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尋甸縣優良種薯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品牌 供圖 脫貧攻堅以來,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結合農業大縣實際,大力扶持發展馬鈴薯制種和種植產業,全縣年培育優質種薯6萬噸,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每年生產鮮薯54萬噸,實現產值6.5億元,馬鈴薯成為廣大山區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經濟支柱。
昆明尋甸縣優良種薯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品牌 供圖 尋甸縣87%的國土屬於山區和半山區,非常適合馬鈴薯種植,常年都有鮮薯種植和銷售。為此,該縣把馬鈴薯產業作為高原特色優勢產業列入重點產業扶持發展項目,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扶持,讓馬鈴薯產業成為農村增收致富的拳頭品牌。
昆明尋甸縣優良種薯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品牌 供圖 培育優質脫毒馬鈴薯種薯,是有效提高產量促進增收的重要手段。尋甸在六哨鄉和鳳合鎮建立了兩個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使馬鈴薯的試管脫毒苗生產能力達500萬株,原原種生產能力達2000萬粒。同時,在六哨、鳳合、功山、聯合、甸沙等鄉鎮建立了近3萬畝的原種一級種二級種基地,年產種薯6萬多噸,可供全縣30萬畝種植用種。
昆明尋甸縣優良種薯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品牌 供圖 據六哨鄉農業科科長杜春永介紹,六哨鄉種薯基地佔地80畝,除了生產馬鈴薯脫毒種薯和種苗之外,還承擔了國家和雲南省的馬鈴薯試區以及相關大學和科研單位的馬鈴薯試驗。今年在六哨鄉種薯基地示範試驗的馬鈴薯品種就有370個,目前正準備推廣的有兩個。「我們做了大量的測土配方施肥,定期或不定期到各村委會、村小組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術推廣,以幫助廣大種植戶提高種植水平,增產增收,最終達到致富的目的。」杜春永說。
在六哨鄉馬鈴薯繁育基地,每年都要精細化培育3000噸種薯。該基地是雲南省農科院、雲南農業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馬鈴薯研究院、南京工業大學的合作實驗基地,每年都會開展多項試驗示範工作。基地每年可生產200萬株試管苗、1000萬粒小微型薯種,通過多年試驗,成功培育了「青薯9號」「蘭貴人」等6個主要品種,儲備了370多個品種。
昆明尋甸縣優良種薯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品牌 供圖 基地建成後,採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大力推廣普及科學種植,逐步形成了集優質種薯、配方肥料、病蟲防治技術、機械種植、農業保險、訂單銷路於一體的產業發展模式。
「脫毒種薯生長勢強、植株健壯、葉色濃綠、薯塊大、商品性狀好,具有較高的抗病性,產量較未脫毒種薯提高了30%-50%。」六哨鄉橫河村村民劉朝龍說,他今年種植了30多畝馬鈴薯,全部是在六哨鄉農科站買的種薯,每畝產量達3噸多,之前種的畝產只有2噸左右,按現在的價格,比去年要多增加3萬元的收入。
立足馬鈴薯現有優勢,尋甸縣著力加大扶持力度,打造集產供銷於一體的馬鈴薯產業品牌,除建成脫毒馬鈴薯種薯繁殖基地、小春反季鮮馬鈴薯生產基地外,還建成加工型馬鈴薯基地5萬畝,扶持從事馬鈴薯生產、推廣、加工、銷售等的專業合作社和大戶100戶以上,依託電商等銷售方式,實現馬鈴薯外銷30萬噸以上,為全縣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產業支撐。
雲南網記者 茶志福 通訊員 馬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