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中國人都知道5月1日是中國的勞動節,也是國際勞動節(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雖然以國際冠名,但勞動節在各國並不統一。事實上,儘管對於大多數國家或地區而言,勞動節是5月1日國際勞動節的同義詞。但是,並不是所有國家的勞動節都在5月1日。在一些國家,勞動節會定在其他日期。還有一些國家和地方甚至沒有勞動節。下圖展示了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在勞動節的設定上的幾種類型:
據統計,世界上有165個國家的勞動節都在五月一日,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將五月一日作為勞動節的多是分布在在亞洲、非洲和拉美等廣大亞非拉國家以及西歐等工人運動發達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而勞動節之所以呈現出這樣不一致的世界圖景,往往與各國的工人運動歷史的不同進程和力量博弈結果密切相關。
五一國際勞動節
可以說,勞動節是近代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只有在近代資產階級社會,社會才日益分裂成兩大集團——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根本對立的兩大階級的鬥爭貫穿了整個近現代史。 19世紀80年代,隨著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工人階級的處境更加惡劣了,國際工人運動不斷高漲,英、法、德、美等資本主義國家的罷工運動此起彼伏。
在美國就出現了眾多的工會組織,除了形形色色的行業系會外,著名的有勞工騎士團、美國勞工聯合會等組織,不同的組織在工人運動的目標和策略上存在分歧,以不同的方式領導者美國工人爭取八小時工作制的運動。
1886年5月1日,美國各地有11000多個企業的35萬工人舉行大罷工,他們紛紛走上街頭示威遊行,要求實現8小時工作制芝加哥是這次罷工運動的中心,參加罷工的工人達4萬人。5月3日,罷工遭到了殘酷鎮壓,死傷200多人,7名工人領袖被判處死刑,這引起了國際工人階級的憤怒,廣大工人特別是歐洲工人對美國工人的「五一」大罷工表示同情和支持。在美國和世界各國輿論的強大壓力下,美國資本家被迫讓步,18.5萬工人爭取到了8小時工作制,即使是少數頑固的企業也不得不把每天的勞動時間縮短為9-10個小時。
為紀念這次工人運動,1889年7月14日,由恩格斯組織、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也稱第二國際成立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大會上,會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並公眾放假。
其他勞動節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勞動節源於19世紀50年代的工人運動。1856年4月21日,建築行業工會組織爭取八小時工作日的工人運動在墨爾本開始了遊行。在這一天,石匠和在墨爾本周圍建築工地上的建築工人停止了工作,從墨爾本大學遊行到國會大廈。他們取得了成功,成為世界上首批每天工作8小時的有組織工人之一。澳大利亞各州和各地區的勞動節日期並不相同,雪梨所在的新南威爾斯州和南澳大利亞州是在十月的第一個星期一;而維多利亞州和塔斯馬尼亞州是三月的第二個星期一;在西澳大利亞州,勞動節是三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在昆士蘭州和北領地,勞動節在五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在聖誕節島地區。是3月的第四個星期一。
紐西蘭:
紐西蘭的勞動節是十月第四個星期一。起源於1840年開始的爭取八小時工作日的運動。1840年10月,紐西蘭的工人會議通過了一項決議,支持八小時工作日。1890年10月28日,第五十屆八小時工作日紀念日舉行了大遊行。此後,每年的10月下旬會舉行八小時工作日的示威或慶祝活動。1899年,政府立法將這一天定為1900年的公眾假期。1910年,政府規定在全國同日放假。
美國:
在1887年,俄勒岡州率先承認勞動節,並將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定為該州節日。以後幾年中,在工人們的呼聲下,科羅拉多,麻省,新澤西,紐約等州也跟著承認並慶祝勞動節。到1894年,已有23個州立法設立勞動節。同年6月28日,美國國會通過立法,將每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定為勞動節。美國政府之所以選擇9月第一個星期一而不選擇5月1日作為勞動節,就是因為這兩個日子代表著不同的意識形態和解決勞資關係的不同方式。主流社會的精英們同情工人運動,但是,他們對否定現存政治制度的意識形態和革命運動則非常反感。
加拿大:
加拿大的工人運動和勞工政策與美國緊密相連。在美國國會通過立法,將每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定為勞動節後,1894年7月23日,加拿大總理約翰·湯普森領導的政府政府將勞動節定於9月,屬於國家法定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