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小女孩,她家有一棟漂亮的別墅,別墅大院種滿她喜愛的牽牛花,她在陽光下跑呀,笑呀,他覺得這就是快樂和幸福。可是有一天,他的爸爸公司破產了,她突然失去了這一切,此後幾十年裡,他的夢想就是重新得到這套別墅,他覺得重新得到過去的東西,可以重新讓他得到快樂和幸福。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一個男孩,她和他在一起感覺很快樂、很幸福,她再一次去回看自己小時候的別墅,突然懂得了,小時候的快樂不是別墅帶給他的,是她感覺快樂才覺得別墅能帶給他快樂,就像這個男孩,僅僅帶給她的是純粹的快樂和幸福。她放下了心中幾十年的執願,她決定追求真正的幸福。
有些人會問,如果男孩拋棄了她,那是不是幸福又沒了,不是,他至少知道了幸福的感覺,他會依據這種感覺去追求可以用幸福承載的物質形式,而不是得到了什麼,才是幸福,哪怕失去了,只要感覺在,依然還有得到幸福的機會。世間萬物,能在排除物質的情況下,還能在不經意間讓人產生幸福的感覺,就是愛情了,無論結局,那種感覺一輩子都忘不了,只是可惜,很多人以為得到了才能保住幸福,而不是感覺幸福了,才能得到幸福。
卡爾維諾的《月亮的距離》,講得就是一群人在世俗中追求愛情的故事。他們的愛不一定是一個人,有可能是一個東西,一個物件,但這種幸福的感覺,讓人們展現出各種追求的姿態,魂牽夢縈。
一:月亮象徵理想,地球象徵世俗
原來月亮離地球很近,是海潮把他一點一點推向遠方的。那時候在月亮離地球最近的一個點叫金礁灣,我們劃著舢板到達那個海域,有我、有船長、有表弟、有船長夫人,還有一些跟隨的群眾。我們到那裡幹什麼?當然是取月乳的,當月球掠過地球上的草原、森林和沼澤地時,受月球吸引而飛到月亮上的一些東西在鱗片之間發酵而成,其主要成分有植物汁、蝌蚪、瀝青、兵豆、蜂蜜、澱粉晶體、鱘魚子、苔蘚、花粉、凝膠質、小蟲、樹脂、胡椒、礦物鹽、燃料等。只要將勺子伸進鱗片之間,就能盛出滿滿一勺這種珍奇的乳液。在金礁灣的那些夜晚,我們有一種特別的感受,快活。但有一種懸念,就好像腦殼裡面不是大腦,而是一條魚,一條受月亮吸引而浮上來的魚。
這就是理想和世俗之間的關係,他們似乎在某一個點上匯合,在那一點上,有世俗中魂牽夢縈的東西,呆在那裡就讓人覺得特別的快活,所以有很多人莫名其妙的被它吸引。
二:表弟象徵精通精神與世俗轉換之道的人
那時候月亮離地球並不遠,我們只需要架一支梯子,就可以直接從船上搭到月亮上,我們伸出胳膊,正好可以夠到月亮。先用一隻手抓緊它,另外一隻手也抓住它,這時立刻感到腳下的梯子和船都逃掉了,而月亮的移動則使我們得以擺脫地球的引力。月亮有一種撕扯你的力量,當你從地球向月球過渡時會感到這種力量。你必須迅速抓住鱗片,像翻跟頭一樣,縱身一躥,兩腳就落到月亮上了。在這種登月的跳躍中,表現得最超群出眾的就是表弟。他粗糙的雙手一觸到月球,就立刻變的柔軟起來,特別準確,他總能一下子就找到最理想的登月點,甚至雙手一按就全身妥帖地附著到這個地球衛星上,有一度,我甚至覺得當他伸出雙手時,月亮就向他迎面而來做接應。他從月亮返回到地球時也同樣非常靈巧機敏,返回的動作難度更大,對我們來說,像一種跳高,伸開雙臂,盡最大的努力往高跳,總之,跟在地球上跳高一模一樣。
我的表弟超群出眾的可不僅僅是這些,對於他來說,在鱗片之間掏月乳是一種遊戲:他有時根本不用勺子,只用一隻手,甚至一個手指頭伸進鱗片縫隙中,他也沒有一定的運動軌跡,只是從一點跳到另外一點,像要跟月亮開玩笑,出其不意,甚至是給他瘙癢,說來也怪,他的手到之處,乳漿竟像從腫脹的母羊乳頭上向外噴射而出,我們這些人只好緊跟隨後,拿著勺子收集他開發出來的乳漿。
有時,他甚至連手指都不用,而是用他計算精確的跳躍去踏,用大腳趾戳出月乳來,從他發出的歡叫聲和隨後的一連串跳躍來看,這似乎是他開心取樂的極點。月球表面也並不是均勻的鱗狀,有些地區是光滑裸露的淡色黏土,對表弟來說,這種柔軟的空地給了他翻跟頭或幾乎像鳥兒一樣騰飛的想像,他真想全身都浸泡在月亮的乳漿之中,就這樣,他跳來跳去,到一定時候就看不見他的影子了。月球上延伸著大片我們絕無任何好奇或理由去探險的地方,表弟就消失在那裡。我想,他在我們眼皮底下所做的那些翻跟頭之類的遊戲,不過是一種準備活動或開場序幕,他一定要去隱蔽的地方做什麼秘密活動。
