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帶娃,長輩的這3種做法寶媽1種都別信,不然受傷的是寶寶

2020-12-19 桃子媽咪說

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生長發育比較迅速的時期,但偏偏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沒有自主意識,很多事情都需要家長輔助完成,需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營養,需要讓孩子保證充足的睡眠,還要適當的帶孩子進行一些運動鍛鍊,總之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發育,和家長的作為有很大關係,為了養好孩子,家長需要付出很多心血。

做家長的沒有一個是不愛自己孩子的,自孩子出生以來家長就陪著寶寶一塊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摸索出很多帶娃經驗和方式,不過也有一部分家長因為育兒知識儲備不夠,在帶娃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錯誤。

特別是在飲食上,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弱,不能清除的表達自己的意願,很多家長又不夠了解孩子各階段的身體發育特徵,在餵養孩子的時候想當然地採取了「自認為正確」的方式,結果不經意間傷害到了孩子的身體,損傷了脾胃功能。

比如有的家長不夠耐心,在孩子吃飯有抗拒心理的時候,沒有及時引導,而是不斷地強迫孩子吃飯,甚至恐嚇打罵,讓孩子帶著情緒吃飯傷害了身體;再比如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多吃飯才能發育得更快,於是不顧孩子身體的承受能力,每次都多餵一些,把孩子的脾胃撐出了毛病……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下面3個帶娃的錯誤方式很多家長還在做,請家長自查:

1、給娃吃嚼食

年輕的父母上班後把孩子交給老人帶,這種錯誤就大多發生在老人身上。在孩子牙齒尚未發育完全的時候,很多老人餵娃,為了方便孩子吞咽,幹錯把食物咀嚼之後餵給孩子吃,這種做法是很不衛生也不科學的!

大人口中很多菌群是孩子身體裡還不具備的,這些細菌通過嚼食直接進入孩子的身體,會對脾胃產生很大的危害。

2、強迫餵飯

身邊不少家長都有過這種經歷,看見食物孩子表現得很抗拒,這時候家長怕孩子挨餓或影響身體發育,情急之下就採用了強迫的方式逼孩子進食,還有部分家長在孩子已經吃飽的情況下,還會強迫孩子再多吃一點。

這種做法對孩子的脾胃傷害很大,本身孩子的脾胃就比較嬌弱,如果家長不呵護脾胃反而傷害它的話,那麼脾胃功能會越來越弱,各種病症就隨之而來,嚴重的會影響身高和智力發育。

3、過度給孩子大補

家庭經濟條件好了之後,家長更注重給孩子補營養了,經常買一些肉類、海鮮做給孩子吃,另外還從藥店買回來一些補各種元素的保健品,唯恐孩子發育的不如別人快。

正常情況下,日常的飲食保證營養均衡,飲食結構合理,孩子身體發育就會正常進行。這時候孩子的脾胃比較弱,大補的食物難以完全運化,補過頭了反而成了「拔苗助長」,傷害了孩子身體的根基,影響後續的發育。

