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南亞危機:巴基斯坦遭肢解,孟加拉國誕生

2020-12-19 戰爭藝術001

二戰前,世界上有60多個國家,二戰後,國家數量猛增至130多個,到現在,全球已有近200個國家。從趨勢上看,二戰後,世界上的國家數量一直在增加。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大國解體,分裂成若干小國,二是一些地方和民族獨立建國。

南亞政治格局

在南亞次大陸,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國,以前都是一家,直到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和巴基斯坦才分別獨立建國,到了1971年南亞危機,東巴基斯坦又從巴基斯坦獨立,成立了孟加拉國。

1971年的南亞危機,是自印巴分治以來,南亞發生的最重要的歷史事件。這次危機不僅導致了巴基斯坦分裂、孟加拉國獨立,還造成了印度一家獨大、南亞格局失衡,甚至影響了美、蘇、中三大國的全球戰略。

01

南亞危機,始於巴基斯坦內部危機。

二戰之後的印度,猶如一個裝滿沸水的鐵壺,民族主義高漲、宗教紛爭不斷、政黨對立激烈,英國殖民統治者已無力捂住鐵壺的蓋子,只能放棄印度。

1947年,印度總督蒙巴頓搞了一個印巴分治方案,其基本原則是: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地區歸屬印度,穆斯林居多數的地區歸屬巴基斯坦,各土邦歸屬由土邦政權自己決定。

印巴分治

幾百年的歷史遺留問題,肯定不是一個分治方案所能搞定的。果然,印巴分治之後,兩國出現了嚴重的邊界糾紛、教派仇殺以及難民潮等問題。

克什米爾是一個土邦,77%的人口是穆斯林,但統治克什米爾的王公卻是印度教徒,因此兩國都認為克什米爾應該歸屬自己。為爭奪克什米爾,印度和巴基斯坦不惜兵戎相見,由此爆發了以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年10月-1949年1月)和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年8月-1966年1月)。

兩次戰爭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問題懸而未決,積怨越積越深,雙方不約而同地走上軍備擴張道路,期望在下次戰爭中擊敗對方。

印度「維克蘭特」號航母

就在巴基斯坦與印度暗中較勁時,其國內問題也越來越糟糕。

由於當初印巴分治是按宗教信仰人數多寡分的,沒有怎麼考慮地理問題,所以巴基斯坦建國時就被分成了兩部分:西巴基斯坦(以下簡稱西巴)和東巴基斯坦(以下簡稱東巴)。東巴和西巴之間隔著印度,只能通過海運聯繫,有點像美國本土和阿拉斯加。

東巴和西巴

東巴和西巴的關係並不好,雖然兩邊都是穆斯林,但東巴以孟加拉族人為主,西巴則為信德、旁遮普、俾路支族,雙方語言、文化、風俗各異,彼此不是很來感。

另一方面,西巴面積佔全國面積的80%以上,人口為4500萬人,東巴面積佔全國的不足20%,有超過7000萬人口。但是,巴基斯坦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均在西巴,西巴人佔據了政府官員中94%的名額,佔據了軍官中95%的名額。

西巴人主導政府和軍隊的結果就是,東巴的稅收和外匯收入,大部分被用到了西巴的建設上(僅東巴每年出口的黃麻收入就佔巴基斯坦外匯收入的近一半),東巴與西巴的差距越拉越大,此外,巴基斯坦政府不顧東巴的強烈反對,將西巴的烏爾都語定成了巴基斯坦的官方語言,這意味著東巴人(東巴人講孟加拉語)以後在政府中將更加邊緣化。

西巴基斯坦地形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厚此薄彼,必然導致受欺負的孩子心生怨恨,對家庭沒有歸屬感。國家也一樣。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損東肥西,引起了東巴人的心寒和憤慨,分家過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1970年12月,巴基斯坦舉行全國大選,選舉的結果是,在東巴,穆吉布·拉赫曼領導的人民聯盟取得了壓倒性勝利,在西巴,阿里·布託領導的人民黨獲得了勝利。在國民議會291個席位中,人民聯盟獲得了151席,人民黨獲得了81席。東巴人多的優勢顯現出來了。

孟加拉國國父穆吉布·拉赫曼

人民聯盟是東巴人選上來的,自然要代表東巴人的利益。於是,穆吉布·拉赫曼提出了《六點綱領》,要求變巴基斯坦為鬆散聯邦制國家,東巴高度自治,自治政府可擁有自己的軍隊、貨幣和財政大權,聯邦政府只管國防和外交。其實就是分家過。