世界上有一種人,他們準確的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並且知道怎麼去獲取,他們就像世間的幽靈,在理想和世俗之間自由切換,在外人眼裡,除了捉摸不透,就是莫名其妙的追隨。
三:夫人象徵世俗中悟透實現理想的人
船長夫人有鑽石一般的眼睛,目光之中燃燒著烈火。當表弟的手一穩穩地碰到地球衛星表面,她的目光中就閃爍著對表弟與月球之間彼此信任的情感的反饋。而當表弟去做那些神秘的月球探險而消失時,她又惴惴不安,如坐針氈。很明顯,船長夫人愛上了表弟。但對於這一切,表弟似乎毫不知情。每個月,我們都會乘船到金礁灣,表弟就進入他那個與世隔絕的境地,到望月才回來,這一次,從來沒有登月過的船長夫人決定也要參加登月,她似乎謀劃著和表弟在上面一起呆一個月。可這一次,月亮似乎在離地球逐漸遠去。再看看船長夫人,她似乎並不著急回地球,如果表弟愛的是月亮,她寧願留在月亮上面。
表弟只愛月亮,船長夫人愛表弟,當發現在世俗中無法實現這種愛時,船長夫人選擇了變成月亮的一部分。這樣,表弟的愛裡就有他了。這對於世俗中人來說似乎難以理解,月亮代表精神,只有追求月亮,表弟才能在世俗中感受到愛,而在世俗中他和船長夫人是沒有交集的,看破這一切的船長夫人變成了他精神的一部分。這裡作者向世人揭示了人與世界的本質是關係,每個人在世間都有一塊精神的自留地,他們通過世俗展現,在這段關係中,又牽扯出許多其他人,當一個人明白了他與世界的關係,那其他人與他的本質關係也會各安其職。
四:船長象徵知道理想和世俗之間關係的知情者,我象徵在世俗中追求理想的後知後覺者
每次大家幫助表弟從月亮回到地球時,大家都拉他的腿,可是船長夫人並不是這樣,她整個人都毫不吝惜地身心投入,伸出她那銀白色的雙臂去迎接他,對此,我心中襲過一種痛楚憂傷。再看看船長,自問他是否注意到自己妻子的言談舉止,但他那張布滿皺紋的鹽漬重重的紫紅色臉上,什麼表情也沒有流露出來。在最後一次登月的時候,船長夫人隨表弟而去,我感到一種失去接觸的痛苦,以至為了能跟隨其後,我也跟著他上去了,我想我能跟喜歡的人一塊呆一個月了。
再看看船長,夫人一到月亮上,他就變了模樣,於是我才明白為什麼他根本不設法挽留她,然而,他能從一開始就知道月亮的軌道在變化嗎?漫長的一個月開始了,照說,我應該很幸福,終於如願以償的和船長夫人在一起了,只有我獨享與夫人的親密,而表弟所羨慕的月球成了我獨佔的領地。但我卻在此刻想念起地球,是地球讓人成為自己而非他人,而站在這個遠離地球的地方,我自己似乎不是原來的我,我渴望回歸地球,擔心會失去它,我的愛情之夢也是在地球與月球之間翱翔遊動時就完成了,沒有了地球的引力,我的愛戀只能集中在我對深感缺憾的一切的思念之情上,那個地方,它的周邊,它的過去和未來。
如果世俗和精神之間沒有距離,渴望就是一場空,如果只有世俗沒有精神,人就會感到空虛寂寞,如果只有精神沒有世俗,人又是在世間無法存在的。只有世俗和精神之間隔著距離,人活在世間才有了意義,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人漸漸在世俗中雕刻出形狀,無形的精神有了物質的形狀,這是一個奮鬥的人創造出來的。
總結:
世俗中人,總會在某一個瞬間感到淡淡的幸福,但隨即又被世俗裹挾而去,我們總是去回憶那感到幸福的瞬間,到底是因為什麼,但世俗好像又來不及讓人多想。這也是生命的秘密,每個人都有那麼一刻,在想像的世界裡感到快樂,可是又隨即否定,覺得不太現實,可又總是放不下,那縹緲的幻想,讓人處在世俗中多了些意義,也因為世俗的頑固,讓想像爆發出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世俗和理想的關係到底是什麼,也許是理想牽引著世俗,世俗制約著理想,但沒有了世俗這道屏障,幸福的意義又是什麼,但只有一個人感受到了愛,才能在世俗中雕刻出自己真正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