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凡事追求簡單

2020-12-14 同根築夢

簡單就是幸福,簡單就是安寧,想要提高生活質量,凡事便求素與簡。

所以現在斷舍離才會那麼流行,不只是物品,自己的雜念也要清除。

古人云:「大道至簡」,丟掉不必要的東西,才能得到精神上的自由。

若想要讓心靈到達更高層次的境界,就要讓生活變得簡單。

建議追求簡單的3個方法:

1、不再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是件好事,會讓人們的表現更上一層樓,對自己有期許、有要求。

但若過度追求完美,便會給自己過多壓力,95分到96分間的努力是加倍的。

細節的追求沒有極限,若總要求事事都完美到極致,會為自己找很多麻煩。

比如說今天想在網拍上買20件東西,但你要求自己每件都一定是全網最低價。

於是便要搜尋20次去找到最低的,還要計算怎樣可以免運費。

若一開始就在同一間店買齊這20樣,不就簡單多了嗎?

差這10多塊其實並無感覺,省下的時間去做別的事會得到更多。

還聽過一個故事,老闆發現一個員工很愛追求完美,裁員時第一個炒他。

為什麼呢?因為他為了完美,浪費了太多處理瑣碎的時間,工作效率很差。

我也是完美主義者,但我的完美主義是有選擇性的,對於工作內容我要求高,但對於其他細項工作,便不強求。

我不會等到挑到一張完美的封面才開始下筆,我覺得寫出文章更重要,畢竟時間有限,這樣才能把握最關鍵的部分。

2、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那些愛面子的人,普遍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也懼於和別人不同。

他們總是把別人的意見當作意見,把別人的看法當作絕對。

若他人都說你不好看,你便覺得自己難看,每天背著許多包袱過日子。

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常會陷入混亂中,當同時有2個人對同一件事給出信心滿滿的答案,但卻是相反的。

他便會踩進迷霧中,不知該往哪個方向走,把簡單的決定變得很複雜。

這個人的話也想聽,那個人的話好像也對。

人若常猶豫不決,就是什麼都想要。

請為你的心裝上消音器,適時地關閉外界的聲音,才能獲得平靜。

該打開時打開,該關時,果決地關。

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呢?唯有閱讀,多看看各式各樣的想法,才能拓寬自己的視野。

當看到一個極關鍵的思想時,你的思維便被打開了,比如說常強調的多元化思考。

以前我也會陷入盲區中,覺得只有一種說法是對的,其他皆是錯。

於是當有人提出不一樣的觀點時,我就會懷疑自己,後來某天在書上看到了多元化思考的解釋,才突然明白了一切。

每件事都可以有很多的觀點,就算一黑一白,兩個可以都是對的,世界絕不是非黑即白。

你必須打開自己的心胸去接納其他觀點,才能避免陷入思考的盲區中。

就像有人說瘦的女人真美!單向思考的人就會生氣,「難道我胖就不美嗎?」

人家並沒有這樣說,胖也可能在他心中是美的,除非他說只有瘦的女人是美。

許多人都很排斥加工過的美貌,認為天生美最高級。

但對我而言,加工過的也美,天生美的也很美,兩個都是美,並沒有高低之分。

人家去忍受加工的過程也很不容易,將自己變成了美女,也值得肯定。

學會尊重他人的想法,接納每個人都不一樣,才不會每天都在計較和爭辯。

生活也才能讓得更簡單,因為你的心是單純的,世界就不會亂。

3、懂取捨

不懂取捨的人,生活絕對簡單不了。

馬克吐溫曾說過:

「人生中有兩個日子最為重要,其一是你來到這個世界的日子,其二是你知曉自己為何要來到這個世界的日子。」

你不做什麼,和你做什麼一樣重要。

當你不懂得取捨,人生就會一團糟,誰來找你,你都去幫忙,於是耽誤了真正重要的事。

要如何取捨?首先你要立下目標。

假如你認定目前就是工作最重要,今晚工作沒做完,誰來都不能動搖你。

我以前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朋友打來,我就會放下工作陪她聊天,心裡覺得有點著急,又不想拂了朋友的傾訴欲。

最後因為我不願再勉強,對方也和我淡了,那麼,我當初是為什麼舍下工作呢?