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黨當然不能同意《六點綱領》。1971年2月,軍人出身的總統葉海亞·汗宣布解散文官內閣,無限期推遲國民議會召開,想以此阻止人民聯盟上臺執政。

穆吉布·拉赫曼見狀,振臂一呼,要求東巴人團結起來,反對總統肆意破壞民主。3月,葉海亞·汗命令軍隊武力鎮壓示威抗議的東巴人,宣布人民聯盟為非法組織。一時間,恐怖氣氛籠罩了東巴上空,到處血流成河。

政府軍抓捕反政府武裝

結果,穆吉布·拉赫曼被政府軍逮捕,人民聯盟其他成員逃到了印度,建立了名為「孟加拉人民共和國」的流亡政府,戰敗的反政府武裝也撤到了印度,在邊境打遊擊。此外,這次鎮壓還造成幾百萬難民,這些難民多信奉印度教,因擔心巴基斯坦穆斯林迫害而逃往印度避難。

葉海亞·汗

02

巴基斯坦的內亂,對印度是個天賜良機。

從表面上看,印巴關係的癥結是克什米爾,實際上不然。爭奪克什米爾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印度的野望是稱霸南亞,控制印度洋,建立大印度聯邦,成為世界性大國。

三哥可不是只會手抓咖喱、隔空飛餅的搞笑大叔,關鍵時候也是會露出獠牙的。

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曾經曰過:印度以它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中間地位不能打動我,我也不相信任何中間地位是可能的。他還說:我們還是潛在的偉大民族和強大國家,這不是我們的什麼野心,這僅僅是個事實。

自尼赫魯開始,印度歷屆政府都沉醉於大國夢中,不能自拔。而在現實中,阻礙印度成為南亞霸主的最大障礙就是巴基斯坦。所以,印度不僅要爭奪克什米爾,甚至還想重新統一巴基斯坦。

尼赫魯

早在印巴分治前,印度國大黨就不認可蒙巴頓提出的分治方案,只是迫於形勢,勉強同意了。在印度看來,巴基斯坦分離出去,極大地削弱了大印度的領土和人口,還給印度樹立了一個不小的敵國,導致印度被東巴和西巴夾著,嚴重影響了印度星辰大海徵途。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後,印度大力發展軍事工業,擴充軍隊,磨刀霍霍,等待時機向巴基斯坦出手。到1971年,印度已經完成了絕大部分的擴軍計劃,陸軍總數達82.5萬人,不少武器實現了自製和仿製,還從蘇聯和西方獲得了大量武器支援,形成了對巴基斯坦的絕對軍事優勢。

由巴基斯坦內亂引發的南亞危機,為印度肢解巴基斯坦提供了絕佳機會。

現在,擺在印度面前的問題,不是軍事問題,而是外交問題。在冷戰背景下,發動戰爭無法繞過美國和蘇聯。從地緣政治考慮,印度打巴基斯坦繞不過中國。只要美、蘇、中不幹涉,印度打巴基斯坦手到擒來。

英迪拉

時任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對此成竹在胸。

英迪拉是尼赫魯的女兒,嫁給了一個叫費羅茲·甘地(非聖雄甘地)的人後,被稱為英迪拉·甘地夫人。此人精明強幹,雄心勃勃,堪稱南亞地區著名狠人,後來甚至被抬升到了「印度鐵娘子」和「印度國母」的高度。

蘇聯是印度的盟友,兩國在1971年8月9日籤訂了《印蘇友好和平條約》,這個條約帶有軍事同盟性質,蘇聯還答應幫助印度擺平聯合國,一旦聯合國作出對印度不利的決議,蘇聯就使用一票否決權。

中國在中印戰爭中曾痛擊印度,又在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大力支持巴基斯坦,是個不可忽視的力量。但是英迪拉分析,這次印巴交戰中國絕對不會出手。蘇聯百萬大軍壓境,國內動亂不已,且正處於恢復聯合國席位的關鍵時期,無力支援巴基斯坦。

至於美國,還在越戰的泥潭中掙扎,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要印度軍隊速戰速決,美國想幹涉也來不及。

越南戰爭

三大國都不會幹涉。但即使這樣,印度也需要一個合理的出兵理由,否則會很被動,容易遭受國際制裁。

於是,英迪拉進行了穿梭外交,訪問西歐、美國、蘇聯,挨個公關。她聲稱,巴基斯坦的軍事獨裁統治和鎮壓行動,造成了900多萬難民,這些難民大多流入了印度,給印度造成了沉重負擔,難民問題是國際性問題,不應該由印度一國來承擔,希望大家勸說巴基斯坦政府收拾爛攤子,否則印度只能採取必要措施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此外,英迪拉還不斷授意軍方給東巴反政府武裝提供軍火,支持它們打遊擊,戰爭越激烈,印度越好在國際上做文章。

