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也是乞巧節,古代「織女」忙這事!

2020-12-25 中國科學技術館

今天是七夕啦!我們不吃狗糧,說一說「織女」的故事。

牛郎和織女,可以說是七夕節最古老也最流行的故事了。

這個浪漫的故事影響了許多人,衍生出的小說、電影、影視劇也不計其數,童年神劇《歡天喜地七仙女》就是其中之一。(完了完了 小編暴露年齡了)

這部劇講的是七個仙女下凡和凡人戀愛的故事(這個不重要),劇中每個仙女都有一種應援色——赤橙黃綠青藍紫,正好一人一個色。

當年看這部劇的時候還小,只為仙女們感天動地的愛情哭泣,現在回過頭來看看……

古代人會穿得這麼花裡胡哨嗎?

影視劇中的服裝?

↓↓

實際的服裝?

↓↓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兩種情況都存在。

如果你生活在大戶人家,赤橙黃綠青藍紫算什麼,雖然沒辦法染出電視劇中這麼鮮豔的顏色,但染出個什麼「紫綃翠紋裙」「朱紅菱紋羅曲裾式絲綿袍」「蓮青色夾金線繡百子榴花緞」也不是不可能。

《紅樓夢》中的華麗服飾

但如果是平民的話,就遠遠沒有古裝劇中穿的那麼華麗了。他們的衣服多以麻為原料,自己紡織自己穿,也很少染色,衣服的顏色就是麻的原色。

明代仇英版《清明上河圖》的百姓生活

所以,嫁給牛郎的織女,作為古代勞動人民的妻子,大概是沒法穿得和電視劇裡一樣好看的。

天上的仙女
下凡的仙女

織女作為古代的「職業女子」,與現代「加班狗」一樣,也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甲方」

故事中織女的「甲方爸爸」——天帝,因為織女在婚後工作不利,才怒打鴛鴦的。

「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織女:休婚假還不讓我歇兩天,摔!

還有一位戰國時期的將領吳起,他看見妻子織的布不符合市場買賣的標準,在妻子織到一半的時候要求妻子更改,但是因為妻子對丈夫說:「我開頭就把經線確定好了,不可以更改了。」就把妻子休棄了。

妻子:是你懂紡織還是我懂紡織,你是不是在強人所難?

為什麼確定了經線就不能再更改了呢?

在紡織中,豎的是經線,橫的是緯線,也被稱為經紗和緯紗。

紡織圖

要織布就得先確定經線,一般在準備工序時就在經軸上確定好了,而緯線是靠梭子穿經線織上去的。

所以,要是想在布織到一半時改變寬度,除了將織好的部分都拆掉重頭開始,確實沒有其他辦法了。

紡織可以說是以前的女子普遍從事的工作了。

那麼,心靈手巧的「織女」們都有哪些作品呢?

可以說,正是由於歷朝歷代對紡織的不斷改良,我國的紡織技術才會達到如此高的成就,無論是簡單的絹還是複雜的錦,這些古代「職場女性」都很得心應手。

織法最簡單的布——絹

絹的織法很簡單,就是經線緯線相互穿插,與編竹筐的感覺類似,普通民戶家用的織機就可以完成。

織法最複雜的布——錦

若要論起複雜,「錦」一定擁有姓名。比起其他布料,「錦」的工藝複雜、織造難度大,是古代最貴重的一種織物。(其實X錦,比如蜀錦、雲錦並不是特定的錦的種類,而是根據產地劃分的。)

想要織錦,普通的織機是做不到的。 這個時候,就要用到我國古代織造技術的最高成就,出現於東漢時期,盛行於唐代——大花樓織機

中國科學技術館展品——大花樓織機

和普通織機比,大花樓織機能夠織出複雜的、花形循環較大的花紋。

與此相對的,它的製造工藝也十分複雜,需要織工和提花工合作操縱織機。

↓↓

古代「織女」憑藉聰明的頭腦和靈巧的雙手織出了如此複雜美麗的花紋,那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我們又對紡織做了哪些革新呢?

