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鏡雲攝影展:醫護人員摘下口罩的一瞬間很美

2020-12-22 新京報

6月29日下午,「疫·鏡——國際抗疫影像紀實」雲攝影展,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在北京完成了開幕儀式。

2月中旬,人民畫報社的四名記者深入疫情中的武漢,參與拍攝了4萬多幅醫護工作者的肖像作品。看到這些珍貴的記錄資料後,中國外文局和人民畫報社共同策劃,向世界各地的攝影工作者發出邀請,舉辦了這次以全球抗疫為主題的展覽。

最終,展覽收錄了來自27個國家的一百多位攝影師的作品。中國外文局國際合作部主任姜永剛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即使在影像爆炸的資訊時代中,這次影像展在匯集各方疫情信息、跨國家跨領域的意義上,依然可稱為首創。」

展覽將以在線方式持續6個月,呈現媒介分為移動端、電腦端和社交媒體端三種。內容包括五個單元:「突如其來,全球暴發」、「生命至上,人間大愛」、「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經濟停擺,經濟下挫」、「提振復甦,勇敢前行」。

瀏覽展覽內容,從裡約熱內盧為醫護工作者舉行的大型彌撒、到墨西哥伊斯塔帕拉帕區正在消毒的工作人員、再回到中國人所熟悉的忙碌的武漢醫務工作者,這些照片不僅喚起了觀眾身處疫情泥潭時的記憶,而且拓寬了對災難中其它角落的想像。

以下是新京報記者與中國外文局國際合作部主任姜永剛、人民畫報社總編輯李霞、展覽編輯兼人民畫報社採訪中心主任段崴的對話:

「疫·鏡——國際抗疫影像紀實」雲攝影展界面。

挑選參展作品的標準是否能引發共情

新京報:為什麼要舉辦這次展覽?

姜永剛:春節疫情漸起的時候,人民畫報社就在策劃拍攝活動,到了武漢疫情最嚴重時,人民畫報社的四位攝影記者逆行出徵,參與拍攝了4萬多名醫護工作者的肖像作品。我們做這個展覽,一方面是為了記錄下這個時代;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搭建一個平臺,讓攝影記者們在疫情期間的努力被展示出來,通過這些影像凝聚更多的共識和力量,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

李霞:直到現在,全球新冠肺炎病人數量依舊在每日上升,我們希望通過展覽給所有人一個情緒的出口,用影像來承載人類共同面對災難時的精神力量。

新京報:你們挑選參展作品的標準是什麼?

姜永剛:我們挑選的標準是作品是否能讓人共情,是否能引發大家在面對疫情時的一些共同感受。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不同的作品來反映疫情發展的不同階段和產生的影響,比如對經濟、社會、城市生活的影響。這些作品合在一起,最好能展現疫情發展的整體脈絡和面貌。

我們還希望作品可以展現人性的光輝,讓我們從中看到危難之中一個個普通個體發出的人性光輝。所以這次選擇的照片,大多是展現普通人最良善的一面、人們與疾病的關係、災難中的一些細節等等。

2020年4月4日,中國武漢。大街小巷行人佇立默哀,舉城深切哀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攝影 陳建

新京報:為什麼要採取雲展覽的形式?

姜永剛:由於疫情原因,出於避免聚眾的考慮,也因為外文局原計劃的許多國際交流活動不能如期舉行,我們因時制宜,選擇了在線上展出作品。同時,雲展覽可以實現跨地交流,面向全世界的普通觀眾。

除此以外,雲展覽還有很多其他的優勢。首先,雲展覽有很強的動態性,疫情數據每天都會更新。其次,雲空間是無限的,如果有新的合適的作品出現,我們可以隨時往展覽中添加。相較而言,線下展覽更受場地約束。最後,在雲展覽中,多語種之間的翻譯更容易實現。線下展覽一般只有中英文兩種語言的介紹;而在這次雲展覽中,我們還準備了西班牙文、韓文、義大利文等版本的說明文字,照顧到全世界的觀眾。

2020年4月12日,巴西裡約熱內盧。著名的基督像被燈光照亮。當日,裡約熱內盧舉行大型彌撒,向巴西抗疫的醫護人員致敬。攝影 布達·門德斯(Buda Mendes)

「我被那幅新生嬰兒的圖片打動」

新京報:參展作品中有哪些特別觸動你?

