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原始人》這部動畫電影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它於2013年上映。
影片講述了原始人咕嚕一家六口在老爸瓜哥的庇護下生活。他們每天以搶奪鴕鳥蛋為食,並要時刻注意躲避野獸的追擊,年復一日的在山洞裡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
直到世界末日突然降臨,山洞被毀,一家人被迫離開家園,途中他們遇到了遊牧部落族人「蓋」,「蓋」有著超凡的創造力和革新思想,幫助咕嚕一家躲過了重重困難,通過「蓋」,這一家人才知道,原來生活需要「用腦子」,走路需要穿「鞋子」!
片中原始人一開始的生活方式枯燥、單一,似乎只是為了生存而生存,他們與相對文明的社會脫節,對於很多在我們看來很平常的事,都會感到驚訝和不解,相反的茹毛飲血、最大程度的釋放自己的野性,在他們看來才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
這讓城主不由得想到了在我國久負盛名的一個神秘族群--「野人」族。
電影《瘋狂原始人》劇照
野人,是對中國各偏遠地區聲稱都有分布,和目擊事件的各種類人不明靈長類動物的統稱,有時候它也特指湖北省神農架林區及鄰近地區出現的類似動物,因為在那一帶有著為數最多和最重大的目擊報告。
根據描述,野人這種動物,跟人一樣雙足站立和行動,通常它們身上披著棕紅色、深棕色或黑色的長長毛髮,有著像猿類、類人猿或人類的臉部特徵,沒有尾巴,雌性有著豐滿的胸部。
體型上:它們大體的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大型和小型。大型野人站立時身高超過2米,身體強健,肌肉發達,有著很大的腳板,不懼怕人類;小型野人站立時,身高一般低於1.5米,體型瘦小,腳板也比較小,對人類比較恐懼。
兩種類型的野人,都在偏遠的深山和林地裡,過著隱蔽和遷徙的生活,它們似乎更多的是獨居而不是群居,不過也有兩隻、三隻,甚至成群一起生活的相關發現。
它們會搭建臨時性的房屋或居所,可以毫不費力的兩足行走,雜食性,能發出各種不同的叫聲,一些野人甚至能夠使用工具。
不論雄性還是雌性,它們有時都會與遇到的人類發生求偶行為,甚至通過綁架來達到目的,並繁育出後代。
比較貼合描述的野人形象
在我國,野人的形象記述可以追溯到至少3000年以前,一些商朝的象形文字,就顯示出長著長長的蓬亂毛髮的類人動物形象;
在《山海經》這部中國最古老的,涉及遠古地理與動植物群的著作中,記錄有毛民--一種完全赤裸,全身披著毛髮的族群,從其形象上看,他們似乎並不屬於人類,而更像是一種類人動物;
戰國時期,楚國文學家屈原創作的一首詩《九歌-山鬼》,形象的描述了山中一種像人的「山鬼」,而明末清初的大學者王夫之則認為,屈原詩中的動物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鬼怪」;
唐朝醫藥學家、官員陳藏器記述,在孝建年間(公元454-456年),安昌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曾捕捉到一雌一雄兩隻紅毛類人動物,它們之後被作為貢品送到朝廷,當時的皇帝曾下令,將它們的形象繪製成圖;
官修的《南史》記載,公元539年,成百上千的「毛人」,大聲叫喊著越過位於郢地(今湖北荊州市)村寨的牆籬,同書中還記載到,公元552年,淮南地區的一些民居,被成群的野人所搗毀,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野人」一詞,首次在相關文獻中被採用和出現;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提到了野人,根據他所修訂的系統定義,野人屬於猿與人之間的過渡物種;
《山海經》中的毛民形象