冰絲、無紡布,不斷革新的現代紡織

現代的紡織,用機械代替人力,產量高、速度快,多複雜的花紋都不是問題。

除了在紡織方式上,現代紡織工藝對於紡織材料也進行著不斷的革新。

冰絲作為近年來的新興材料,在夏天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這種纖維的吸溼性、透氣性比普通粘膠纖維更好。

與其他纖維相比,冰絲的含溼率最符合人體皮膚的生理要求,因此具有光滑涼爽、透氣、抗靜電等特點,還同時具有比較好的保型性和懸垂性。

除了織成的布料,還有一種「布」很特殊,那就是今年因口罩而大熱的——無紡布

無紡布也叫「不織布」,它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紗線交織、編結在一起,而是將纖維直接通過物理的方法粘合在一起的,剪裁和縫紉都非常方便,質輕容易定型,還能抗菌,而且沒有一根線頭哦~

從古代織女到現代織機,紡織技術的發展讓我們身上穿的衣服越來越多樣,生活也因此多了許多不一樣的色彩。

今天何不學一下勤勞智慧的古代女神——織女,親自體驗一下紡織的樂趣呢?

創作:中國科技館新媒體團隊

審核:王國義 新媒體團隊特邀專家

相關焦點

  • 七夕乞巧節:姑娘們過節的時候 男人們在幹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七夕乞巧節:姑娘們過節的時候 男人們在幹什麼? 我國古代有拜月的習俗。但我們熟悉的拜月活動都在八月十五。 因為八月十五是滿月,而古代認為滿月象徵著團圓。故而,在八月十五的時候,擺下香案,放上各種好吃的,然後像月亮禱告,希望能夠如十五的月亮一樣   原標題:七夕乞巧節:姑娘們過節的時候 男人們在幹什麼?     我國古代有拜月的習俗。但我們熟悉的拜月活動都在八月十五。
  • 七月七日是情人節嗎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有少女節寓意
    眾所周知,每年七月七日是中國傳統的乞巧節,是古代女子特別喜歡的一個節日。演變至今成了男女朋友之間必過的節日,有網友好奇,中國沒有情人節,所以七月七是不是中國的情人節呢?    七月初七,又稱七夕節,乞巧節,是中國的情人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中國民間傳說陰曆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古俗在這天晚上,中國女孩們要穿針乞巧。
  • 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為什麼會成為七夕節的主角
    即使最後能活著回來,也是很多年之後的事了。戰場上不能帶妻攜子,分離和思念在那些年變成常態。此時「牽牛星」和「織女星」已經被描述成了一對很久不見的夫妻,寄託了古人的相思之情。而七夕節和牛郎織女故事的聯繫,也是古人對自然崇拜的產物。
  • 七夕的來歷,什麼時候古人將七月初七定為乞巧節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便是七夕節,這個節日往往是虐單身狗的一天,滿大街的情侶,手捧玫瑰的女生,各種花式秀恩愛,很有人會選擇在七夕的時候求婚或者表白,可能是想藉助七夕這個好日子有個好的兆頭吧。但是有個問題,七夕是什麼時候來的,什麼時候七夕成為情侶們的節日。
  • 七夕節回歸傳統 鹽城50餘名「同袍」著漢服乞巧
    中國江蘇網8月28日訊 拜織女、祭魁星、鬥巧、分食巧果……昨天,在鹽瀆公園,鹽城50多名漢服愛好者集體「穿越」,拜香祭酒重現中國古代七夕的各種精彩活動場景,帶著市民重溫七夕節傳統含義和習俗,一起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 名跡文物裡的七夕乞巧與「拜雙星」
    七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古時女性在這一天有「乞巧」的風俗,故又稱「乞巧節」。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被屢屢提及,唐詩中則有「闌珊星鬥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等名句。
  • 中國古代七夕節風俗知多少
    「七夕」,即農曆七月初七,民間相傳是牛郎織女從鵲橋渡過天河相會的日子,七夕節也稱「乞巧節」,在百姓心中織女是位善良、貌美、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初七當晚,女子,特別是未出閣的女子要向織女「乞巧」,以求也能擁有一顆聰慧的心,擁有一雙靈巧的手。
  • 農曆七月七,七夕節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女兒節」「雙七」「香日」「星期」「巧夕」「女節」「蘭夜」「小兒節」「穿針節」等,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 為何有人說古代的七夕其實不是情人節? 這5首古詩詞告訴你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何有人說古代的七夕其實不是情人節? 這5首古詩詞告訴你 古代的七夕節並不是情人節 七夕節在古代,叫做乞巧節,或者七姐節,唯獨不具備情人節的因素。 為什麼呢? 原因之一:七在數字當中,並不是一個吉利的數字。
