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發力視頻背後:順勢而為,能迎頭趕上嗎?

2020-12-19 和訊科技

新浪科技何暢

知乎以一種非常「拼」的姿態向視頻領域發起了進攻。

近日,知乎在App首頁新增「視頻」專區,並宣布以五億現金激勵、百億流量扶持等措施推出助力創作者進行視頻創作。除了入口獨立和補貼投入,知乎還上線了視頻創作工具,創作者可通過用戶提供的文字材料,自動配以與內容相對應的圖片和動圖,生成視頻。

知乎副總裁張榮樂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透露,目前,知乎幾乎所有的團隊都承擔了視頻的相關任務,目的是讓知乎的內容生產分發和社區氛圍機制儘快適應視頻形式。他進一步提出,希望在今年年底前,知乎社區可以非常好地支持視頻媒介,而後者與知乎原有圖文形式的戰略地位一樣重要。

換句話說,知乎正借其全方位的動作告訴用戶:做視頻,我們是認真的。

兩個變化帶來的契機

知乎對視頻領域的探索由來已久。

早在2017年,知乎就曾聚焦問答場景,引導用戶上傳視頻回答,一年後,知乎首頁上線了「視頻」專區。但囿於當時知識類視頻所受關注度較低、製作門檻偏高等因素,知乎未能實現將用戶消費由圖文轉向視頻的順滑過渡,視頻專區成為了視頻回答入口。

但隨著抖音、快手、西瓜視頻、B站等平臺的反覆嘗試與加碼,知識類視頻在2020年儼然一塊香餑餑,伴隨著媒介升級的大潮,知乎也終於擁有了新的契機。

張榮樂認為,這主要可以歸納為兩個變化,一個發生在創作者端,隨著圖文創作者的視頻創作能力被逐步培養起來,圖文創作者和視頻創作者的界限不再像從前一樣明顯。另一個則出現在消費側,開始有相當多的用戶越來越偏好瀏覽視頻內容。「這兩個變化最終推動了我們在今年年中以比較大的力度在公司層面推進視頻。」

而從技術的角度來看,生產工具對於創作者的作用至關重要。不少知乎創作者製作視頻的流程通常是先撰寫文本,將文本改編成腳本後完善素材。在張榮樂看來,市面上的視頻剪輯工具並不能充分地滿足創作者的需求,仍然存在非常大的效率提升空間。也正是在這一前提下,知乎推出了自己的視頻創作工具:根據文字匹配圖片後,創作者可再圍繞文字內容進行細緻調整,還可實現一鍵配音和自動校準,視頻製作完畢直接上傳。據悉,該工具產品將在10月底推出第二個版本。

不過,知乎並沒有對團隊進行大範圍的調整,也未針對性地建立視頻團隊,而是在原有團隊基礎上,對產品線、內容線進行視頻的運營與產品化。

張榮樂形容知乎做視頻的動作是「順勢而為」。「就是很順其自然發生的事情,也沒有經過很激烈的battle說『我們要不要做』,完全是順應用戶需求。」

定位與圖文一樣重要

那麼,視頻在知乎生態中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張榮樂告訴新浪科技,對知乎而言,做視頻並不意味著要從圖文平臺徹底轉變為視頻平臺,事實上,知乎所有的產品升級都圍繞著同一個方向——讓創作者更好地分享自己的知識、經驗、見解。「從今年開始,圖文與視頻是放在一起進行運營的,我們也發現,兩者並不是一個誰取代誰的關係,並不是有了視頻後,圖文就是消亡的狀態。」

何況視頻與圖文所擅長呈現的內容並不相同。圖文更適合高信息密度、專業性較強的內容,但在視頻狀態下,其信息密度可能會自動下降,反而是相對淺顯的科普、人文類內容更契合視頻的表達方式。因此,關於適合圖文和視頻的內容各有哪些、如何幫助圖文創作者更好地完成視頻製作,張榮樂和他的團隊也在不斷摸索。

談及知乎發力視頻的優勢,張榮樂認為,最大的優勢是知乎擁有非常多的優質圖文內容和圖文創作者。這其實相當於一座富礦,今年2月,被稱為B站財經版塊開山UP主的巫師財經陷入抄襲風波,其多個視頻內容被指抄襲知乎回答。與其讓富礦成為公有、被無情搬運,不如自己採礦,向上進階。

更為關鍵的是,相比圖文,視頻更容易展示創作者的「人設」。如今知乎的商業化是會員付費和廣告「兩條腿」走路,付費內容也開始從圖文向視頻遷移。知乎踏上視頻賽道,也是為了在視頻大潮中留住創作者,以更強的表達形式、更高的漲粉效率、更廣的私域流量使得創作者的變現路徑更為通暢。