巴基斯坦的那些武夫不會搞公關,只會直來直去。英迪拉一番遊說下來,成功獲得了國際輿論的同情和理解。

這樣,阻礙印度出兵的障礙都被一一排除了。

英迪拉與勃涅日列夫

03

印巴分家時,印度人口是巴基斯坦的10倍,經濟是巴基斯坦的6倍,主要工業和礦產也都分布在印度境內。從綜合實力上講,巴基斯坦遠不及印度。所以巴基斯坦獨立後一直在找大哥,以抗衡印度。

50年代,巴基斯坦與美國締結了《巴美共同防禦援助條約》,又先後加入了歐美主導的《東南亞條約組織》和《巴格達條約組織》,這樣,巴基斯坦與西方結成了同盟。第二次印巴戰爭中,正是美國的大力援助,巴基斯坦才與印度打成了平局。

理論上,美國對巴基斯坦的安全負有條約義務,如果美國坐視印度進攻巴基斯坦,那其他受美國保護的國家也會有想法:大哥靠不住。美國的聲威和信譽會縮水。蘇聯也會看到美國的軟弱,進而更加肆無忌憚擴張,形成連鎖反應。

基辛格

此外,巴基斯坦既與美國是盟友,又與中國友好,這使它成了中美關係破冰的最佳渠道,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就是從巴基斯坦轉道去的北京,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是中間人。

中美接觸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共同對付蘇聯,而蘇聯之所以力挺印度,也是為了牽制中國,排擠美國在南亞-印度洋的影響力。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巴基斯坦是聯繫中美兩國聯合對付蘇聯的紐帶。

尼克森非常想支持巴基斯坦,但美國總統並不是一言九鼎,民眾被越戰搞怕了,反戰情緒高漲,而且巴基斯坦政府確實有壓制民主選舉的行為,給美國朝野留下了較壞的印象,國會也反對支持巴基斯坦和徹底得罪印度。

尼克森太難了,巴基斯坦只能靠自己了。

巴基斯坦空軍的強-5攻擊機

此時,印軍總參謀長馬克內肖已經做好了一切參戰準備,靜待11月的到來。11月不僅避開了東巴的雨季,還有大雪阻斷喜馬拉雅山通道,中國沒法出兵。

按照「東攻西防」的戰略,印軍在西巴集結了13個師約30萬人,還有300架飛機,20艘軍艦,以牽制西巴支援東巴。又在東巴集結了7個師約16萬人,以及200架飛機和26艘軍艦,包括「維特蘭克」號航空母艦,兵分4路向東巴發起向心閃電攻擊。

巴基斯坦在西巴投入了約25萬人,以及200架飛機、20艘艦艇,在東巴投入了9萬人,17架飛機。

12月3日,不堪騷擾的巴基斯坦向印度宣戰,當天夜裡印度海陸空三軍出動,向巴基斯坦發動了全面進攻。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南亞危機發展到頂峰。

印度「獵人」式戰鬥轟炸機投彈

在東巴戰場,印軍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掌握了制空權,又切斷了東巴的港口。15日,印軍對東巴首府達卡形成了合圍,16日,東巴宣布無條件投降。

戰後,巴基斯坦被迫釋放了穆吉布·拉赫曼,在印度的支持下,穆吉布·拉赫曼在東巴成立了孟加拉國。要不是美國出動企業號航母戰鬥群到孟加拉灣遊弋,警告威懾印度,巴基斯坦恐怕連西巴和克什米爾也難以保住。

失去東巴,意味著巴基斯坦失去了60%的人口,50%的外匯儲備,以及20%的稅收。實力大幅度下降,已難以阻擋印度稱霸南亞次大陸。

1971年12月16日,巴基斯坦的尼亞齊少將

此後的歲月裡,印度為邁向世界性大國,開始進行核試驗,巴基斯坦為抗衡印度,也極力發展核武器。1998年5月,印度進行了5次核試驗,巴基斯坦則以6次核試驗作為回應,雙雙邁入有核國,世界為之震驚。

現在,巴基斯坦已向孟加拉國道歉,二者的歷史結早已解開,但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歷史結依然沒有解開,邊境對峙和衝突經常上演。