  • 乞巧節就是拉拉小手拍拍拖?你錯了
    七月七日,牛郎織女天上鵲橋相會,也是萬千女兒人間乞巧求福的節日。各地祭拜織女的風俗不一。陝西西和縣以唱七娘聞名,南方七夕節以擺七娘、拜七娘為主。粵人重巧夕,「七姐誕」時預備好各種奇巧玩品、展示手工藝製品、擺下香案遙祭牛郎織女,完美展現了嶺南古老乞巧民俗的傳承。鬥巧《直隸志書》中寫道:「七月七日,婦女乞巧。」女子們在乞巧節通過對月穿針、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等多種方式相互比較、一同乞巧。
  • 「七夕節」:從「女兒節」到「中國情人節」
    2020年的「七夕節」要比往年來的晚一些,這是每兩到三年來一次的閏月「搞的怪」。在8月25日「七夕節」來臨前夕,讓我們走近它的「前世今生」。七夕:天上「牛郎織女」相會,民間「女兒節」乞巧「重日」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七夕也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日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 美人對月穿七孔,誰家喜蛛結網圓一一乞巧節
    你抱著花盆直奔王已乙的家宅,剛要抓起銅環敲門,先等一下,不能走正門,古代小說裡描寫的男女私會都是翻牆頭,這裡面的代表人物首推範喜良,當年就是翻牆頭跑去孟姜女家的後花園,才入贅孟家做了上門女婿。你繞到了後院,怎麼有一架梯子立在牆頭?難道有人比你來得還早?你把花盆頂在頭頂,晃晃悠悠地爬上牆躲在房頂上,幸好古代的房子不高,不然摔下去不死也殘廢了。
  • 古時七夕節的習俗之一乞巧指的是什麼 支付寶螞蟻莊園3月23日答案
    首頁 > 部落 > 關鍵詞 > 支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古時七夕節的習俗之一乞巧指的是什麼 支付寶螞蟻莊園3月23日答案
  • 2020年七夕節的習俗由來是什麼?七夕情人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七夕」又名乞巧節起源於中國,是古代一個非常重要的民間節日。七夕節的起源於中國漢代。傳說每年這個晚上,天上的織女和牛郎在鵲橋相會。相傳織女是個心靈手巧的仙女,這一夜,凡間的婦人們便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祈求有美滿姻緣。庭院裡的女人向織女星乞求穿針乞巧,所以被稱為「乞巧」,後來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之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 七夕節怎麼就變成了情人節?它明明是專屬於單身女子的節日啊
    有了牛郎織女完整的愛情故事,也就漸漸地演變出來了七夕節。東晉時期葛洪寫了一本《西京雜記》寫著:「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這也是最早期記錄七夕節的文字。至於為什麼七夕節非要在七月初七?古人對節日時間有一種特別地執著,比如三月三、五月五端午節或者是九月九重陽節,大概是疊字的節日日期更加吉利一些。
  • 詩意七夕進社區 人人乞巧繪布袋(組圖)
    詩意七夕進社區 人人乞巧繪布袋(組圖)發布時間:2020-08-25 15:23:29 Tue  來源:杭州網七夕節在古代時也叫乞巧節,除了牛郎跟織女相會,還有就是男女在這一天可以展現自己心靈手巧的一面。
  • 你好,我是織女,這裡有你的七夕禮物~
    但不管怎麼說,通過這一波神操作,倒是為我們的七夕節又增加了新的討論熱度。七夕節,到底是從什麼時候變成了各大商家竟相爭奪市場的購物節呢?咱還得從七夕節本身來看,農曆七月初七,是傳統的七夕節。大概是由於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關,加上「浪漫經濟」的因素,這幾年,七夕節多了另外一個稱呼:「中國情人節」,不少人過得不亦樂乎。但是......其實七夕並不是我們中國的情人節,你知道嗎?根據記載,至少在漢代,七夕節就已經出現了,至今有兩千年了。「七夕節」其實就是「乞巧節」。
  • 七夕的故事或傳說簡短100字 七夕節由來10字20字30字
    牛郎和織女,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七夕故事版本二(牛郎織女傳說詳細版)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
  • 除了「狗糧」,七夕節還能吃這種「巧果」
    今天是農曆庚子年七月初八,昨天是七夕,大家被一隻孤寡咕咕呱呱亂叫的青蛙刷屏了,在古代,七夕節這天,也有一些講究,大家還是別忘了。據傳,男女戀人們會在這一天互贈禮物、鮮花,到餐廳享用燭光晚餐等方式來慶祝節日。
  •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農曆七月七日
    七夕節·也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牛郎與織女農曆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