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暴力、無腦追星」把青少年變成「戾氣一代」_文化_中國西藏網

2020-12-14 中國西藏網

  作者:黃啟哲

  以「花式吹」「控評」「無差別攻擊」為代表的「暴力、無腦追星」,正在讓一些本應作為共享交流的社交平臺降格為流量數據垃圾場。尤其是不同粉絲陣營之間無休止的罵戰,讓人既厭惡又擔憂,我們不禁要問——是誰在用「追星」把青少年變成 「戾氣一代」?

  對於普通網民,哪怕再有心避開「流量偶像」和粉絲刷數據的低質信息,可只要打開各社交平臺的每日熱搜,一大半內容是關於流量偶像的。前幾日某時尚雜誌舉辦活動,各路明星的著裝造星話題佔據榜單半壁江山。視頻平臺裡,有一半影視劇是流量偶像主演的懸浮劇。綜藝類節目,偶像練習生選秀一茬接著一茬,即便是在號稱比拼演技的綜藝節目,也要眼睜睜看著實力單薄的流量偶像與演技精湛的資深演員同臺競技,粉絲與公眾的對立情緒在導演嘉賓們「個性十足」的選擇評議中不斷翻騰,成就節目的話題與關注。哪怕是相對嚴肅的影視書籍打分平臺,都有粉絲為了偶像參演作品能夠刷出高分,提前半年在各種無關內容下胡亂打分評論「養號」,幹擾網友正常的閱讀觀看篩選。

  應該看到的是,時下的粉絲已經不再滿足「圈地自嗨」,而是憑藉堆砌的流量,成為與資本權衡的籌碼,滲透各種大製作影視作品、佔領影視音樂等各類專業榜單評獎。遺憾的是,今年一些流量偶像接連曝出的負面新聞、糟糕的作品和引發的罵戰,反覆印證著爆紅根基的脆弱——不管是個人藝術實力還是藝德修養,都名不副實。

  然而面對這些,粉絲們卻不理會:凡是負面,一概歸咎為競爭對手買了營銷號,字裡行間充滿著詭辯和陰謀論。倘若有粉絲被網友揪出「出格行為」,一聲「開除粉籍」,所有責任可以一逃了之。為護自家偶像的周全,一些粉絲甚至偽裝成「路人」,編造身份經歷,費盡心機來為偶像扭轉輿論。

  如今,各路偶像明星不僅擁有粉絲團,還有專職的「反黑站」。何謂「反黑」?原本是針對自家偶像相關負面新聞的闢謠和無端謾罵的反擊。然而演變到今天,時常會成為不分是非、縱容報復的機器。有案例證明,一些參與其中的粉絲甚至濫用平臺的「舉報」機制和「人海」戰術,一旦看到或聽到自家偶像的負面新聞、批評之聲,便在粉絲群內集結力量對發聲的名人甚至普通網友,進行「無差別攻擊」。

  「戾氣」是具有傳播性的,基於粉絲的預設和立場,以及大眾過往所累積的一些怨懟,無論觸發事件是什麼,一旦衝突升級,雙方所使用的侮辱性字眼常常不堪入目。不少缺乏分辨能力的未成年粉絲,在這種不知所謂的謾罵中,會在心中生出「為了偶像不惜與全世界為敵」的悲情與壯烈錯覺,面對證據和「實錘」選擇性無視,對於理智的規勸和引導充耳不聞,固執地堅守「你們儘管罵、儘管錘,我脫粉算我輸」。

  然而,這股「戾氣」的始作俑者真是粉絲群體嗎?

  有些網絡平臺追求流量的無底線,首先為「戾氣」提供了蔓延的土壤。今年下半年,國家網信辦持續深入開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其中重要一項,就是嚴厲打擊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的平臺。包括新浪微博在內的六家平臺因應援打榜、大額消費、煽動挑撥青少年粉絲群體互撕謾罵的不良信息和行為,而被約談、要求責令整改。

  平臺背後,不能忽略的是經紀公司與資本的縱容甚至慫恿。每有負面新聞引發的危機,他們不是第一時間自查自糾,而是躲在粉絲背後,聽任、鼓勵粉絲在輿論場為旗下藝人「衝鋒陷陣」。甚至在某流量偶像一場漫長的輿論拉鋸戰中,當有人梳理事件脈絡時驚訝發現,最初授意粉絲挑釁的竟是偶像身邊的工作人員。另一邊,公關操控的一些營銷號也深諳攛掇粉絲帶話題流量的生意經。圍繞明星著裝、比美、黑料八卦的無意義投票討論,總能輕易掀起一場「飯圈」的「腥風血雨」。