相關焦點

  • 這3種食物是寶寶發育路上的「路障」,醫生:打死都別餵給娃
    在孩子成長發育的道路上面,家長都希望給孩子清理乾淨「路障」,都想讓孩子能健康快樂,一生平安的發育。但孩子真正在發育的路上,不說外界環境給孩子發育帶來的阻礙,甚至有時候家長都會主動給娃設置「路障」,阻礙孩子發育,影響孩子的健康,但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意識到,反而還覺得自己這是對娃好。
  • 這8種魚致癌!中毒!一口都別給娃吃!
    1闢謠!吃魚4大謠言,別信!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魚眼中確實含有利於視網膜健康的n-3多不飽和脂肪酸,但含量低,起不到明目作用,加上口感那麼差,就別為難寶寶了。另外魚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就連DHA都少得很。所以要說想補腦,還不如吃富含DHA的魚肉。
  • 寶寶身體有這4種表現,說明缺鈣了,寶媽可要重視了!
    寶寶成長過程中,父母不能忽視對鈣的補充。如果寶寶嚴重缺鈣,會影響寶寶長個的。不過,目前很多父母在給寶寶補鈣時,都是依據寶寶的的身高來判斷,而這樣的做法其實是不科學的。因為如果給寶寶過度補鈣,容易會引起便秘,嚴重時會發生腎結石。那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缺鈣呢?寶寶嚴重缺鈣時,身體上會這4種明顯症狀,寶媽可要重視了!
  • FDA重磅警告,這8種魚高汞、致癌,別給娃吃
    1闢謠!吃魚4大謠言,別信!關於吃魚,民間有這樣4個傳言:謠言1:吃魚眼明目、吃魚腦補腦事實真的如此嗎?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2曝光!這3種魚,絕不能給娃吃!對於吃貨來說,這世上只有兩種魚:一種是能吃的,一種是想盡辦法也要吃到的。但是科大大接下來說的這3種魚,可千萬不能給娃吃!大大的坑娃!1.高汞魚—FDA已拉黑研究顯示,汞對幼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影響極大,而高汞魚就是人們攝取汞的主要來源。
  • 寶寶為什麼總愛打媽媽的臉?原因有2,別誤解了娃對你的愛
    但是最近小崔有一個小苦惱,每次抱著女兒,寶寶總會用小手「打」她的臉。小崔擔心以後女兒會不會有暴力傾向,於是去問了在兒科上班的孩子小姨。小姨笑著讓小崔放心,說這是嬰兒剛出生的正常表現,是在用「獨特」方式跟親人交流。其實不只是小崔,很多新手寶媽都會遇到寶寶對自己「動手」的情況。這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想知道寶寶為什麼「動手」,就要了解他們的心理想法。
  • 新生兒多大可以出門曬太陽,不是滿月不是百天,帶娃出街有講究
    萬物復甦,夏季帶娃出街成了很多寶媽臍帶的事情,尤其是在出了月子後,寶媽在家待著比較煩躁,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帶娃出門換換心情。或者是想在小區裡同寶媽們一起推著小推車曬曬娃,聊聊育兒經驗。這時寶媽們都會問一個問題,啥時候能帶寶寶和閨蜜一起聚會,曬太陽,在家呆著實在是憋壞了。
  • 別全信,除這5種情況外,寶寶可以光腳跑
    我這也是擔心娃生病,兜媽,你說還要不要給娃穿襪子?不穿襪子會著涼嗎?非常感謝這位寶媽的來信!說起來,大部分寶寶都不喜歡穿襪子,他們覺得那會有一種束縛感,感覺呢……就跟一些人不喜歡在屋裡穿衣服一樣,自由奔放嘛!況且寶寶的新陳代謝快、愛出汗,穿襪子會覺得更悶。
  • 3歲大的寶寶有這幾種表現,說明安全感極度缺乏,寶媽可要警惕
    而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很多寶媽也是從寶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注意,她們會儘自己最大的能力讓寶寶有足夠的安全感。畢竟充足的安全感對寶寶的身心健康可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話題就和寶寶的安全感有關,3歲大的寶寶如果有這幾種表現,說明安全感極度缺乏,寶媽可要警惕了。
  •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太天真,這種行為寶寶很受傷
    俗話說病從口入,別看寶寶每天喝的都是母乳或者奶粉,也可能會出現健康問題,而根源很可能出在孩子的奶瓶上。出了月子沒多久,小鳳就把孩子交給了婆婆照顧,自己出門上班了。孩子每天喝的都是母乳,怎麼會細菌超標呢?問了婆婆才知道,原來每次餵完孩子以後,婆婆只用開水衝一下奶瓶就放在一邊了,下次喝奶的時候又再燙一下就繼續用了。「母乳中營養豐富,這樣不充分的清潔就給了細菌生長的機會。家長帶娃敷衍,受傷的是孩子。」聽完醫生的解釋,婆婆也表示很後悔。
  • 人販子當眾抱娃,反咬孩子媽是人販子,寶媽聰明的做法救了娃
