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改編自朝井遼的同名處女作小說《聽說桐島要退部》,曾獲第22屆「小說昂」新人獎。朝井遼也成為平成年代(1989年後)出生的該獎項首位獲獎者。
無論從影片拍攝的結構,還是想要表達的故事主題,《聽說桐島要退部》都算是一部比較獨特的校園青春片。
《聽說桐島要退部》講述的是學校的人氣王桐島突然退部的消息傳遍整個校園,與之關係比較緊密的幾位同學也因為此事關係變得非常微妙。
桐島作為一個從始至終都不怎麼出場的角色,卻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著相關人物的關係和故事線。
青春期的騷動,畢業季的迷茫,和一切可期的離別與未知,因為桐島要退部的消息瀰漫著整個校園。
在日本的學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對應的協會部門,排球部,音樂部,電影部,擊劍部等等,類似咱們這邊的協會和社團。
每一年的夏天,都會有人自動退出,大多數情況是因為升到畢業的年級後打算把時間放在學業上,準備畢業考試。所以,每年都會有好多個桐島要退部,桐島可以看作是日本校園的一個符號,退部像是一個成人儀式。
對於青春期的他們,退部跟畢業都是學生時代不可避免的疼痛。
如此,我們便能更好地理解,為什麼桐島要退部這件事會像蝴蝶效應般影響著他們的情緒,人物之間的關係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聽說桐島要退部》採用了跟《刺殺據點》類似的多線平行敘事結構,用懸疑推理片的手法拍校園青春片,新鮮又毫無違和感。
同一個時間框架裡塑造出非常豐富的群像,情緒化的特寫鏡頭,給每一組人物關係進行細膩地潤色,從暗湧的荷爾蒙嗅出學生時代的青春萌動。
然而,導演的野心並沒有止於拍一部單純的校園青春片。
片子的高潮點出現在片尾,電影部的學生正在用8mm攝像機拍攝一部關於喪屍的電影,足以看出導演用心設計的迷影梗,觀影體驗像極了《攝影機不要停》的結尾。
電影部部長前田涼也,熱衷於血漿喪失片,對喬治·A·羅梅羅的作品(《喪屍出籠》、《活死人黎明》、《活死人之夜》)如數家珍,是一個典型的電影宅男形象。
他會因為喜歡的女同學偶然跟自己看同一部電影而心花怒放,即使老師反對也堅持遵從內心拍自己想拍的電影,他身上展現出對於電影的迷戀讓同樣喜歡電影的我熱血沸騰。
此處借用豆友【五色全味】的一句短評非常貼切:電影只提供了技巧與趣味性,而自我投射的觀眾則在其中找到了自我振奮與感動的理由。
如此熱血勵志的校園青春片,沒有理由不被觸動。反觀國內的校園青春片,能想起的只有霸凌,早戀,墮胎,高考。
努力回想了一下自己的學生時代,真的是相形見絀。我們學校的文娛活動只能用「貧瘠」來形容。
沒有社團協會一說就算了,體育課,美術課也總是會被突然佔用。從初中一直到高中,就只上過幾次音樂課,僅有的那幾次我還記得老師在課上放過動畫片《小糊塗神》給我們看(說出來我自己都有點不信)。
即使青春餵了狗,也值得一聲告別吧:再見青春,美麗的疼痛。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