姜永剛:在展覽的揭幕儀式上,我不止一次地落淚。尤其是看到有一張照片,醫護人員託起剛剛出生的嬰兒,窗口的光線落在兩個人的身上。你會感覺到,在那樣一種艱難的環境下,醫護人員不僅要照顧病人,還要做新生兒的臨時媽媽,這其中的溫情讓人感動。

2020年3月16日,中國武漢。兒童醫院新冠肺炎隔離病區,新生兒內科護師哄著患兒,做起了臨時媽媽。攝影 潘松剛

李霞:大家不是常說嘛,小孩、女人和狗,是觸及人們心靈最柔軟處的三要素。我被那幅新生嬰兒的圖片打動。通過這些作品,你會感覺到,人類一直保存著新生的希望。另外一幅打動我的是墨西哥攝影師的作品,四個盲人為了保持距離而互相搭著肩膀,走在疫情中的大街上。通過這幅照片,可以看到弱勢群體在災難中是如何互助的,這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鼓勵。最後你會發現,打動你的不是專業性,而是人性。

2020年4月16日,墨西哥墨西哥城。四名盲人行走在歷史中心區,並請求行人們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攝影 馬爾克·佩拉埃斯(Marco Peláez)

段崴: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秘魯安第斯通訊社的一位記者,從樓頂上拍攝的空空蕩蕩的大街。我想起我當時拍攝武漢疫情的時候,武漢鸚鵡洲大橋上沒有人、沒有車,你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城市生病了。那個時候,真的是這個城市的空氣都會讓你心疼。但是,你又會覺得,在這些空無一人的街道中,有一種特別隱忍的存在。雖然大家會恐慌和焦慮,但同時也都在想辦法面對困難。秘魯記者的這幅照片可能就技術而言不是最好的,但是真正經歷過的人,就會明白照片背後攝影師想表達的意思。

還有一種感覺叫感同身受。比如,攝影師肖藝九拍攝醫護人員將病人轉移至火神山醫院。他們穿過的那條通道我也走過,我知道穿著防護服走過那條通道是什麼感覺:身上裝備的壓力,呼吸困難,視野不清晰...... 它會讓你想起每一張照片的得來都是很不容易的。

2020年2月4日,中國武漢。醫護人員將新冠肺炎患者轉運至火神山醫院病房。攝影 肖藝九

新京報:中外攝影師在記錄疫情時有什麼共同之處?

姜永剛:在疫情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被反覆提到。雖然中國和其他國家經歷的疫情時間點不同,但是我們一直在彼此溝通、扶持。中國疫情剛開始時,中國外文局及所屬機構收到了來自全球各地合作機構的260多條慰問;現在,中國正在為其他國家提供支援和鼓勵。不管是中國還是外方的攝影師,他們都記錄到了疫情下個人的犧牲和努力。在這些照片裡,你不用附著任何理念和價值觀,就可以體會到它傳達的情緒。

「他們摘下口罩的一瞬間很美」

新京報:你作為前線攝影師,有哪些作品入選了這次展覽?

段崴:我拍攝了內蒙古醫療隊摘下口罩的一瞬間。因為平時工作時需要嚴格防護,而且醫護工作者來自不同的醫療機構,他們戴著口罩時通過眼神的交流還能彼此熟悉,摘了口罩反而互相不認識了。我覺得他們摘下口罩的一瞬間很美,那真的是一種人性的光輝在閃耀。

還有一幅在火神山醫院ICU病房裡拍攝的作品沒入選,但我印象很深刻。有一個新冠肺炎患者,一度病情非常嚴重,但我們去的時候,他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精神狀態不錯。那天查房的是空軍軍醫大學的張西京醫生,病人見到張醫生就豎起了大拇指,一直在誇醫生厲害,沒有他們我們就不可能活下來。當有一個人從死亡線上把你拉回來,你真的和他之間會產生這種過命的關係。作為攝影師,我情不自禁地被這種情緒打動,於是就記錄下了這一瞬間。

2020年3月12日,中國武漢。內蒙古第六批援鄂醫療隊合影留念。他們支援的是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呼研所的抗疫工作。攝影 段崴

新京報:在疫情一線拍照有什麼特別的經歷嗎?