如果對我而言,朋友最重要,那麼不用考慮,就是陪她聊!而且要一直滿足她,成全這段友情。

那麼我便會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我明明覺得工作更重要,我當時很需要那份收入,卻選擇了聊天,最後兩邊不討好。

便是沒做好取捨的緣故,不懂取捨,人生便會雜事纏身。

你不可能什麼都要,一定要有所選擇。

拿朋友來說,也是分等級的,就算你今天認定工作最重要,但也總有人高於工作,那麼他們出現時,你就可以捨棄工作。

《都挺好》中蘇明玉是個女強人,有次她正在處理一件很重要的公事,但友人打來說爸爸有狀況。

她雖然心中猶豫了一下,還是咬牙掉頭去看爸爸,這就是她的取捨。

學會取捨就等於學會拒絕的能力,拿我的例子來說,我當時就該拒絕再和她通話。

若你將生活圈簡單化,要拒絕的情況就更少了,因為留下的都是值得的,少有你會不想理的人。

結語

為什麼許多名人每天都穿同一套衣服?就是想把生活簡單化。

外表對他們而言已經不再重要,所以他們不想將時間花在這上面。

省下選擇衣服的時間,心靈更輕鬆,也會多出更多時間。

極簡主義者,都很清楚自己要什麼,他們把握的都是最重要的東西。

把生活簡化後,會得到更多。

你也會多出更多時間來和自己相處,了解自己。

如果總是和別人在一起,就沒了聽自己說話的時間。

你呢?你也該做出自己的選擇了

相關焦點

  • 人生追求的三個最高境界!(不可不知)
    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人追求完美的愛情,有人追求物質的富足,有人追求名利的虛榮……其實,不管你追求什麼,有追求,總比沒追求的好。人活一輩子,如果沒有一點追求,那這樣活著,和鹹魚有什麼區別?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 當代藝術家艾克拜爾:人生追求最高境界是藝術,企業經營最高境界是...
    當代藝術家艾克拜爾:人生追求最高境界是藝術,企業經營最高境界是文化 從新疆到北京,再從北京到日本、義大利、瑞士、英國、法國、瑞典、德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遊學,這期間語言、地域、民族、文化等重重障礙確實為我的藝術追求之路增添了不小的困難,在接受了多民族、多國家的多元文化影響下,發掘自己的藝術審美觀、價值觀、世界觀也在不斷突破和超越民族文化的局限。你們從我在遊學期間創作的作品也可以感受到我本人逐漸回歸本真、追求自由的精神世界的變化。
  • 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各人有各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其實,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清華大學的校訓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也出自老子《道德經》。其意就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應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造萬物卻與事無爭,水總是處於人們所不願處的地方,潔身自好,故達到美好的境界,符合自然法則。這就是厚德載物的品質。
  • 平和的心態,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訓示的中心,竟是「人生擁有平和的心態,才是最高境界」!人是最容易情緒化的動物,嬉怒笑罵,大喜大悲,都是人經常有的情緒。但是大喜大悲,容易傷身。平和的心態最易養生,卻又最不容易獲得。古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教訓。但往往,說來容易做來難。
  •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個「淡」字
    曾經以為,一個人從農村搬到城裡居住,然後輾轉到了大城市定居,這樣的人生,是令人羨慕的,也是值得驕傲的。到了一定的年紀,突然發現,城裡太鬧了,節奏太快了,有點受不了。有一句很逗的話,「城裡套路太深,我要回農村」,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那些物質的享受,慢慢就不太在乎了,你越來越想回歸到清靜的狀態,或者說,人要回歸到某個原點,變回自己當初的模樣。
  • 人生的七個最高境界!
    人生的七個最高境界!1、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悟」知識,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取,但智慧,僅僅通過學習,是很難獲取的。一個人的智慧,除了學習,更需要悟,悟,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如何去悟?4、修煉的最高境界是「空」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要想把心修好,就要懂得放空自己的心,始終保持空杯的心態,如此,我們才能更好的面對以後的人生。走在人生這條路上,我們都在不斷的往心裡裝東西,有好的,有不好的,把心塞得滿滿的,很累,很沉重。
  • 讀懂這兩個字,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看清現實,讓自己的內心恢復平靜,從而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來此世一趟,總會經歷過困難、挫折、酸甜苦辣等等,無常是人生的常態,什麼金錢,權力,富貴,地位,事業,不過是過眼雲煙。看透得失,坦然面對,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的心態,這樣才能好好地活在當下,參悟人生。 所以,看透,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讀懂這兩個字,便讀懂了人生。