印巴士兵對峙較勁

【參考資料】

《美國與1971年南亞危機》

《1971年南亞危機與蘇聯的政策與反應》

《第三次印巴戰爭及其對大國關係的影響》

《中美未能阻止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的原因探析》

《淺談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國關係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印度虎視眈眈,孟加拉國用「人海戰術」應對,如今窮上加窮
    文丨九品史書郎(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南亞大陸兩千年來都不是平靜的地方,各種外敵入侵是這個地方文明史的主旋律。孟加拉國本就是地緣鬥爭的產物英國人撤離之前,在南亞次大陸北端分出了一個巴基斯坦,分別為西巴基斯坦、東巴基斯坦、東邊的巴基斯坦也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國,是西巴基斯坦的一塊飛地。英國人是想留下個大麻煩,印度也不甘示弱。
  • 印度政客給莫迪抽鞭子:拆除「柏林圍牆」,合併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印度獲得獨立後,印度的歷屆領導人,均試圖將印度建設為南亞實力最強,且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超級強國。其不僅揚言要統治印度洋,而且對陸上擴張的行動也一直沒有中斷。日前,印度一位政客深受此戰略思想的影響,口出狂言,語出驚人,聲稱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三國應該拆除三方之間的"柏林圍牆",將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三個國家合併在一起,從而建成一個更為強大的國家。
  • 印度消滅巴基斯坦需要幾天?莫迪給出了答案:只需10天
    莫迪在新德裡進行的一場活動中戴上了慄色的國家學生軍團棒球帽進行了演講,他說,「印度在他的領導下擁有了『年輕思想』,在2016年和2019年,印度軍隊發動對克什米爾武裝分子的攻擊行動中完全可以證明這一點。」他強調:「印度正是利用這一『年輕的想法』,對巴基斯坦進行了精確打擊,在恐怖分子的家園襲擊了他們。」
  • 被上帝詛咒的地方:1.6億人口的孟加拉國,為何成為亞細亞孤兒?
    1947年印巴分治,西孟加拉從孟加拉邦中分離出來,成為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也就是著名港口加爾各答港所在的那個邦。東孟加拉則成為後來的東巴基斯坦,也就是今天被稱為「亞細亞孤兒」的孟加拉國。東西孟加拉之間存在分歧,東孟加拉地區與巴基斯坦之間也存在分裂現象。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獨立,此時東孟加拉地區還屬於巴基斯坦,當時稱為東巴基斯坦。1971年,東巴基斯坦在加爾各答宣布獨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 巴基斯坦首都是哪裡?去巴基斯坦旅遊注意什麼?巴基斯坦的冷知識
    截至2017年1月1日,巴基斯坦的人口估計為194,931,848人。在面積88913平方公裡的地區,它是世界上第36大的國家。伊斯蘭瑪巴德是巴基斯坦的首都。人口200萬,是巴基斯坦第十大城市。伊斯蘭瑪巴德建於20世紀60年代,以取代巴基斯坦首都喀拉蚩。
  • 三個國旗圖案幾乎一模一樣的國家:日本、孟加拉國和帛琉共和國
    因此「太陽」在日本國民心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據說日本就是由太陽神所創造的,日本天皇是太陽神之子,太陽旗就是來源於此,而太陽旗正式作為日本國旗是在1870年。日本東京孟加拉國:千河之國孟加拉國是一個位於亞洲南亞地區的沿海國家,孟加拉國東北西三面都與印度接壤,南部瀕臨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國土面積約為14.75
  • 印度欲大國崛起稱霸南亞7國,卻對斯裡蘭卡束手無策
    印度自恃面積體量是南亞7國面積之和1.4倍,遂妄言小國註定滅亡,欲將南亞7國(巴基斯坦、不丹、尼泊爾、錫金、孟加拉、馬爾地夫、斯裡蘭卡)重新整合納入昔日英屬印度版圖,以成就印度有聲有色大國夢想。自此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印度一直不遺餘力對南亞諸國露出霸權獠牙。
  • 推土機批量發往孟加拉國 中聯重科土方機械走俏南亞市場
    產品將交付給「一帶一路」沿線孟加拉國客戶,助力當地公路、橋梁、港口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此次推土機產品批量出口南亞,標誌著中聯重科土方機械在當地市場認可度持續攀升,中聯重科土方機械在南亞市場的新局面也將全面開啟。
  • 俾路支省:巴基斯坦面積最大的省,為什麼有獨立的傾向?
    然而,南亞在歷史上經過雅利安人、阿拉伯人、突厥人等異族的統治後,民族成分儼然十分複雜。宗教信仰並非這些民族和諧共處的理由,伊斯蘭國家(巴基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中間隔著一個印度,就是簡單粗暴劃分下的產物。