段崴:我們在醫院裡拍照都是盲拍。我本身近視要戴眼鏡,再加上護目鏡和面屏,而且一會兒護目鏡裡就會起霧,就幾乎什麼也看不見。我們拿保鮮膜把相機裹起來,儘可能地讓對焦點在畫面中間,然後就是靠著感覺半按快門來對焦。因為整個鏡頭都被纏起來了,所以也沒辦法調焦。我那個24-70毫米的鏡頭,最後就一直當成24毫米的鏡頭在用。

我們一次跟拍工作是4個小時左右,也就是護士一個班的時間。每次工作結束後,整個人就像出現高原反應一樣,頭暈噁心。而且,從汙染區裡出來,需要洗澡消毒,需要換掉全部的衣服,從頭到尾要耗掉六七個鐘頭,體能消耗非常大。

李霞:我們社的另外一位攝影陳建在疫情期間也去了武漢。有一天,他在超市遇到了一個本地人很大聲地給家裡人打電話,說超市開了,還有很多東西之類的。這個記者一開始特別驚訝,覺得一個人逛超市都能這麼興奮是很不可思議的。後來他才反應過來,這是因為武漢人已經禁足很久、遠離城市生活很久了。

2020年1月31日,中國武漢。一名佩戴口罩的男子行走在長江大橋上。攝影 無畏

新京報:對於疫情之中和疫情之後的社會,這次展覽想要傳遞怎樣的信息?

李霞:我們希望把抗擊疫情的勇氣和能量,傳遞給全世界依然還在和病毒鬥爭的人。雖然現在中國已經基本走出疫情的陰霾,但是這次展覽依然可以對疫情之後的我們說話。當全人類處在災難之下的時候,你才會發現互愛和和平是多麼寶貴。當人類無法阻止自然災害降臨的時候,我們只能儘自己的力量與之抗衡。我們希望人們在看到這些照片的時候,在回顧災難過程的時候,可以意識到好好活著是最重要的,因此要珍惜愛與和平。