    01人販子當眾抱娃,反咬孩子媽是人販子,媽媽聰明的做法救了娃大街上明目張胆搶娃,這件事聽起來不可思議,但生活中卻真實發生。寶媽聰明的做法最終救了娃,這個人販子被圍觀群眾控制住了,隨後有人撥打了110,警察過來把她帶走了。雖說人販子被抓,但小雲在後來的日子裡再也不敢單獨帶孩子外出,內心已經留下了陰影。
  • 當寶寶吃奶時出現這3種表現,當心餵多了
    當寶寶吃奶時出現這幾種表現,當心餵就多了幾個新晉寶媽,在社區群裡聊得熱火朝天。每家都有一個難帶的娃,小影的寶寶是個「睡渣」,每天後半夜醒來大哭;小晴的寶寶是個「饞貓」,食量大如牛……新媽媽們還沒持證,就開始「被迫營業」了,其中的艱難險阻也是無法想像的。哄娃睡覺是個世紀難題,就連抱娃餵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有種「藏得深」叫張馨予女兒,出生1年從不曬娃,這保護「絕了」
    不過,張馨予生產後,這不曬娃的做法,真是「絕了」。而這種做法,寶媽們真要學習學習了。在朋友圈中,總能看到誰誰誰,剛剛做了爹媽就拼命地曬娃,直到一天,一位寶媽的朋友圈關閉了查看功能。在詢問這位寶媽的時候,寶媽苦笑著說:「別提了,我可能是發了太多的寶寶照片了,留言也沒有了,點讚也沒有,甚至別人發的動態我都看不到了,在和以前朋友聊天的時候,他們取笑我說,現在沒共同語言了,你都當媽了眼裡都是孩子」。這種被孤立的感覺,讓這位寶媽下定決心,不再繼續在朋友圈裡曬娃。
  • 寶寶衣服可以送人,但這3東西再新也別送,容易好心辦壞事
    孩子穿小的衣服送朋友,寶媽好心辦壞事,昔日好朋友變「陌路」樂兒媽是個熱心腸,因為平時在家帶娃,經常在小區媽媽群分享一些育兒方面的經驗,慢慢就認識了其他寶媽,有些經常保持聯繫,就處成了好朋友。上周整理樂兒衣服時,樂媽突然想到小區有個寶寶比樂兒小兩個月,很多小衣服都可以拿給那個寶寶穿,於是,熱心的聯繫了那位寶媽,那位寶媽很開心地接受了樂兒媽的贈送。
  • 這3種肉不適合3歲內寶寶吃,不健康還浪費錢,家長別再給娃買了
    有些寶媽們覺得肥肉太過油膩,不給孩子吃,但其實,脂肪對寶寶大腦、身體發育都有幫助,適量食用能為身體補充更多營養物質。寶媽們可以每天做一點肉泥拌在孩子的飯裡,如果覺得油膩可以少放一點,營養搭配均衡孩子才能更好地發育。餵孩子吃肉也要有選擇,這3種肉不適合3歲內寶寶吃,不健康還浪費錢,家長別再給娃買了。
  • 有種「不靠譜」叫舅舅帶娃,將娃放進紙箱裡,網友:正月要去剃頭
    這天寶媽外出有事,不能帶寶寶去,就讓弟弟,寶寶的舅舅來幫忙照顧一下,雖然寶媽有些不放心舅舅獨自帶娃,但實在沒有別的辦法。剛開始舅舅還和寶寶玩的很好,但後來就有些累也有些無聊了,為了防止寶寶到處亂跑受傷,也是為了自己省心,就將寶寶放進一個紙箱裡,真是有種「不靠譜」叫舅舅帶娃呀。
  • 「我每天在家帶娃,還能月入一萬」:這3種賺錢副業,很適合寶媽
    「我每天在家帶娃,還能月入一萬」:這3種賺錢副業,很適合寶媽隨著現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達,我們信息的傳播傳播渠道變得越來越廣,信息的製作成本也已經越來越低,利用這種方便快捷的信息傳播方式,很多人開始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也有人利用這種渠道將其發展成為自己的一項副業
  • 1歲內寶寶輔食黑名單,這10種食物很常見,是親媽就別給娃吃了
    2、糖誤區:寶寶不愛喝水,水裡加點糖吧寶寶不愛喝水可能是身體不缺水,糖水只是讓寶寶愛上甜甜的味道,而不是愛上喝水本身,所以這不能幫助寶寶養成愛喝水的習慣。如果過早讓寶寶接觸糖,很容易讓寶寶愛上帶甜味的食物,不喜歡沒味道的食物,時間一長寶寶就養成了挑食的壞毛病。而且糖吃多了,容易發胖、長蛀牙,對寶寶的成長不利。
  • 這4種食物進了輔食黑名單,別太早給娃嘗試,影響發育還耽誤長高
    直白的說,就是別人家的寶寶都能吃些其他種類的主食了,你家的寶寶還在喝著粥,然後你會發現,別人家的娃體質都是棒棒的,自家的娃體質偏弱。這4種食物進了輔食黑名單,別太早給娃嘗試,影響發育還耽誤長高◆ 蜂蜜通常來講,寶寶在1周歲以內是不建議吃蜂蜜的,要等到腸道慢慢完善過後,適當的喝點蜂蜜水還是可以的,但也不能過量。
  • 寶寶還沒到2歲時,這3種人要抱寶寶,寶媽要懂得拒絕
    每一個小寶寶在小的時候都非常的可愛,就像是一個小天使一樣,有的一些小寶寶可愛到有人看到就會忍不住地去摸摸抱抱人,對可愛無害的人或者是事物,都沒有任何性的抵抗力,寶寶給人抱一抱也其實沒有什麼,但是我們還是需要去注意一些的。如果要是說以下三種人就非常的不適合抱寶寶。
  • 嬰兒研究報告:寶寶一哭就抱,會獲得3種「能量」,促進大腦生長
    其實嬰兒之所以需要大人的「抱抱」,是因為他們也需要來自被人的認可,這種認同感對寶寶來說至關重要。當寶寶哭泣時,家人會本能地將他抱起,這幾乎是人本能的一種安撫方式,也是在傳達認同感的方式之一。「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付出了很大代價美國心理學家華生曾經提出過「哭聲免疫療法」,他認為「娃哭不抱,不哭才抱」可以培養孩子變得更加堅強。當他將這種方法應用於自己的兒女時,華生的孩子都成了「實驗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