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新加坡頻道7月29日電(記者左昊暢)在近日舉行的新加坡暨區域商務論壇上,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CMEC)總裁張淳接受了新華網新加坡頻道記者專訪。他認為,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時須尤為注重「本地化」,當下更應把握「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機遇、做好海外布局,成功實現「走出去」目標。
CMEC成立於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是中國第一批開啟對外貿易與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大型企業之一。結合企業三十多年的發展經驗,張淳認為,中國企業要「走出去」首先要建立國際化的經營體系,培養國際化人才。
他強調說,中國企業尤其要注重「本地化」,如果企業對所在國的法律、稅務、政治、文化不熟悉,僅僅單純地談工程、談貿易,「走出去」必然失敗,國際化人才為了解國外法律環境,通曉國際通行規則提供了必要條件。
而另一方面,「本地化」也要求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時,其產品與工程需配合當地文化與自然環境。同時,中國企業既要開放一般的土地工程與基礎設施安裝崗位給當地勞動力,為當地創造就業、拉動當地經濟建設,也應當有意識地去採購與使用當地能夠生產的材料和設備。
自十六大報告提出「走出去」戰略至今已逾13年,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活躍在國際舞臺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則再次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加足馬力,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惠及周邊沿線國家方面,為相關領域的企業創造了無窮商機。
張淳看好這一重要發展機遇。他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部分在走工業化道路,另一部分正處於貧困線上,要提高人民收入與生活待遇,這些都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沿線國家大量的電路線路、道路公路,包括環保項目需求,都會給相關企業創造巨大的商機。
對於企業如何順應「一帶一路」政策導向、具體執行並實現目標,張淳認為整體布局非常重要。他分享經驗表示,要在「一帶一路」上尋找支點國家,評判的標準則可以從該國的市場需求是否夠大,是否有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強烈意願,是否有輻射周邊國家的作用三方面綜合研判。
另一方面,企業也應結合自身優勢項目進行布局。以 CMEC為例,公司未來將集中在國際用電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建設、現代農場建設三方面投入。
張淳也指出,只有「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政府與企業共同參與建設,才能把這一倡議推行下去,企業才能從中獲益。
以新加坡為例,張淳建議中、新兩國企業可聯合開發南亞、東南亞的市場。他說,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經驗欠缺,而新加坡是亞太地區金融與技術服務中心,兩國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雙贏。從另一方面來看,中國與新加坡的合作模式,對於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模式能起到重要的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