新京報記者 李昀

編輯 王婧禕 校對 李立軍

相關焦點

  • 蓋爾加朵分享武漢醫護人員摘口罩視頻 神奇女俠說什麼
    蓋爾加朵分享武漢醫護人員摘口罩視頻 神奇女俠說什麼  神奇女俠扮演者蓋爾加朵今天發了一段關於武漢方艙醫院貴州醫護人員集體摘口罩露笑臉的視頻。她說:「這個視頻多麼振奮人心!讓我們團結起來,呆在家裡,遵循指導方針,這樣我們就能互相保護好。不久的將來,整個世界都會摘下口罩。讓我們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去反思,愛護,和追夢。
  • 武漢戰記42|你們摘下口罩的樣子真美!戰「疫」女神的「三八節...
    該醫療隊131名隊員全部來自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其中女性醫護人員103人。  她們在家是女兒,是母親,是妻子,來到戰「疫」一線,她們是戰士,是天使,是「超人」。她們剪掉長發,以防護服和愛與責任為盔甲,她們是醫療隊的絕對主力。截至3月7日16時,她們累計救治患者85人,治癒出院23人,現在在院患者 52人,其中重症患者 44人,危重症患者6人。
  • 「王濟生詩歌」當你摘下口罩——致援鄂抗疫凱旋的齊魯白衣戰士
    當你摘下口罩—— 致援鄂抗疫凱旋的齊魯白衣戰士當你摘下口罩,那是春天明媚的陽光燦爛!當你摘下口罩,那還是一張張稚嫩的笑臉。你沒有"宅"在家裡度過悠閒,卻挺身衝向人民需要的最前線!"昨天你呵護我,今天我們衝向前!"
  • 這份醫護人員的「抗疫戰記」,太美
    這份醫護人員的「抗疫戰記」,太美 2021-01-09 13: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珀芙研緊急馳援抗疫一線 解決醫護人員口罩臉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災難面前,廣大醫衛戰線的工作者挺身而出,奮戰「疫」線,上演了「最美逆行」。然而,長時間與疫情的決戰,醫務人員在與病毒搏擊,與時間賽跑,給患病的人們築起健康的防線之時,他們的臉頰卻被口罩和護目鏡壓傷、勒到破皮。為此,專業功效性護膚品牌珀芙研,火速支援抗疫前線。
  • 雅漾、美帕、相宜本草等品牌向醫護人員捐助護膚品
    奮鬥在戰「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等長時間佩戴長時間佩戴醫用口罩、防護鏡、手套等易造成皮膚損傷,為保證其肌膚安全,多個美容品牌進行了產品捐贈。長時間佩戴醫用口罩等易造成肌膚損傷8小時不吃不喝,長時間佩戴醫用口罩、防護鏡、手套之後,醫護人員臉上留下的深深痕跡震動了大家的心,「口罩戴久了,鼻梁、顴骨、耳部等骨性突出部位很容易會產生一些機械損傷。」
  • 「當我們摘下口罩,看到彼此勝利的微笑」——重慶對口支援孝感市...
    新華社重慶2月25日電 題:「當我們摘下口罩,看到彼此勝利的微笑」——重慶對口支援孝感市抗擊疫情紀實 新華社記者趙宇飛 2月10日,國家統籌安排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漢市外的16個市州及縣級市。
  • 閃電直擊|山工藝師生創作宣傳畫 致敬湖北「疫」線醫護人員
    通過新聞的報導,他們了解到了醫護人員的所思所想。他們想讓這些「逆行者」的身影,更加深刻地映入在大家的腦海裡。「醫護工作者是救人於病疫危難、救人於生離死別的英雄。但他們也是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的普通人,會想兒女依偎,會有疲憊和牽掛,他們的付出更令人感動。」
  • 攝影記「疫」丨從「橘子口罩」到機場尋親,錢捍「眼」中山東抗疫的...
    客廳、臥室、陽臺、小區、商場就是他的抗疫「戰場」,他用特有的視角觀察,通過敏銳的影像捕捉,保存下山東人抗擊疫情的歷史片段。6月中旬,《面對:錢捍抗疫生活影像日記》攝影展在山東美術館正式開幕。錢捍的100幅攝影作品陳列於此,冷靜、客觀地向觀眾展現疫情瞬間。「抗疫生活日記」分成遞進的三個段落,當疫情形式嚴峻,群眾焦慮不安時,他將鏡頭對準臨近的普通人。
  • 戰「疫」 中小學生徵文:《致醫護人員的一封信》
    同舟共濟 全民戰「疫」 山東省中小學徵文大賽小學組徵稿展示:作品:《致醫護人員的一封信》作者:濱州市陽信縣金陽街道中心小學五年級 劉寶津在這抗疫攻堅的關鍵時刻,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要怎樣才能為社會減少些負擔呢?在不得不出門的時候,我希望廣大朋友們都能像我一樣戴口罩出門,回家之後立即銷毀口罩,並用消毒液好好洗手。出去的時候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儘量找人少的地方走。這樣就能減少感染的可能,也算是為抗擊疫情做出了自己的一點點貢獻。
