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李歡9月30日報導:這兩天,演員黃曉明憑藉消防題材電影《烈火英雄》獲得百花獎最佳男主角,他說:「今天的這份榮譽屬於所有的消防工作者。」上海徐匯消防衛士李宇峰也看了這部電影,他的評價是」拍得挺真實「。
在4歲女兒的眼中,消防員爸爸李宇峰是無所不能的「超級飛俠」。而李宇峰卻說,「我們哪能真的飛簷走壁?只是經過一些專業的訓練,掌握了一些技能的普通人呀。「
火場4小時
8月的上海,太陽從一早就開始毒辣。上午9時47分,徐匯區豐谷路一老式居民樓外立面腳手架突發火災。市應急聯動中心接警後,迅速調派吳興、南站、東安等13個消防救援站前往處置。
李宇峰所在的吳興消防救援站作為第一批應援力量到場。不到十分鐘的時間裡,火勢已經蔓延至整個腳手架。按照指揮部安排,在正面打擊火勢的同時,內攻組進場偵查,探明著火點、在內部阻隔火勢蔓延。
「快快,那個房間裡還有人的,你們快去救人!」周邊居民仿佛看到了救星,語無倫次地重複著。「幾樓?有幾戶?「時間緊迫,李宇峰切中要點,迅速過濾信息。著火點在哪、燃燒物是什麼,這些情況尚不明確,正是最為危險的時刻,他需要利用自己的經驗判斷。
著火的是一棟6層高的老式居民樓,李宇峰帶領兩個內攻組閃身進了火場,自上而下挨家挨戶、逐個房間確認有無被困人員、實施救援。火場中難耐的高溫、嗆鼻的煙霧,外部水槍的水打進來也變得滾燙……這是非親至無法形容的立體感受。10時22分,火勢基本被撲滅,樓內的勘察仍在繼續。
濃濃煙霧中,李宇峰和隊員們身著近60斤裝備、水帶持續作戰兩個多小時。直至14時許,整個現場處理完畢,他們每人「猛灌」5、6瓶水,累到癱倒,「出汗、脫水太多會想吐,很難受,但這時候最爽。」
屬於消防員的高光時刻
「這時候」是每一次成功撲滅火情的時候。李宇峰覺得,這是作為消防員的高光時刻。 他始終記得第一次體會到這份「高光榮譽」時的情景。
2006年,李宇峰作為新兵被分配到徐匯消防支隊。那時,他的從軍夢中是擒拿格鬥、摸槍打靶,卻沒想到接觸的都是6米梯、掛鈎梯、水帶……既然來了,就好好幹。19歲的他就這麼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在訓練中一直是佼佼者。很快,他就有了跟車出警的機會——華涇鎮一農民自建房發生火災,李宇峰隨隊到場處理。
一到現場,戶主阿婆就焦急地跑上前,緊緊地抓著李宇峰的衣服:「小夥子,你一定要幫幫我,我的錢都在裡面……「時間緊急,他大聲跟老人承諾「奶奶你放心,我進去肯定幫你把錢找出來,拿出來給你!」
李宇峰說,那天怎麼救的火他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將從火場中「救出來」的現金遞給阿婆的時候,她激動地連聲「謝謝」。那一刻,他突然理解了這份職業的榮譽感,也自此萌發熱愛。
」說出來感覺好像沒有什麼,但是當時心裡非常自豪非常開心,有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浪漫梧桐和百年洋房
入職15年來,李宇峰累計出警7000餘次,從一名戰士逐步成長為隊站主管。憑藉著過硬的消防業務,他還成了隊裡唯一一個被允許2次進入特殊敏感區域開展滅火救援行動的中國消防員。
他所在的吳興消防救援站始建於1907年,前身為法租界救火會。轄區情況特殊,除了政治敏感區域外,還有大量歷史風貌街區。
街邊的梧桐、佇立百年的老房子在市民遊客眼中是浪漫和風情,在站長李宇峰眼中,則是沉甸甸的責任。
徐匯區的衡復風貌區(衡山路—復興路)是上海中心城區規模最大、優秀歷史建築數量最多、歷史風貌格局最完整的歷史文化風貌區,共有15處文物保護單位、1074幢優秀歷史建築和1620幢保留歷史建築。
這些歷史建築大都是磚木結構,防火等級很低,消防設施也跟不上——比如自動噴淋設備,在後期很難補裝。
另外,老洋房不像現代小區呈統一的結構和布局,很多都是「峰迴路轉」,各有特色。李宇峰要求隊員「心裡做一本帳」,了解每一條弄堂,甚至是熟悉每一棟建築,如果發生火情,必須第一時間找到地方,根據房子結構特徵採取相應處置方法。
「一旦有火情,到場處置一定要快,這種木頭建築如果我們到場晚個10分鐘、20分鐘,很可能整個房子都燒沒了。」他與戰友們一起研究了各種處置流程,建立起衡復風貌區「5分鐘滅火救援圈」力量體系。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區域至今保持0火災事故。
「預案很完備,當然我更希望它永遠也用不上。」李宇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