  更要警惕的是,這股「戾氣」正成為某些別有用心力量屢試不爽的注意力法寶。眼見著圍繞流量偶像的爭議,已經從粉圈逐步向影視、綜藝、遊戲、體育等各領域擴散,甚至大有蔓延至社會公共事件討論的趨勢,這種「追星」附帶的「戾氣」屬性,將會讓情緒宣洩式的謾罵和攻擊,成為網絡發言的慣性。因而,從整治平臺和規範經紀公司著手,謹防青少年成為「戾氣一代」,茲事體大!(黃啟哲)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青年亞文化,在「破壁」中展現新圖景_文化_中國西藏網
    ……近年來,在新媒體語境下,青少年用二次元元素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學術的變成大眾的、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在父輩與其他社會成員眼中,二次元長久被視為異質、小眾、邊緣的文化,更未曾獲得足夠的理解與認同。而如今,當二次元通過主動打破壁壘、向整個社會展示青年亞文化的力量之際,我們需要追問:在青年一代成長中不曾缺席的文化形態,何以流行?梳理二次元流行的原因,除了社會對亞文化的日益包容和開放、商業化力量對二次元的助推之外,更值得關注的是青少年群體從二次元文化中得到了什麼。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生吐槽虞書欣,青少年「無腦」追星有多嚴重
    中國財經政法大學一學生發了一條微博,其中引起網友強烈反響的是這句話「我的首頁又開始出現老賴之女虞書欣了」。 這句話讓虞書欣的粉絲炸了。他們艾特了該大學生的學校官微,要求處理,同時要求各大律所注意。這名大學生網友真的如個別網友譴責裡所說的「知法犯法」嗎?所謂知法犯法,犯法是指侵犯虞書欣的名譽權,給她冠上了老賴子女的頭銜,然而並不是這樣的。
  • 西藏舉行第20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賽前培訓
    為提升西藏自治區科技輔導員業務能力,提高參加第20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西藏自治區參賽隊的競技水平,從11月17日起,西藏自治區科協、市教育局聯合邀請江蘇省的5位機器人競賽專家教練在拉薩開展為期4天的青少年機器人賽前培訓。
  • 西藏自治區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展示活動舉行
    記者 張雪芳 攝  11月20日上午,由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普及部、拉薩市教育局青少年實踐基地及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共同主辦的第20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賽前培訓暨西藏自治區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展示活動在拉薩中學舉行,來自拉薩市第一中學、拉薩中學等多所學校的學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當天,機器人綜合技能挑戰賽拉開了此次競賽展示活動的大幕。
  • 第20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 西藏自治區賽前培訓舉行
    為提升西藏科技輔導員業務能力,提高參加第20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西藏自治區參賽隊的競技水平,從11月17日起,西藏自治區科協、市教育局聯合邀請江蘇省的5位機器人競賽專家教練在拉薩開展為期4天的青少年機器人賽前培訓。
  • 霍利爾離去 英格蘭足壇痛心_文化_中國西藏網
    在前利物浦大將卡拉格心中,霍利爾是個偉大的人,並不僅僅是一個盡職工作的教練,對傑拉德、歐文、墨菲以及他那一代利物浦球員影響巨大。「我覺得我們都不可能忘記他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卡拉格坦言,霍利爾教育他怎樣在場上以及場下照顧好自己,是讓他擁有一個較長職業生涯的重要因素。  據法國媒體報導,霍利爾是在巴黎接受心臟手術後不幸離世。而心臟問題,很早就困擾著他。
  • 西藏林芝米林縣舉辦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_資訊_中國西藏網
    家長們紛紛表示:「通過開展學校共建日及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我們與老師、學生近距離觀摩、零距離接觸,感受到學校的用心用情。把孩子送到這樣一個知識與文化共奮進的教學環境中,我們放心!」  據了解,米林縣中學在此次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中,有針對性地現場安排了珞巴竹編、木碗製作、民族服飾鑑賞、貢布傳統歌舞鑑賞、藏棋博弈、繪畫技藝、藏文書法、工布響箭等傳統文化內容,使前來參觀的家長、學生大開眼界、深受啟發。
  • 沉迷與輕信、網絡暴力低齡化 媒體聚焦青少年媒介素養如何提升
    「一名初中生的家長曾焦急地給我打電話求助,說孩子因為沉迷追星,與家長產生衝突,絕食抗議,還拒絕溝通。」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特級教師丘小雲在教學中發現,因過度沉浸社交媒體使用,手機依賴、飯圈追星、親子關係緊張、宅家、厭學等現象不同程度地出現在青少年中。學習、娛樂、社交,當下青少年的生活場景,幾乎都要與新媒體發生聯繫。
  • 少兒圖書市場疫情下正向增長_文化_中國西藏網
