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遊戲篇

2020-12-25 東方體育

「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遊戲篇

愉快的放假前,總是逃不過期末考試和期末作業的折磨。翻開老師布置的作業,第一題就給我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這是什麼情況啊?幼兒園家長工作這門課也說過這個問題,現在課程概論還離不開這個問題。想問問寶爸寶媽們,你們是不是非常好奇寶寶在幼兒園做什麼?學到什麼呢?那今天,我來解答一下這個疑惑。

在幼兒教育的特殊原則裡,有這樣一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這一點為什麼稱之為特殊原則呢?因為它是幼兒園特有的,它也許也會存在於中小學的教育中,但在幼兒教育方面,它是以基本活動的地位存在著。

那究竟什麼是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呢?

我們先要知道遊戲分為兒童自發的遊戲和老師組織的遊戲。當我們家長進入幼兒園,帶寶寶進入班級,會發現班裡分成了大大小小的小版塊,每個版塊還有屬於自己的名字。這在教育活動中稱為區角活動。而幼兒在一日的活動中,都會有一部分的時間能夠自主的選擇去到自己喜歡的區域進行遊戲。

我們看著這些版塊雖然很像是家裡的玩具角,甚至覺得在家都能製作起來,沒什麼特別的。事實上,老師對每一個區角的安置是有一定的規則的。比如說,美工勞動區要放在距離水源近的地方,方便幼兒在遊戲時能夠減少因為清洗要進行的走動。不同年齡的孩子還會有不一樣的材料投放。這些都在往後的日子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有準備的環境下,教師還會觀察每一個區域中孩子遊戲時的行為反應,以便調整每一個區域的規則。比如說孩子們已經玩膩了的區域,老師會適當的歸置一段時間,然後過一段時間後再是那個區域換一個難度,再次投放出來。這樣對於孩子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和學習內容。

相對於兒童自發的區域遊戲,老師組織的遊戲則更具有老師的教育目的。例如老師會制定遊戲規則,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遵守規則的樂趣。老師也會根據孩子的發展,來制定遊戲的內容,這對孩子的發展也是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相關焦點