來自知乎的數據顯示,知乎已擁有每日億級的視頻播放量,幾乎一半用戶在瀏覽視頻內容,視頻創作者已接近50萬。

「我們期待視頻能夠作為知乎站內一個非常重要的消費場景和創作場景,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並由此帶來用戶數量的增長,形成良性循環,這對創作者的變現和公司的商業化都是更有價值的,會更有想像空間。」張榮樂說道。

專注做好自己的事情

今年6月,B站正式上線一級分區「知識區」,由原有的科技區整合升級而來,以分享知識、經驗、技能、觀點、人文等內容為主,在B站學習似乎成了新的潮流。而被B站搶先卡位知識類視頻賽道的知乎,也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問題:知乎做視頻是不是太晚了?

「我不這麼認為。」張榮樂強調,視頻也好,文字也罷,都只是一個載體,核心在於內容,真正要比拼的是誰能抓住獨特的、佔領用戶心智的內容。他指出,在內容轉化的過程中,玩法也存在繼續延伸的可能。「比如一些人創作出了圖文內容,另外一些人善於使用視頻工具,那麼知乎可以作為第三方協調,將這兩類人結合到一起,進而貢獻更好的內容,收益共享。」

有別於B站內容類別的橫向拓展,知乎相當於在媒介形式上縱向加深,知乎要怎樣證明自己具備視頻屬性?這塊土壤又能否迎來豐收?張榮樂對新浪科技提到,做產品其實不需要證明什麼,知乎存在贊同與反對機制,這些反饋有助於知乎觀察用戶變化,對「做什麼樣的視頻」做出判斷。「我們堅信知乎不用去服務所有的用戶,這是我們一直比較明確的事情。」在他看來,今天很難有一個產品可以滿足用戶的所有需求,在自己的賽道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可能是最重要的。

然而,任何一種產品策略上的改變都可能對平臺調性帶來影響。張榮樂解釋,視頻在知乎App上是獨立信息流,並非所有用戶在任何時間都偏好在知乎消費視頻。當然,接下來知乎也會對此進行優化,以便使圖文和視頻的兼容性更強、消費更一致。

看起來,B站和知乎似乎都向對方邁出了一步。張榮樂向新浪科技透露,B站發展知識區的時間恰是知乎視頻起量的時間,雖然知乎與B站均為社區,但都有各自獨特的氛圍和機制。「我覺得至少在知識領域,市場上還沒有產品和知乎存在直接競爭關係,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不太看對手在做什麼,這可能沒那麼重要。」

不論怎樣,知乎已經全面投入了知識類視頻的戰爭之中。張榮樂坦言,這不是來打一場撲騰兩三個月的戰鬥,而是一場至少會持續3-5年的戰爭。「我們把它當做一個長期的事情去做,視頻是融入到我們全組織的。」各平臺內容品類生態建設仍在推進,創作者搶奪暗流洶湧,戰爭遠未結束。那麼,知乎能迎頭趕上嗎?時間會給出答案。

(責任編輯:常安楠 )

