家一定聽說過「寒號鳥」的故事,故事裡這種小鳥學不會築巢,於是當冬天到來的時候,它只能在寒風中哭泣,因此才有了「寒號鳥」的名字,但是生物研究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其實傳說中的「寒號鳥」其實並不是一種鳥類,它而是一種叫做鼯鼠的哺乳動物,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具體的原由吧。
  • 寒號鳥不是鳥,我們都被騙了
    我們小時候都學過寒號鳥那篇文章,裡面的寒號鳥好逸惡勞,得過且過,結果卻被活活凍死,故事告訴我們要勤勞才能有好的生活。而且記得最清楚的是寒號鳥那幾句話:「哆囉囉,哆囉囉,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做窩。」我不知道別人學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教過沒有,反正我們老師就是讀課文,講中心思想,從來沒有說過寒號鳥其實不是鳥,只是一個「復齒鼯鼠」。在我的心裡一直這麼認識寒號鳥,『花灰色,如喜鵲那樣的鳥類,大概比喜鵲要肥一點,因為它怕勞動』。
  • 寒號鳥是鳥嗎?研究發現它其實不是鳥
    在上小學的時候,我們學過一篇《寒號鳥》的課文。文中的寒號鳥因為苟且偷安,總是偷懶不肯築巢,最終在寒冷的冬天被凍死。因其叫聲十分慘烈,所以也被命名為「寒號鳥」。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很少會見到寒號鳥,更不用說見過它的樣貌。
  • 俗語「小寒節氣到,山中寒號鳥叫」。你知道寒號鳥是什麼鳥嗎?
    ★寒號鳥不是鳥,是飛鼠我親眼見過長白山中的寒號鳥,但那不是鳥,而是一種類似松鼠的動物。幾十年前的冬季,我和幾個年輕的夥伴在一座懸崖下的林中砍伐枯柴,忽然看到峭壁上有幾隻鳥兒在懸崖和樹木之間飛來飛去。開始我認為那是居住在峭壁上的雀鷹,就是隼,一種小型捕鳥飛禽。它們一會兒從懸崖上飛到樹林間,一會兒又從大樹枝頭飛向懸崖。
  • 因叫聲似鳥,身長羽翼而被稱「寒號鳥」,其實它是哺乳動物
    在中國的一些山區裡,每當冬天來臨人們偶爾能夠聽到山林裡某種動物的悽慘叫聲,在還沒有真正弄清楚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之前,人們為其取名「寒號鳥」。後來根據野生動物學家的戶外探索發現,「寒號鳥」實際上並非是鳥類,而是一種名為「鼯鼠」的哺乳動物。
  • 課文《寒號鳥》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寒號鳥》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運用對比手法寫的童話。敘述了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壘巢的不同態度和不同結果,說明了好逸惡勞。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那麼寒號鳥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動物呢?是不是像課本中寫的那樣懶惰和好逸惡勞呢?
  • 寒號鳥現身神龍架,外形像松鼠,不管去多遠覓食都要「回家」排洩
    我們從小學課本上認識的寒號鳥,是一隻懶惰、得過且過的鳥類,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寒號鳥不是鳥,而是一種鼯鼠,中文學名叫復齒鼯鼠,是嚙齒類動物,外形也不像鳥,拖著長而蓬鬆的尾巴,長得像松鼠。復齒鼯鼠屬於齧齒目、松鼠科、鼯鼠亞科、復齒鼯鼠屬,別名還挺多,除了叫寒號鳥之外,還叫橙足鼯鼠、寒號蟲、寒搭拉蟲。
  • 【第二屆分省院科普徵文大賽作品展示】寒號鳥:我只是一隻「會飛的...
    (第二屆分省院科普徵文大賽 三等獎 陝西省動物研究所 劉玉太 ) 《寒號鳥》是我國小學語文課本裡一篇經典文章,講的是寒號鳥和喜鵲的故事。從前,有隻喜鵲很勤勞,在天還沒冷的時候就銜草做窩,最後順利過冬。
  • 文昌魚不是魚斑魚狗不是狗 別被這些動物的名字唬住
    前段時間,一條「寒號鳥不是鳥,而是復齒鼯鼠」的微信科普文,讓不少網友大跌眼鏡。記者了解到,「名不副實」的動物還很多,其中不少都是廈門常見的動物。  【瞧這些動物的真容】其實都不是,它是廈門常見的留鳥,在翔安、馬鑾灣的魚塘都能時常看到它。作為一種中型的鳥類,它通體呈黑白斑雜狀,但體型較小,頭頂有著冠羽,看起來有點像戴著印第安人的風俗頭冠的搖滾青年。它主要棲息於低山和平原溪流、河流、湖泊、運河等開闊水域岸邊,以小魚為食。
  • 烏鴉是鳥類中最聰明的,是一種社會性極強的動物
    烏鴉是鳥類中最聰明的。它們能夠數數、區分複雜的形狀,能夠很好的進行學習觀察,是一種社會性極強的動物。為了確認各自的社會地位,它們會在空中進行飛行技術方面的競爭,進而優勝劣汰。   各地的烏鴉也都有不同的專長。
  • 鳥類真是恐龍後裔嗎?如果被證實,恐龍算不算是滅絕動物?
