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過去與現在,痛苦而不可思議的「第二次初戀」的故事」,是《知曉天空之藍的人啊》(以下簡稱《天藍》)的宣傳語。
《天藍》的故事圍繞居住在秩父市中的相生茜和相生葵兩姐妹展開,她們的父母在十三年前因為意外而喪生,姐姐茜為了照顧妹妹,放棄了跟男友慎之介一同去東京的約定,選擇留在小城就職並照顧葵。
而在多年後,慎之介跟隨著名歌手一起回到秩父,但與此同時妹妹葵面前卻出現了另一個「慎之介」,跨越時空來到現在的18歲「慎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故事。
岡田麿裡擔任編劇,女主和女二的姐妹設定,再加上上映前不少媒體宣傳的「不可思議的四角關係」,很多人都認為《天藍》將是一部「貴圈真亂」,讓人「胃痛」的作品。但這一次,岡媽並沒有在《天藍》裡展現太多的「藥力」。
小圈子中的複雜人物
《天藍》和《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見到的花的名字》(以下簡稱《花名》)、《心靈想要大聲呼喊》(以下簡稱(《心喊》))都是以埼玉縣秩父市周邊為舞臺所創作的故事,因而被稱為「秩父三部曲」。提到這三部作品,它們的核心製作團隊「超和平Busters」是繞不開的話題。
在《天藍》上映之後,新海誠曾發推表達了對這部作品和「超和平Busters」的讚美:「長井龍雪監督指導的《天藍》是一部非常讓人心情舒暢的電影,一定有很多人會覺得『這是我為而拍的電影』。長井先生、田中先生、岡田女士3人清楚地表達了只有他們才能做出來的東西,從《龍與虎》開始,他們就是我所憧憬的對象。」
只有「超和平Busters」才能表現出來的東西是什麼?從「秩父三部曲」來看,是對角色心境與感情細緻的描寫,對糾結的人物關係,人物之間交流、對抗的描寫。
他們最擅長的,就是製作人清水博之想做的「一部可以動搖人心的青春故事,一部能夠讓觀眾悲傷流淚的動畫電影」。
像大多數岡田麿裡擔當系列構成或編劇的作品一樣,《天藍》講述的是在一個小團體,即一個小圈子內的人物之間發生的故事。這也是岡媽最擅長的,講述一個小圈子中成員的複雜關係以及他們的情感碰撞。
女主相生葵是一個極為率直的少女,她的行動和語言都不會經過太多的思慮,一想到就會立馬施行,這也讓她顯得並不討喜。
她會在誤會同學大瀧千佳和慎之介發生了什麼關係後,激烈地指責千佳。
也會在知道兩人什麼也沒發生後,立馬當面道歉。
她也有著纖細的少女心思,在意識到自己對穿越時空出現的慎之所產生的情愫時,也表現得害羞,下意識去隱藏自己的感情,在意自己和慎之的距離。
但是率直的性格讓她對於情感的表達也更為直接,在被千佳詢問是否喜歡慎之時直接說出「對,我喜歡!」面對慎之,葵更是直接說出自己的全部戀心。
葵就是這樣一個真實而略顯莽撞的女孩,但這種以自我想法為中心的生活方式,也導致了她在判斷時,受到只能接受到局限性信息的影響。她對幫助老道還是慎之介的想法變化,還有對茜的誤解,也是由她的性格而導致的。
與葵相反,姐姐茜則是一個安靜、溫和的人。無論在與慎之介重逢時,還是面對葵的惡語相向時,她都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
這種性格也讓她把一些話藏在了心中,沒有表露出來。獨自撫養妹妹的艱辛,心裡對慎之介的期待,她都沒有說出口。
她也是一個堅強、獨立的女性,在電影中她為數不多情緒波動的場景,有一個就是老道故意邀請慎之介所在的樂隊,想讓她與過去做了結,她有些生氣地說道:「至今為止的人生,都是我自己選擇,自己決定的,我從不覺得自己受到他人擺布。」
18歲的慎之,就像一個小太陽,樂觀,心懷夢想,相信什麼都能靠努力完成。對待他人,特別是葵,他總是傳達著積極的信號,鼓勵著葵,這也導致了葵最後喜歡上他。
面對著搞不清狀況的時空穿越,他也迅速適應了情況。所以即使是面對著未來完全不同於相信中的「自己」,慎之也能激勵他繼續前行。
31歲的慎之介被生活磨平了稜角,為了夢想去東京闖蕩,但受限於現實逐漸放棄逐夢,用「已經努力過了」的藉口麻痺自己,混沌地過著日子。
他對事冷淡,對人刻薄,像是一個失去夢想的大叔。
不過他的心中依然有一點殘存的夢想火種,他聽到青年時喜歡的歌曲《犍陀羅》時的反應,也為他之後破繭而出埋下了伏筆。
這四個角色就是《天藍》所聚焦的小圈子,每個人都特點鮮明,又有著糾結和反差的一面。
岡田麿裡善於表現細緻情感的特長,在製作這種小範圍群像劇時發揮的淋漓盡致。例如著名的「胃痛」動畫《真實之淚》和《來自風平浪靜的明天》,都是聚焦於一個固定小圈子中的情感糾葛,都達到了讓人印象深刻的結果。提到「貴圈真亂」和「胃痛」的動畫,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這兩部作品。