相關焦點

  • 知乎視頻,以己之短攻彼之長
    在觀看了大量知乎視頻之後,我們發現知乎的視頻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質量比較高的內容,在知乎也能獲得許多播放和點讚,但這些視頻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視頻當中存在其他視頻平臺專屬的「投幣」暗示,有的視頻甚至連結尾的「一鍵三連」都沒有更換。
  • 為什麼我不希望知乎做視頻
    你用過知乎的那個短視頻生成工具嗎?知乎能做好短視頻嗎?和同事們聊起這個話題的時候,我總是會忍不住想到當年的「知乎300大V」事件。但視頻不同,視頻除了要寫稿子,還要寫腳本,做剪輯、配音,甚至於後期和渲染。因此,你能想像自己在知乎看到一個特別想聊兩句的問題,卻發現必須要做一個視頻才能參與的場景嗎?顯然,最大的可能就是你直接放棄回答。當然,知乎或許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對於「一鍵圖文生成視頻」工具的重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視為這個「自身BUG」的解決方案。
  • B站抖音合圍,視頻這碗飯知乎要怎麼吃?
    首先,視頻符合用戶內容消費的新習慣。李彥宏很早以前在PC時代提出過「讀圖時代」,能看圖就不看文字,是人性使然。從傳統的圖書,到網際網路時代的搜索、百科、知道、文庫和經驗,再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知乎,知識新產品不斷湧現的背後是知識傳播的方式之變,變化的核心方向,一個是知識傳播變得更加容易,進而惠及更多群體;另一個是知識生產門檻變得更低,很多蘊藏在大眾頭腦裡的知識被顯性化。
  • 知乎視頻創作者富礦藏不住了
    這個變化在知乎身上,也得到了驗證。社區土壤中長出來的視頻從問答起步的知乎,積攢了強大的文圖內容優勢。事實上,「巫師財經」之前一度被扒皮抄襲知乎圖文內容。這次挖角風波,則讓知乎在視頻賽道上的隱藏實力得以顯現。知乎上有大量潛行的視頻創作者,他們的視頻內容專業,有強大的行業影響力,這些內容與知乎社區高度融合,相得益彰。
  • 內容啟示錄:知乎十年,我們看懂了什麼?
    好內容難道不該是更有深度的內容嗎?好內容難道不該是更加直擊本質、觸達深層的內容嗎?好內容難道不該是更具備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的乾貨嗎?好內容為何要迎合大眾的爽點,難道不該提供獨立批判的見解?2、再來看社會熱點流量,知乎更像是「深度版微博」,它已經變成諸多社會公共事件策源發酵的地方,今天的知乎熱榜已經成為類似微博熱搜的存在。這就為知乎創造了一個更加高頻的用戶場景,你每天會去微博上看發生了什麼熱點?那你會不會想知道這個熱點的來龍去脈,想挖掘背後更深入的東西,那麼來知乎吧。
  • 謝邀,向知乎要答案
    朝聞道,為好問題找到好答案,為有思想的個體搭建更優質的表達平臺,就是知乎十年所創造的價值。12月14日知乎推出的《向上的答案》視頻,最新的數據顯示,成立十年以來,知乎已經積累了超過4400萬個問題和2.4億個回答,早已成長為一個綜合性內容平臺。
  • 知乎視頻怎麼賺錢?操作簡單,小白都容易上手的知乎視頻玩法
    知乎視頻怎麼賺錢?知乎帳號達到四級以後,就可以開通「視頻收益」權限,開通視頻授予權限以後,你的視頻,只要有播放量知乎平臺就會有收益啊。開通收益視頻收益權限的條件有兩條:第一:創作者等級達到四級。很簡單,直接發視頻就可以了按照這樣計算,我們連續發二十多個原創視頻,那麼一天就可以升到四級,到第二天早上醒來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視頻收益的權限已經開通了。傳視頻加分的這3條,不是知乎官方的規則,實際操作中加分可能有變動。
  • 網文作者收入超60萬,抖音B站時代知乎能靠網文活下去嗎?
    除了微博之外,知乎和豆瓣就都能排的上號了,作為曾經的凡爾賽文學的創新地,幾乎所有人都能記得知乎的那個經典梗「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這幾乎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人對知乎的統一認知,但是隨著頭條、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新興網際網路平臺的崛起,知乎似乎變得有些落寞,曾經紅火的知乎還有希望嗎?
  • 內容啟示錄:知乎的十年,讓我們看明白了什麼?
    背後的邏輯很簡單: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一個內容社區無論多麼出身高貴、骨骼清奇,最終都必須「出圈」、擁抱最大量級的用戶;只有這樣才能流量最大化,只有流量最大化才能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騰訊的任宇昕說,離「情感和世界觀共鳴」更近的內容,才是好內容;這樣的定義顯然與傳統作者圈的理解大相逕庭,很多同行都嗤之以鼻。