1915年,在房縣有一位名叫王老中的獵人,據說他曾被一個紅毛的雌性野人綁架,並被迫與其在一個洞穴裡過起了同居生活;
1934年,8歲的胡云懷正與父母、哥哥、姐姐待在神農架一帶的一處窩棚裡,忽然他們聽到外面傳來不同尋常的響動聲,接著便看到一隻罕見的、長相獨特的兩足動物在行走,該動物約有2米高,長著長長的、披到肩膀的黃色毛髮;
1946年末,翟瑞生等人於行軍期間,在一個偏遠的山溝中偶然碰見兩個類人動物,一個長著紅黑色毛髮,另一個毛髮為淺棕色,他們有著像人那樣的臉部,大大的眼睛和手腳。較大的那個比普通的成年人要高,為雌性,有著豐滿的胸部,生殖器官由樹葉遮蓋著,小的那個個子稍矮,單看外表分辨不出性別;
1956年6月10日,《文匯報》報導:巨大的黑猩猩在鄂西與巴東交界的林中被發現,該生物身高超過2米,兩足站立行走,並追逐人類。由於黑猩猩並非中國本土所產,所以相關人士認為,這種生物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野人;
網絡流傳的神農架野人形象
1974年5月1日,一起重大的目擊事件,將野人推入到公共視野當中。
時年,房縣橋上區杜川公社清溪溝生產隊的殷洪發,在當地青龍寨的山上採割葛藤時,遇到一隻兩足站立行走的類人動物,該動物為雌性,身上披著長長的灰白色毛髮,眼睛發紅,嘴巴像猴子那樣,比人嘴略寬,手掌很大,手指很長。該動物看到殷洪發就要伸出右臂去抓他,而殷洪發則是用左手抓住那東西頭上的毛髮,用右手所持的刀猛砍怪物的肩膀,怪物受傷跑入林中。
殷洪發最終回到家中,還帶回來20多根不明生物的毛髮,這件事在當地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恐慌,後來湖北省鄖陽地委宣傳部的李健找到殷洪發,聽取了他的匯報,並將情況寫成了報告,報送給了《人民日報》和中國科學院。
某景區澆築的一些野人腳印
1976年5月14日,另一起有關野人的目擊事件再一次轟動全國。
當晚凌晨1點左右,神農架林區黨委委員任忻有、林區副主任舒家國、農村工作辦公室政治部副主任佘傳勤、農業局局長周忠義、黨委辦公室陳連生於司機蔡新志,幾人一起乘坐吉普車,行至房縣與神農架林區交界處的椿樹埡地段的時候,遇到一隻很大的、像人一樣的不明生物站在公路前方。
不明生物為躲避高速行駛的汽車,本能的爬向路邊的峭壁,不想沒抓穩,跌落下來,幾人停下車子,走到它近前,但是不敢捕捉,最後周忠義朝那東西丟了塊石頭,它才慢慢站起來,並最終跑入了附近的林子中。
事後幾位目擊者寫了一份報告,發給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及《人民日報》,之後中國科學院組織了一次對神農架地區的考察,由古人類學家黃萬波領隊,黃萬波訪問了當地數位目擊者,並指揮了野外調查活動,發現了數十根不同尋常的毛髮和大腳印,
毛髮樣本經過檢驗後,被認為與人類、棕熊、猩猩、金絲猴、獼猴的均不相同,黃萬波由此推斷,它們應該屬於一種接近人類與猩猩的,較為高級的未知靈長類動物。
發現的一些野人毛髮
進入21世紀以來,有關野人的目擊事件,依舊時有發生。
2001年10月3日,8名遊客在神農架林區一處叫猴子石的地點,看到距離他們一兩百米遠的地方有一隻大型的兩足動物,幾人抓拍了照片,但是由於距離太遠,照片很模糊,根本就看不清楚;
2002年1月28日,神農架林區紅坪鎮副鎮長邱虎、紅坪鎮林業站站長付傳金,在駕車行駛到原橋洞溝公路的時候,遇到一個野人,正在距離他們約20幾米的前方穿行,它靠雙足站立和行走,看起來似人非猴,身上披著灰黃色的毛髮,以邁著大步的方式行走;
2003年6月29日,幾名遊客駕車行駛到天門埡景區209國道時,遇到一隻身披灰白色毛髮、身高約1.6米的人形動物,該動物一看到車輛,便立刻飛快地竄入密林中;
2007年11月18日,在神農架林區東部老君山北坡,一處叫做裡叉河的偏僻地點,4名遊客看到一對大型動物,它們看起來就像是熊類和猴類結合而成的。
神秘的野人影像
看過了這麼多的目擊事件,相信很多人可能都會和城主一樣,由衷的發出一聲疑問,野人,它們究竟是原始人類,還是一種未知生物?