    不過,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鳥類的確極有可能就是從恐龍演化過來的生物。1860年,德國索倫霍芬附近出土的化石,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這枚化石裡有一根羽毛,長達60釐米,寬11釐米。我們知道,至少從現代動物身上,我們僅能看到鳥類是帶羽毛的。因此,這枚化石被認為和鳥類很有關係。
  • 這種動物繼承了恐龍的基因,迄今為止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
    大自然是很神奇的,也締造出來非常多神奇的生物和植物,但是可惜的是現在很多動物都滅絕了,但是我們仍然能夠找到他們曾經活著的痕跡。現在地球上最大的鳥類是鴕鳥,這是大家公認的。但是今天要說的就是一種滅絕的鳥,它比鴕鳥要大太多了,也許有人會問滅絕了,你怎麼知道他是最大的鳥呢?恐龍生存的時候人類還沒有出現,但是我們現在也知道恐龍曾經生存過呀。沒有錯,我們找到了這種鳥的化石。
  • 像鳥類的祖先又不是鳥的恐龍,它的特徵和其他恐龍都不一樣!
    比如,它的體形可與以「大塊頭」而出名的暴龍類相比,生長速度甚至快於某些大型暴龍類,但它卻屬鳥類的近親——竊蛋龍類,而該類大都是「袖珍型」的;它身軀龐大,但小腿卻很修長,奔跑能力也強於其他恐龍;它沒有長牙齒,而是發育了一個巨大的喙,尚不知是用來切割植物還是獵食小型動物抑或是用來壓碎蛋殼的。二連巨盜龍具有的許多與鳥相似的特徵以及如此懸殊的體形,使人們認識到恐龍向鳥類演化過程的複雜性。
  • 源自中生代的最小恐龍化石,打破了我們對鳥類進化的認知
    在我們以往的認知中,地球的中生代以生產巨大的動物而聞名,如今地球動物的始祖們那時都是大體格,但昨天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人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指出,那個時代的動物體型也會驚人地小。一隻蜂鳥大小恐龍的小頭骨被發現被包裹在了琥珀中,這帶來了一個顛覆性的認知衝破,引發了關於鳥類進化和早期動物微型化趨勢令人震驚的思考。這個被困在琥珀中的頭蓋骨,只有7.1毫米長,屬於一種新的類鳥恐龍。研究人員將它命名為「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
  • 南極最大的陸生動物,不是企鵝,而是「南極洲的大象」
    北極野生動物和南極野生動物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北極有植物和直飲淡水,它能夠養活幾種大型陸生哺乳動物以及較小的齧齒動物和昆蟲。而在南極,植物群落很少,直飲淡水更少,所以陸生動物相對稀少,在那裡最大的陸生動物被稱為「南極洲的大象」,要比企鵝小很多很多。至於是什麼?我們先不急著揭開答案。
  • 神鵰俠侶中最可愛的動物,並不是神鵰,而是一匹默默無聞的黃瘦馬
    說到神鵰俠侶中的動物,就不得不提及雕兄了,類似神鵰這種動物,歷史上確實是存在過,金庸於一九七六年五月在小說的後記中寫道: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有一種「象鳥」(Aepyor-nistitan),身高十英尺餘,體重一千餘磅,是世上最大的鳥類
  • 「愛鳥周」|人類對鳥類的態度,有哪些變化?
    英國作家和博物學家威廉·亨利·赫德遜(William Henry Hudson)可以說畢生都在寫鳥,他以審美的眼光而不是科學的眼光來看待這些鳥類。在赫德遜筆下,鳥的生態和故事是千姿百態的,沒有兩隻一成不變的、同類的鳥。他從不孤立看待鳥,而是習慣於將鳥置於它們所生存的自然環境之中,比如森林、湖濱或者郊野。這些鳥類不是博物館裡的標本,而是鮮活的野生鳥類。
  • 鳥類壽命短、數量多,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鳥的屍體?
    壽命最短的鳥就目前來看,在所有的鳥類中,壽命最短的是蜂鳥,其次是翠鳥。蜂鳥是一種小型鳥類,它們的平均體長僅有8公分左右,最大不超過13公分、21克。與其他鳥類不同的是,蜂鳥的90%以上的食物都是花蜜。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蜂鳥壽命都很短,蜂鳥科下有350多種不同的蜂鳥,其中最小的蜂鳥是吸蜜蜂鳥,它的體長平均僅有5公分左右,體重僅有2克左右,它的平均壽命僅有1年左右,而翠鳥即使壽命最短的也有2年。
  • 「老狐狸」不是動物,而是安吉拉·林德沃的美稱
    「老狐狸」不是動物,而是安吉拉·林德沃的美稱。我不是時尚圈的作者,但我卻依然深知安吉拉·林德沃的名氣。模特分T臺模特和雜誌模特,但都統一稱作時裝模特。而安吉拉·林德沃卻是模特中的佼佼者,她的與眾不同和自身的魅力,有著極大的關係。
  • 誰說動物沒有智慧?鱷魚和牙籤鳥的關係,本身就是一種博弈
    對此,有鱷魚存在的水域,相信動物們都會小心翼翼,如果不是為了要喝水或者過河,那麼相信動物們不會想要經過鱷魚的地方,離這種動物越遠,就會越加安全。即使是人類,遇到鱷魚也並不見得能從它的嘴裡逃掉,像灣鱷這種頂級鱷魚,兇猛時期也會傷害人類,曾經,在某座小島上,有支軍隊意外來到這座小島,結果被這座島上的灣鱷進行襲擊,全隊都犧牲了,可見,灣鱷有多麼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