  • 知乎、搜狗發布會撞車 搜狗或接盤知乎搜索功能
    同時,知乎還為所有居民準備了新年禮券,並精心挑選了年度最值得推薦的知乎 Live 和電子書榜單,從一本書、一場 Live知乎發力社區管理機制 將試水原生態廣告新浪科技訊3月20日中午消息,在線問答社區知乎今日在京透露在社區開放兩年後,知乎註冊用戶數達到1700萬,同時將持續完善社區機制,包括用戶自治和保護版權等。
  • 知乎的「中年危機」:圖文與視頻進退兩難,創作者賺錢難上加難
    從2010年成立社區,13年開放社區註冊,到現在知乎已經走過了十年。前是短視頻浪潮,後是問答式圖文,知乎正卡在兩者中間,迎來了它的「中年危機」。01 深陷泥潭的知乎從一開始封閉高門檻的精英問答社區,到現在被吐槽為八卦專用的「下一個微博」,知乎這個轉變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
  • 用億級流量扶持視頻IP,「問答社區」知乎向視頻轉型
    此次招募計劃面向全網,來自知乎及各大視頻平臺符合條件的創作者均可報名參與。通過此次招募計劃,知乎推出了一系列視頻創作者扶持政策。一方面,知乎將為入選超募計劃的創作者提供億級曝光流量資源,凡報名審核通過的創作者可獲得兩個月的新人扶持資源包,以及每周額外的推薦機會。另一方面,知乎將構建視頻內容評估體系,通過視頻新人月榜、視頻創作現金與津貼激勵等運營手段扶持創作者成長。
  • 激進的知乎想成為下一個B站?
    內容困境待解知乎的主要定位是知識共享,用戶分享著彼此的專業、經驗和見解,為網際網路源源不斷地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因此,作為國內領先的內容問答平臺之一,內容對於知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隨著各大平臺對知識區域的發力,知乎也陷入了瓶頸,首當其衝的便是其內容困境。首先,問答模式見頂。
  • 知乎發布「十年大事記」視頻:向上的答案
    「十年大事記」視頻,通過盤點知乎上時事、科技、航天、體育、文娛等不同領域的年度熱門討論,多元化呈現過去十年間中國乃至世界的變化、用戶情緒地圖和價值觀變遷。,知乎給出了「向上」的答案。  十年見證 光榮與遺憾  「十年大事記」視頻從多角度記錄中國十年內的高光時刻,見證發展和進步。天宮一號、二號升空,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北鬥三號開通,天問一號發射成功;莫言、屠呦呦獲諾貝爾獎,劉慈欣《三體》獲雨果獎,中國女排再獲世界冠軍....。。
  • 知乎首頁也要增加獨立視頻入口了
    文章轉自字母榜近日,字母榜獨家獲悉,知乎將迎來重大改版,首頁將增加獨立視頻入口。  知乎視頻之戰四大招  ●首頁增加獨立視頻入口。  ●籤下大V,鼓勵生產視頻內容。  ●對視頻內容提供空前流量現金獎勵。  ●上線視頻創作工具。  一位接近知乎的人士告訴字母榜,近期知乎籤下一批創作者,提供流量和現金補貼,鼓勵他們發布視頻內容。知乎內部已定下目標,年底前要培養出視頻領域的標杆帳號,打造出知乎「製造」的視頻IP頂流。
  • 知識視頻化這碗飯,知乎可能吃不上
    《囧媽》繞過院線,直接在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抖音火山版等平臺上播放,這種免費模式為字節跳動布局長視頻領域提供了用戶基礎。緊接著,微信的視頻號來了。作為騰訊和微信今年重點發力的短內容創作平臺,用戶可以發60s的視頻和9張圖片,入口在微信的發現頁,目前還在灰度測試中。
  • 十年知乎,一體兩面
    從用戶構成、內容形態和商業模式各個方面,我們都能看到相對著存在的「兩個知乎」。它們互為表裡,共同構成了知乎精彩紛呈的景象。規則破壞者 vs 秩序維護者在知乎,有些人出言不遜,大肆騷擾,降低了他人的瀏覽體驗;另一些人從事虛假營銷、詐騙等活動,有的已經構成違法犯罪。在其它平臺,總有人盜用知乎站內原創內容,轉換為視頻等其它形式,造成盜版比原版還火,也讓創作者們深受困擾。
  • 保守的豆瓣和求變的知乎
    知乎經歷過戰爭,但事實上,不管是悟空問答的挖角大V還是微博力推的微博問答,幾乎都沒有影響知乎構建的知識生態,這背後源於知乎那套足夠皮實的"內容生產-消費"機制。在這套能自我循環的產品機制下,知乎儘管經歷了用戶的激增,內容生產端的調性不可避免從原來的高知內容轉換成更多人關心的大眾內容。
  • 內容付費除了知乎,百度、愛奇藝也入局,能彎道超車嗎?
    在大眾不知道的時候,百度網盤就默默上線了內容商城,而愛奇藝近日上線知識app,都想成為內容付費領域第二個知乎。內容付費熱度下滑的背後是更多的是內容付費的去偽存精,讓很多浮誇的課程逐漸被市場淘汰,而好的課程慢慢的留存了下來。用戶對這個領域的理解更深,選擇也就更專業。用戶對於付費內容選擇的嚴格性,對於後入場的公司來說想要獲得客戶,必然要另闢蹊徑。
  • 在知乎,編啥能月入40萬?
    內部增長對知乎的難度在於,既要有一定的壁壘又要保證用戶在新業務裡的主動性,而網文之於知乎,恰恰是最契合的「內增長」方式之一——其將網文業務融入會員商業化框架中後,既能為創作者帶來新的變現機會,也能增加用戶的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