畢竟相對於正常的人類來說,野人的形象實在是太過於誇張,邋裡邋遢、不修邊幅、野性十足、茹毛飲血,完全符合「野」的這一定義,這一定義再進一步引申,甚至可以直接劃歸到「野獸」的範疇,
但是在這眾多對野人的描述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這種生物具有很高的智慧,同時它們無論是在體型、長相,甚至一些行為方式上,不說與現代人類區別不大,至少與原始人類相差無幾!
這就讓人很糾結了,為此,依照慣例,城主翻閱了相關資料,總結了以下幾種可能的解釋(僅做參考,不代表最終觀點):
原始人類的生活,僅看外表,似乎跟野人沒多大區別
一、野人是殘存並已演化的巨猿
巨猿是一種已經滅絕的猿類,曾經生活在現在的中國、越南、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亞地區,時間為距今900萬--10萬年以前。
化石記錄表明,巨猿最大可以長到3米多高,500多公斤重。
1978年,巨猿的牙齒化石,在湖北省建始縣(現隸屬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被發現,這裡和神農架林區同屬於鄂西地區。
而在該地區被目擊到的大型野人,在體型上與巨猿有眾多的相似之處,所以野人或許就是經過演化的巨猿。
在印尼出土的巨猿化石,身高3米左右
二、野人是一種殘存的、和羅百氏傍人存在聯繫的猿類
羅百氏傍人,又名粗壯傍人,是一種已經滅絕的更新世靈長目動物,起源自更新世早期的南非。
羅百氏傍人的頭顱骨有點像大猩猩的,而顎骨及牙齒比人屬的更為堅固。
雄性羅百氏傍人站立時有4尺(不到1.4米)高及重54公斤,而雌性站立時則矮於1米及重40公斤,這一特性,與小型野人基本相符。
不過也有相關專家表示,儘管如此,但是早期的古人類是否曾經從非洲遷徙到亞洲,仍然存在一定的爭議。
南部非洲發現的羅百氏傍人頭骨
三、野人是一種殘存並已演化的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同樣是一種已經滅絕的猿類,它們在中新世晚期從東非一直到歐亞大陸都有分布,其化石在西班牙、法國、匈牙利和中國都有發現,它們是人類和類人猿共同的祖先。
這種動物有較大的頭腦、纖長的下頜和懸垂的前肢,最早生活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後來隨著森林的減少,才慢慢轉向其他環境生存,並演化出了不同的物種,比如人類和各種類人猿。
關於野人的目擊報告,大多發生在茂密的林區,這一點從森林古猿的生活習性上分析,或許可以對此作出解釋。
八年級生物書上森林古猿的生活日常插圖
當然還有一種解釋,那就是有人認為所謂的野人其實就是野化的人類。
畢竟在世界各地都有遠離人類聚居區而孤立生活的人類,這些人或許是因為想如陶淵明一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又或者是故意逃避而隱居山林,
總之不管哪種原因,長久孤立的生活,不修邊幅,不在意外在形象(反正也沒有人看),久而久之必然會變成邋裡邋遢的樣子,外在上倒也像極了野人的形象。
潮男--犀利哥,若是竄入茂密的林間,估計十有八九也會被人當作是野人
其實野人不光只是出沒在中國,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都有關於一種身材高大、渾身長毛的類人生物的傳說。
這種生物在中國神農架地區被稱作野人,在喜馬拉雅山區被稱作雪人,或者叫耶提;在美國被稱作大腳怪,或者叫沙斯誇支;在蒙古被稱作阿爾瑪斯人;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叫它丘丘納;非洲人叫它切莫斯特,日本人稱呼它為赫巴貢;澳洲叫幽微等等。
喜馬拉雅雪人形象
常言道:好奇是人類的天性,對於未知我們總是想要去一探究竟!
正是由於世界各地都有關於野人的傳說,人類探索、調查和研究它們的腳步就從未停歇過,以至於很多國家和地區專門成立相關的野人研究機構,一些媒體機構甚至專門為此製作了專欄節目,深入叢林復地去一探究竟。
不過在城主看來,如果這些所謂的調查研究,是基於科學目的,去嘗試發現人類起源,其結果能夠對相關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那麼這樣的調查和研究應該說是有意義的;
但是如果只是一些地區或機構,打著調查研究的幌子,去炒作、博眼球、賺流量,那麼這樣的調查研究不要也罷!
至於說為什麼?
你品,你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