  • 生活的最高境界:簡單而從容
    很多人都會覺得,生活的最高境界一定得跟錢扯上關係,只要有了錢,吃穿用度無一不是用最好的,房子車子也一定要提升到一個價值,才算是活的好。能夠享受別人享受的,能夠享受別人享受不到的,這樣無憂無慮富足的生活,便會認為這就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 什麼是人生境界,什麼又是飲茶境界?
    什麼是境界?它是思想覺悟也是精神修養,即是個人修為也是人生感悟。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所以導致各自所處的境界是不同的。而說起境界一詞,想必很多人都會想到清代鴻儒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提到的人生三大境界。
  • 生命的最高境界(頓悟!)
    不知不覺中,我們好像都在追求著某種境界。 那麼,境界究竟為何物? 境界,是一個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也是一種自我修持的能力,體現了一個人的修為與素養。 下面這些境界,你都達到了嗎?
  • 喝茶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什麼是境界?它是思想覺悟也是精神修養,即是個人修為也是人生感悟。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所以導致各自所處的境界是不同的。而說起境界一詞,想必很多人都會想到清代鴻儒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提到的人生三大境界。
  • 馮友蘭:人生有四重境界,境界決定了人生格局
    錢鍾書先生說:「做人的成功,不僅意味著事業上取得成就,還包括人生境界的提升。」一個人的境界,就是精神和心靈所能達到的層級,是一個人的人生意義和價值所在。人生境界不同,人生格局也不同。不同境界的人,人生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在《中國哲學簡史》中,馮友蘭提出了人生的境界學說。他認為,人生有四種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 女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這四個字!
    修到最高境界其實就是點到為止這四個簡單的字。談戀愛時情意點到為止,結婚後吵架點到為止,工作中指出別人的問題點到為止,與人社交接觸點到為止。這看起來極為簡單的四個字修起來其實很不容易,因為這需要人極大的克制能力。因為人的天性是放縱。
  • 兩個大師的人生三境界之論,來思考的你的人生境界
    關於人生的境界的討論,自古眾說紛紜,但最出名的還是王國維和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的三重境界之論。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曾國藩智慧:人生修行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慎獨自律」4字
    在2000多年前的著作《禮記·中庸》中,有這樣一句話,可以說是道出了千百年來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這句話便是: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慎獨自律,是人生修行的最高最高境界。獨處時,並不僅僅是指空間上的獨處,更是指精神上的獨處,追求一種內在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和底線,做到「表裡如一」,而不是人前一個樣人後一個樣。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則始終如一。
  • 生命的最高境界(深度好文)
    人生在世,凡事有因果,萬事有輪迴。惡做多了,必然報應;善行多了,必得福報。正如佛經所言:「你給別人的一切,最終都會回到你自己身上。」因此,想要被愛,就要先去愛人;想要得到,就要學會付出。生命,就是在一次次給予中,得以升華。
  • 無我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無身,就是無我。老子熟讀史書,悟出了,人一旦達到「無我」的境界,就沒有什麼憂患了。就是說,單位的領導,一旦滌除了一己私慾,一心為員工的福利服務,為了員工們越過越好,人心都是肉長的,員工們就會努力為單位工作,這樣的單位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
  • 生命的最高境界!(開悟)
    1 人生的最高境界 忙中不說錯話 亂局不看錯人 複雜不走錯路 2 自律的最高境界 無功不受大祿
  • 人生的最高境界:忍讓、獨處、包容、真誠
    南懷瑾說:「人生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人生在世,讓你煩惱的,不外乎是功名利祿;讓你真正強大的,其實是無欲無求;讓你自由的,恰好是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生活;讓你輕鬆的,是捨去了所有可有可無的東西,無官、無債、心中無事、身上無病,一身輕。一件事想開了,就是小事,想不開,就是「心結」。
  • 內心通明透徹才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明心見性就是功,平等無二就是德,即《六祖壇經》中所講的「見性是功,平等是德」。一個人能夠時常照見本心自性,真實不虛就是功德。以此為標準,反觀梁武帝的做法,就會發現功德需要在一個人的自性本性中尋找,而不是通過供養與施捨。這就是兩者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