  • 俄大批反恐精英閃現南亞,巴基斯坦全力配合
    因為就在不久前,巴基斯坦曾公開指控印度支持恐怖主義,扶持武裝分子騷擾巴基斯坦,如今俄羅斯派遣了大批反恐精英前往南亞,巴基斯坦也全力配合,儼然一副要重拳打擊印度扶持的恐怖分子的態勢,那麼印度又是否敢公開支持恐怖主義呢?
  • 印度一官員語出驚人: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應「合併成一個國家」
    (原標題:印度一官員語出驚人: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應「合併成一個國家」)
  • 「午夜之子」們降生70年:南亞作家們如何談論印巴分治的血腥歷史
    1947 年,德裡的一個難民營巴尼亞昌(Baniachang)是錫萊特(Sylhet)地區的一個村莊,我的父親就是來自那裡。1947 年,那條村子成為東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今天,在東巴基斯坦 1971 年分裂以後,村子屬於孟加拉國。
  • 印度官員再放雷人言論:「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應該合併為同一...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印度新德裡電視臺(NDTV)11月23日報導稱,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內閣部長納瓦布·馬利克此前一天在記者會上語驚四座,稱自己所在黨派歡迎「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合併成一個國家」,並聲稱「喀拉蚩(原巴基斯坦首都)成為印度一部分的那天終將到來」。
  • 穿越時空的對話 「美美與共——中國與南亞青年吟詩誦文」雲上活動...
    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雲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九屆中國-南亞國際文化論壇之「美美與共——中國與南亞青年吟詩誦文」第一期視頻活動上線。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林松添大使為此發來寄語。林松添寄語林松添表示,很高興舉辦以詩會友活動,讓大家共同分享亞洲文化和詩歌的無窮魅力。
  • 世界農業區域劃分:東南亞與南亞農業區,農業的特點及發展
    根據國際地理聯合會農業類型學專門委員會的研究成果,全世界劃分為十大農區類型,它們是:非洲撒哈拉以南農業區、北非西亞農業區、東南亞與南亞農業區、拉丁美洲農業區、西歐北歐南歐農業區、北美農業區、澳大利亞與紐西蘭農業區、東歐與西伯利亞農業區、中亞農業區、東亞農業區。本次為大家介紹的是東南亞與南亞農業區的簡單情況。
  • 手刃恩主,又遭暗殺,巴基斯坦總統齊亞·哈克,是個獨夫民賊嗎?
    齊亞·哈克將軍一、軍中另類齊亞·哈克出身低微,來一個自耕農(阿拉因)家庭,1944年加入印度英軍,踏上了持續一生的軍事生涯。當時的南亞大陸,英國人是當仁不讓的BOSS,所有種族都得躺著挨捶。阿里·布託二、手刃恩主阿里·布託是巴基斯坦人民黨的創始人,1971年底就任巴基斯坦總統。
  • 孟加拉國GDP有望年增1.5%,印度不開心了
    據悉,全長為7.7公裡的帕德瑪大橋位於孟加拉國南部,不僅是連接中國和東南亞泛亞鐵路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交通支點工程,被當地民眾稱為「夢想之橋」。從這一稱號裡即可看出,孟加拉國人民對帕德瑪大橋懷有無限憧憬與期盼。
  • 印軍是如何閃電般將東巴地區從巴基斯坦分離出去的
    1971年,東巴基斯坦地區(現孟加拉國)局勢動蕩,近1000萬難民湧進印度避難,他們急需糧食援助——那時許多印度本國國民都吃不飽飯,哪有糧米供養這些難民呢?不過,這不是印度高層首要想到的問題,當時,印度軍方高層認為:「這是肢解巴基斯坦的最佳良機。
  • 印度,南亞次大陸面積最大的國家?所處的位置了解一下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面積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裡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印度的總面積將近300萬平方公裡,人口已經超過13.5億,也算是人口非常密集的國家了。
  • 北京有家南亞菜館,香料豐富不浮誇
    一直對南亞菜系滿懷憧憬。最近中式餐館推介的不少,偶爾換換異域風情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次探訪的異域食肆取名「魔性」,叫做汗吧吧(Khan Baba),主打巴基斯坦、印度菜系,坐落於北京五道口展春園西路薊鑫大廈北側2層。它在我的美食探店清單中早已存在許久,如今正好一探究竟。當這個招牌映入眼帘之時,著實讓我震了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