  • 一篇文章告訴你2-3的孩子能在吉的堡幼兒園學到什麼!
    幼兒園數量已達320餘所,目前南昌地區已有13所。吉的堡KC幼兒園按照年齡劃分開設託班、小班、中班及大班,可根據堡貝適學年齡進行選擇,而託班的設置旨為解決2-3歲寶寶早期教育問題。適宜的觸覺感受可以讓孩子在環境的適應能力、情緒控管和良好人際關係上有好的發展;好的聽覺能力可強化語言發展、指令的理解,並奠定第二語言的學習基礎;通過視覺上的互動遊戲進行學習,提升觀察力、記憶力、空間概念和邏輯思考;本體覺主要發展大
  • 鼓勵幼兒玩角色遊戲,是為了讓孩子學到什麼
    (原標題:班主任周記|鼓勵幼兒玩角色遊戲,是為了讓孩子學到什麼)
  • 幼兒園不教拼音,一年級又一帶而過: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學拼音?
    2018年7月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堅決禁止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自從幼兒園不能教拼音之後,不少家長都擔心孩子上小學後學習跟不上。因為只有公立幼兒園不教拼音,大部分私立幼兒園還是會教,還有一些孩子會上拼音補習班。
  • 現在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學拼音早不早?
    小孩上了大班,離上小學不遠了,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有個初步的計劃,就拿學拼音這個事來說,你做父母的無論如何也要讓小孩對拼音有個初步的認識,不用學得多,只要讓小孩在學校以後學習拼音,不會覺得拼音「太陌生」容易接受。因此小孩在幼兒園大班學習拼音早不早,一定要根據自己家裡小孩的情況「因人而異」。
  • 鼓勵幼兒玩角色遊戲 是為了讓孩子學到什麼?
    角色遊戲是小朋友很喜歡的遊戲之一,也是在幼兒園中常見的一種遊戲活動。說到做遊戲,很多家長會有疑惑,為什麼幼兒園不多教知識,而是每天鼓勵孩子玩遊戲。
  • 諾貝爾獎得主: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幼兒園學到的!
    會上,有位媒體記者問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皮察:「在您的一生裡,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的?」 這位白髮蒼蒼的諾貝爾獎得主平靜地回答:「不是在大學,也不是在實驗室,而是在幼兒園。」
  • 幼兒園口才班都學什麼
    孩子進入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一般都會學習一些日常的行為規範,還有生活習慣的培養,到了中班就會有一些課程,朗讀、識字、識數、舞蹈等,有的幼兒園會開涉口才班,那麼口才班都學什麼呢?好多家長不了解,其實,每一個幼兒園教的各不相同,但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 北京草根幼兒園的教育「回歸」試驗:讓孩子在遊戲中成長
    為什麼孩子們尿褲子了還能繼續畫畫?為什麼畫不出有靈氣的作品?孩子們的心怎麼了?教育怎麼了?什麼樣的教育能夠幫到孩子?李躍兒反覆琢磨這些問題,並瘋狂閱讀中外教育名著。她開始明白,孩子成長是有規律的,比如0~3歲是大腦成長的黃金期,孩子需要通過嘴巴來感受和學習, 「要手抓到,嘴啃到,刺激大腦相應凹槽發生反應,人才能學到。
  • 從生活中就可以學到的這些事情,能給孩子一顆堅強的心!
    2歲的寶寶:可以學習如果整潔桌椅;練習清潔自己專用的杯子、盤子,在安全的空間裡學習掃地、擦洗;把垃圾進行分類處理了;在大人洗米、煮飯的過程,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參與,告訴孩子大概要舀多少水,水除了洗菜洗米還有什麼用途,既讓孩子學會了家務,也教育了孩子節約水的觀念。
  • 幼兒園「小學化」被叫停:0-6歲最該學什麼、怎麼學?後悔知道太晚了
    但事實上,社交能力不是通過上課學到的,而是孩子在實踐中磨合出來的。 甚至旁觀的家長能幫到孩子的也非常少,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處理風格不一樣,所以同樣一件事情,同樣一個處理方法,這個人都能辦成功,那個人就辦不成功。
  • 幼兒園「超前學」危害大,三年級大爆發,父母親歷不學這些真不行
    這幾年教育部提倡幼兒園去小學化,不讓幼兒園孩子提前學習過多的小學知識,很多家長對孩子實行快樂教育,幼兒園什麼也不教。開開心心地玩了三年,上小學卻傻了眼,孩子坐不住,學習跟不上,一二年級父母輔導起來真的要崩潰,所以幼兒園超前學不行,啥也不學真的也不行。
  • 什麼方法能讓寶寶喜歡上幼兒園?帶喜歡玩具
    原標題:什麼方法能讓寶寶喜歡上幼兒園?帶喜歡玩具   原標題:入園:讓寶寶喜歡上幼兒園 帶喜歡玩具  開學的日子馬上就到了,又有一批「新生」要走進幼兒園。  對於一個從未離開過家庭的幼兒來講,離開爸爸媽媽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去,自然會感到不安和不適應。這也是一次考驗。
  • 「公辦園不教拼音和加減法,你會給孩子轉學到私立幼兒園嗎?」
    如今的家長真的是越來越焦慮了,在幼兒園就急著要孩子學拼音、學英語和數學,不然就會覺得孩子上了一年級跟不上。由於教育主管部門頒發了「禁止幼兒園小學化」的文件,幾乎全部的公辦園都不會在幼兒園階段給孩子們教授有關拼音、英語和加減法的知識。
  • 樂高課程到底能夠讓孩子學到什麼?
    比如到了動力機械課程、wedo2.0、ev3課程都會學習跟齒輪傳動有關的內容,並且實現更加複雜的齒輪傳動,以及和其他傳動結構的匹配使用。 沒有必要現在去學什麼齒輪傳動、槓桿等原理,反正以後到初中孩子也能學到!
  • 幼兒園也復學了,還在糾結孩子要不要上學的家長們,可以這樣準備
    複課順序是按照年級由高到低,逐步放開。現在很多幼兒園家長也迎來了可以複課的好消息,但是有些家長卻還是有些猶豫,糾結現在究竟要不要送孩子去上幼兒園。而且在很多幼兒園發布的復學通知裡有說明,家長可以自行決定孩子是否按時如願,如果選擇這個學期讓孩子在家也是可以的,也會保留學位,等孩子返回上課時,依舊還是原來的班級和老師。
  • 幼兒園玩摺紙遊戲,看起來無意義,其實是培養孩子幼小銜接的關鍵
    兒子今年上幼兒園大班,平時家長們聚在一起閒聊,就會相互打聽,「孩子明年要上小學了,幼兒園有沒有安排幼小銜接的課程呀?」因為根據教育局的規定,現在幼兒園已經不允許超前學習,但家長又擔心孩子到了小學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更擔心的是,怕其它孩子都有超前學,而自家孩子沒有學,那就是真的「輸在起跑線」上了。帶著這個疑惑,我忍不住去諮詢了幼兒園的老師,並表達了自己的擔心,老師的回覆讓我心定了許多,老師從兩個角度分析,讓我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和科學的教學:1、為什麼在幼兒園超前學習,對孩子有害無益?
  • 如果幼兒園不學拼音識字、數學、英語,真的會吃大虧嗎?
    不過,不少家長認為幼兒園沒學什麼內容,每天就是陪孩子玩,還不如提前學點東西,反正小學也得學。所以不少家長強烈建議幼兒園學校應該讓孩子提前學一些小學的知識,比如數學、語文、英語等基礎知識。為什麼國家明令禁止超前教育,還有這麼多幼兒園這麼做?到底要不要在幼兒園教孩子學拼音識字?如果幼兒園不學拼音識字、數學、英語,上小學就要吃大虧?
  • 幼兒園到小學全概括,經典數學啟蒙圖書推薦,讓孩子愛上數學!
    本文經暖暖媽愛分享授權轉載,原標題《為大家整理了這一篇讓孩子愛上數學的圖書,從幼兒園到小學全都有》作者:暖暖媽,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暖暖很小開始,我就開始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幫她做思維訓練。比如帶她去超市,通過觀察貨物的排列,鍛鍊分類、排序、空間等邏輯能力。
  • 美國幼兒園每天要讓孩子做的4件事,與中國差距大,在家也能用到
    美國幼兒園每天要讓孩子做的4件事,與中國差距大,在家也能用到現在的爸爸媽媽們對孩子的早教越來越重視。談起早教,中國父母的經驗就是孩子要贏在起跑線上:你家孩子會的,我家孩子必須會。你家孩子不會的,我家孩子也要會。
  • 孩子在幼兒園學會的11個「本領」家長知道嗎?
    一位教育專家列出了孩子在幼兒園學到的或者說應該學會的11種「本領」,父母不妨做一個小小的對照:這些「本領」你的孩子在幼兒園裡學到了嗎? 孩子學會怎樣參與別人的活動,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他可以上前招呼:你在幹什麼呀?我能和你一起玩嗎?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默默地看別人玩,或者一個人自言自語。這樣的社交對於孩子上學之後融入集體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