    人民日報電(記者黃小菲)在2020年第八屆上海國際童書展期間,開卷公司常務副總裁楊雷發布了中國少兒圖書零售市場趨勢。近5年,少兒文學呈下降趨勢,少兒科普和低幼啟蒙類增幅超過2個百分點,除有關於人體、動物、科學外,還有關於新冠病毒、人工智慧以及文化方面的圖書。此外,一些成人大眾暢銷圖書少兒版也進入榜單,如《流浪地球》漫畫版、《蘇東坡傳(青少插圖版)》。
  • 飯圈哪來的戾氣?起底「飯圈」職業黑粉產業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職黑(職業黑粉)團隊「拉踩」「引戰」已嚴重破壞粉絲文化生態,成為一個「黑洞」,不斷吞噬青少年精力,引發群體性侵權行為,亟須規範管理。飯圈正在「黑化」?2019年國慶節期間,兩名十幾歲的少女受網上營銷號的影響,在長沙高鐵站拉橫幅辱罵藝人,橫幅上寫著對藝人的侮辱性外號,將網絡暴力延伸到了線下。飯圈互撕不僅吞噬了青少年群體的精力,更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飯圈的戾氣正走向失控、黑化,甚至走火入魔。」
  • 愛情最初的模樣_文化_中國西藏網
    當至尊寶變成孫悟空、轉身而去的一剎那,許多人落下淚來。用情至深卻追悔莫及,或許是那個年代的愛情片中最具戲劇化的表達。  2000年—2010年:  春風中的花樣年華  2000年以後的銀幕上,輪到導演王家衛、賈樟柯、婁燁、張一白等人敘述自己心中的愛情模樣。
  • 在黑子影響下未成年人受歪風邪氣網絡戾氣影響課堂咒罵老師偶像
    ,還帶頭校園暴力。當然老師行為更加不妥當,但是學生自己的出言不遜更嚴重,體現了教育出現問題了,網絡戾氣歪風邪氣已經在影響帶壞青少年了。這時候的討論熱點不該是教育嗎,不論是針對老師還是學生。而不是老師該不該追星,甚至醫護人員,律師等該不該追星。
  • 愛與美的生命拼圖_文化_中國西藏網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
  • 紅色文創聯盟成立 34家成員單位籤署倡議書_文化_中國西藏網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表示,紅色是共和國的底色,紅色文創是傳承紅色基因、凝聚社會力量的必然要求;是整合利用全國紅色文旅資源,促進國際國內大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是推動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關鍵陣地。  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副司長宋奇慧提到,未來要在資源開發利用、人才培養、與旅遊互通互融等方面繼續突破。
  • 「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在京開幕_文化_中國西藏網
    最後,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局長謝金英致辭並宣布展覽開幕:「2020年是拉斐爾逝世500周年,此次展覽以數位技術還原了拉斐爾的代表作品,是一次將藝術與科技有機融合的成功典範,是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的成功實踐,相信會贏得廣大中國觀眾的歡迎和喜愛!」
  • 《往事如歌》:詠唱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青春夢想_文化_中國西藏網
    創作者將學霸老人們的經歷在宏大的歷史文化語境下還原,使得紀錄片具備了厚重的歷史感。同時通過大量生動的細節處理,使作品散發出一種溫情。看完全片,作為觀眾,很難不被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青春夢想、熱情開朗所感染。  舉重若輕的主題選擇  《往事如歌》並沒有陷入傳統主旋律作品的創作窠臼。
  • 《石頭開花》創作研評會在京召開_文化_中國西藏網
    該劇主創團隊向劇中的十個拍攝原型地和青海、西藏、新疆等地的鄉村學校捐贈了100套國家廣電總局「空中課堂」學習系統。藉助這套系統,鄉村、偏遠地區的學生可以遠程接收中國教育電視臺的相關節目。出品方還在《青山不負人》的拍攝地陝西安康開設「安康大集」,把剪紙、嗩吶、皮影等當地的人情風物推介給全國觀眾。配合劇集的播出,江蘇衛視連續十天播出特別節目。
  • 邱華棟《北京傳》:為城市立傳_文化_中國西藏網
    作為當代中國文壇的重要作者,邱華棟曾著有長篇小說《夜晚的諾言》《白晝的喘息》《正午的供詞》《花兒與黎明》《教授的黃昏》《單筒望遠鏡》《騎飛魚的人》《賈奈達之城》《時間的囚徒》《長生》等12部,中篇小說《手上的星光》《環境戲劇人》等32部,系列短篇小說《社區人》《時裝人》《十一種想像》《十三種情態》等180多篇。
  • _新聞_中國西藏網
    在當下的網絡語境下,「社會性死亡」已逐漸從最初的網友自嘲流行語,慢慢演變為個體遭遇網絡暴力後,陷入社交往來被阻斷、社會聲譽被傾軋困境的一種代名詞。最常見的後果是,當事人正常生活遭受極大震蕩,承受「巨大的身心傷害」。  一條朋友圈、一段監控視頻,讓「清華學姐」從假設的性騷擾「受害者」變成了真實的網絡暴力受害者。
  • 廣西76歲老人傾畢生積蓄修復古建築_文化_中國西藏網
    【解說】從2009年10月起,唐以金傾其畢生積蓄,把全州縣因修建湘桂鐵路複線和其他工程要拆毀的一些古建築買下來,易地搬遷修復,建設思源民俗博物館,唐以金也從一名建築匠人轉身成為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守護者。11年來,他集設計、施工和監理於一身,先後耗資8000多萬元,打造全州縣思源博物館,目前已修復了明清古民居42座、新建民俗文物陳列館8座、樓臺糧廠8座、古戲臺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