  • 上海戰「疫」醫護分享「逆行」故事 青春真情書寫最「美」告白
    9組戰「疫」醫護人員,有的來自援鄂一線,有的戰鬥在上海各地…… 在分享中,他們有的感謝老師,從三尺講臺到並肩戰友,學生因為老師改換了專業,爾後又與老師相遇在一線戰「疫」戰場,共抗病魔,別樣緣分使人感慨;有的感謝戰友,戰「疫」期間,並肩作戰,互相打氣,回來才在社交網絡看到戰友們的長相,盼望著能夠再聚一次餐,戰鬥友誼讓人動容;有的感謝親人,
  • 壹點號大咖錢捍抗疫生活影像攝影展開展
    我們聚焦前線醫護,歌頌他們的英雄故事,殊不知,在這場全民戰疫中,每個平凡人都是英雄。攝影家錢捍把鏡頭對準了普通人,100張照片,100個故事,共同譜寫和定格了山東人抗疫的珍貴歷史片段。6月13日,《面對:錢捍抗疫生活影像日記》攝影展在山東美術館開幕。
  • 化妝品國牌向一線捐贈物資修護醫護人員「口罩臉」「酒精手」
    最美逆行者們在救護一線長時間佩戴口罩而產生面部泛紅、瘙癢、敏感不適等「口罩臉」問題,那些照片牽動著我們的心,也引起了我國化妝品集團伽藍集團JALA工作人員的關注。伽藍集團JALA此前已向武漢紅十字會捐款500萬元,用於支持武漢地區抗疫救災工作。在疫情爆發後,伽藍第一時間向位於抗疫前線的武漢協和醫院捐贈了2000隻醫用KN95口罩,同時啟動了全球採購,在新加坡、韓國、日本、法國、印尼等地尋購口罩等醫用物資,並捐贈5000隻KN95口罩給上海瑞金醫院。
  • 「地評線」香山評論:自帶正能量的「戰『疫』醫護表情包」
    近日,由武漢江漢開發區方艙醫院所擁有的戰『疫』醫護表情包悄然吸睛。曾經看著醫護人員穿著「一層不染」的防護服來回奔走,在「狹窄」的艙內鏗鏘步履,成了患者眼裡最美麗的一道風景線,而今貼上醫護表情包的防護服,仿佛每時每刻都在為患者加油,同時對醫護人員自己來講,好像再說「疫情還沒有結束,同志仍需努力。」「早點休息」「適度鍛鍊」「戴口罩」,既是關心艙內病友,也是彰顯醫護人員「救死扶傷」的責任擔當。
  • 「守護天使」孫瑩瑩:你摘下口罩的樣子真美!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許多醫護人員奔赴一線,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健康。所有的工作人員在接到命令後,迅速行動起來,對於他們來說,這場戰「疫」的號角才剛剛吹響。從一開始的磨合到慢慢地熟悉,再到建立感情,醫護人員耐心與病人溝通,緩解他們焦慮的情緒。
  • 北京站摘口罩救人的女醫生,你摘口罩的樣子太美了!
    這兩天,一段短視頻在網絡上熱傳——12月8日晚,在北京站候車室內,一名中年男子候車時突發急病,3名旅客自發加入搶救行列,更有一位女醫生摘下口罩,為患者進行人工呼吸,幫患者搶回了一線生機。這一幕被旁觀者拍攝下來,發到網上,溫暖了無數網友。
  • 方艙醫院領舞護士孫夢婕:「等摘下口罩那天,讓我們看到彼此的微笑」
    方艙醫院領舞護士孫夢婕:「等摘下口罩那天,讓我們看到彼此的微笑」 2020-02-17 0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護最美逆行者,強生再伸援手支援抗疫一線醫護人員
    守護最美逆行者,強生再伸援手支援抗疫一線醫護人員 2020-03-01 13: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抗擊疫情·隴原有情」紀實攝影展在蘭州展出
    為充分展現疫情期間醫護人員捨生忘死的奉獻精神、向奮戰在抗疫一線各領域幹部群眾致以崇高的敬意,5 月 22 日,由城關區文體和旅遊局主辦,城關區文化館、張掖路管理辦、區攝影家協會承辦的城關區 " 抗擊疫情,隴原有情 " 紀實攝影展在張掖路開展。
  • 東莞「白衣戰士」摘下口罩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其實在東莞即便是病毒,也阻止不了醫護人員為患者服務的心。昨天上午,市中醫院醫生戴上口罩、眼罩,為病人診療。這份外賣,溫暖了醫護的心!昨天晚上,市水鄉中心醫院醫護人員收到了一份特別的外賣,是核酸檢測結果兩次陰性後高興出院的殷先生點的,放下了心頭大石的他給隔離病區內的醫務人員「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