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大學專業和就業
說到經濟學,幾乎所有的外行人會說,這是一個很賺錢的專業,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
我國很多綜合性高校、行業特色高校開辦的經濟學學科和專業有很強的實力。其中,很多高校還是名校,每年報考的高三學生、本科生可以說是「趨之若鶩」。據前幾年的新聞報導,多個省市自治區的高考狀元選擇的專業就是經濟學。
那麼,經濟學專業,到底哪所高校實力最強?應該從哪些視角來評價?
還有,經濟學專業就業質量如何?目前高校對經濟學人才的培養質量又如何呢?
說明一下,因為高校的學科和專業彼此並不分家,相輔相成,所以,冷絲也就將兩者放在一起討論。
學科劃分
就大的方向來說,經濟學分成兩個二級學科——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
從國家一流學科的視角看,實力最強的高校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等。
國家一流學科
當然,每一所高校情況不一樣,有的偏重於理論經濟學,有的偏向於應用經濟學。
如果從國家重點學科的角度看,就應用經濟學來說,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等高校實力不錯,有的是綜合性名校,有的是行業特色高校。
應用經濟學
如果從教育部第四輪評估的結果看,情況有很大的不同。
經濟學學科被評為A+等級的高校有4所: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央財經大學。
教育部學科評估一
就目前的就業形勢來看,經濟學專業畢業生情況也是兩極分化,名校和行業特色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形勢看好,其他一般高校,比如地方本科院校的畢業生就業形勢並不是很好。
教育部學科評估二
而就工資收入來看,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與其他專業相比較,經濟學專業畢業生起薪還是較高的。
如果從目前高校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角度看,國內對經濟學人才培養還需要加把力。
理論經濟學國家學科(部分)
高校培養學生是服務於社會的,高校、學生與企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模式的建立也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企業的生活、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高校以教育為主,教師將理論知識輸送給學生,並開展形式各樣的實踐活動。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面對具體問題時學會用理論知識加以分析,有利於學生接觸經濟社會的前沿動態,具備與知識相匹配的能力,畢業後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
高校還應該加大對經濟學專業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比如,可以舉辦形式多樣的以大學生創業為主題的校園活動,如「國產面膜市場營銷策劃大賽」「企業經濟管理論壇」等。再如,還可以依靠政府及社會力量的支持,創建大學生創業實習基地,指導幫助大學生創辦公司。
高校還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大學生創業實踐來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如一次活動的策劃組織,每一個創新觀點的提出,都能改進現有的工作,既能引導鼓勵大學生創業,還能培養那些非創業學生的創業思維,讓他們在進行本職工作時,能夠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經濟學專業本身就具有強烈的理論色彩,重要的是培養經濟理論的思維方式,學生將這種思維方式帶入以後的工作中,因為無論在投資還是在其他實際操作的工作領域中,很少有大學生直接就業就可以做得很好,一般都是學中幹,而如何能夠學得快變成了學生的關鍵能力,這也正是在高校學習中應該培養的能力。工作中是否有後勁兒,主要依賴理論的紮實性。
所以說,經濟學專業培養模式的設計理念要體現理論基礎的修養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這樣才能夠培養出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畢業生。
畢業生才會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職業素質,經濟學基礎理論功底深厚,具備豐富的經濟學專門知識。他們還能夠理論聯繫實際,了解中國國情,具有國際視野,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具有向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等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的素質。唯有如此,這樣的畢業生能在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相關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經濟學教學研究和經濟管理等方面工作。
同時,冷絲也注意到,很多專家就提出,在培養過程中,把本科生的培養和碩士生培養的層次拉開,給本科生更多的資源,把周圍資源充分利用和調動起來,為本科生提供更大的平臺和發展空間。
而在教師培養和人才培養中,高校還要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互動,鼓勵教師和學生進行國際和國內交流,多發成果和多發高水平成果。
無論如何,就高考和考研來說,經濟學還是很熱門的;從就業來看,經濟學畢業生發展前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