《天藍》的故事乍看起來也有「貴圈真亂」的感覺,但實際觀看時並不會讓人有這樣的感覺。人物有著情感間的糾葛,但並沒有情感上的劇烈衝突。
所以比起事前媒體的宣傳,作品的核心顯然並不是複雜的愛情糾葛,「藥力」明顯不如岡田麿裡之前的「胃痛」作品。
表現語言的力量
「秩父三部曲」《花名》、《心喊》和《天藍》,各有不同的側重點,傳達的核心思想也有所不同,但在我看來,有一點是這三部作品共同表達的,那就是語言的力量。
《花名》中,主角仁太長期宅在家裡不上學,基本沒有與外界的溝通。面碼遭遇意外前,他為了掩飾害羞而對面碼說出的粗暴的話,成為了他長期的心結。面碼遭遇意外後,其他青梅竹馬的五人由於對面碼之死各自產生的心結,從而漸行漸遠。之後面碼的幽靈出現,通過她和仁太的努力,「超和平Busters」重新聚集,通過溝通解除了心結,一起完成了面碼的願望。
《心喊》對於語言力量的表現更為直接,女主成瀨順小時候因為不經意間說出某些話,被父親指責導致家庭分裂,而導致一說話就會肚子痛。被封印語言的她,在與「地域溝通交流會」同伴交流的過程中,逐漸發生改變,重新能夠發出聲音。
無論是小時候受父親一句話而變得不能說話,還是因為不能說話與同學產生的種種矛盾,都直接表現了溝通和語言的重要性。
在《天藍》中,雖然葵一向心直口快,但她其實並不擅長表達。正因為她不擅長表達,所以她只能說出粗暴直接的話,這也是那段顯得有些突兀的,她對茜突然惡語相向的原因。在結尾,葵聽到慎之的自我告白而下定決心,慎之介跟茜溝通後邁步前行,都體現了語言的力量。
岡田麿裡了解語言的力量,自身卻並不是一個擅長溝通的人。她的成長經歷非常特別,3歲時父母離婚,小學時由於不善交流遭遇欺凌,從5年級開始就一直不上學,初中和高中也沒上過幾次學,就如同《花名》中仁太的家裡蹲狀態。
在家裡蹲時期,岡田麿裡被初中語文老師鼓勵參加徵文比賽,同時被自己的高中老師推薦閱讀各種「關係複雜」的小說,這些緩解了她壓力的行為,也是她之後能細緻描寫複雜情感,盛產「胃疼」劇本的原因。
2017年,岡田麿裡出版了個人自傳《無法去上學的我直到創作出〈未聞花名〉〈心欲呼喊〉為止的歷程》,並被改編成真人電視劇。從這部自傳中,可以看到她很多的作品都有著她自身成長經歷的影子,特別是以她家鄉秩父市為背景的秩父三部曲中。
例如《天藍》中,開場葵說的臺詞:「這盆地說到底,就像是被圍牆給圍起來了,我們被關在巨大的監牢中」。
在自傳的開頭,就有著類似的話。
岡田麿裡沒辦法順暢的與人溝通,但她十分渴望能跟人好好交流。她也曾被唯一和她來往的女同學,無論怎樣的她都能接受的男朋友而拯救,她知道語言具有強大的力量。所以,在她的很多作品中,你可以看到被放大到誇張的語言的力量。就好像主角一大喊,什麼樣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來自風平浪靜的明天》中主角大喊,海神回應了主角。
《心喊》中,主角大喊,班級矛盾隨之解決。
《天藍》中,男女主大喊,隨後破牆而出。
語言的力量確實在不少岡田麿裡的作品中都被放大了,所以她不少作品的矛盾解決和結局,在偏重理性的觀眾看來會顯得突兀和倉促。
在《天藍》裡,以發生山體滑坡這一緊急情況作為推動結局的關鍵點,但在之後卻接了長時間的男女主情感的碰撞和爆發,這種輕重緩急錯亂的情況,讓結尾看上去有些違和感。
不過這也是岡田麿裡作品的特點,感情很細膩,矛盾的表現卻時常非常直接。18歲的慎之和31歲慎之介的矛盾,就用直接會面的方式進行了碰撞。
語言能摧毀一個人,也能拯救一個人;語言能造成局面的混亂,也能解開複雜的心結。在《天藍》裡,岡田麿裡又一次表現了語言的力量。
井底之蛙的天空之藍
在影片上映前,製作人清水博之接受採訪時說,《天藍》是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們,為自己的選擇做糾結的故事。
本片的名字來自電影中相生茜喜歡的一句話:「井底之蛙,不知大海之寬闊,卻知曉天空之藍」。
電影裡,積極的慎之,在去東京追夢後變成了消極的慎之介;茜選擇放棄去東京,留在秩父就職照顧妹妹;樂隊中的正道和阿保分別成了本地的公務員和警察。那麼,《天藍》是告訴我們井底之蛙也能有自己的一片藍天,即使不追逐夢想,也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的很好嗎?我覺得不是的。
《天藍》並不是一部消極的作品,而是在告訴我們在追夢的路上,也不要忘了身邊重要的人和那些重要的事。
愛自己和自己所愛的人,就是影片所指的天空之藍。茜為了自己的藍天葵,選擇放棄去東京,守護葵的夢想。葵在知道了茜這麼多年的努力後,最後選擇放棄自己的戀愛,讓姐姐追尋她自己的愛情。
「如果沒能支持喜歡的人的心意,就會陷入後悔」。受到種種限制的井底之蛙,無法看到廣闊的大海,但是也能看到井口之上的那一片藍天,那片藍天,就是珍視之人。
就像主題曲中唱的「想要了解,你所知曉的天空之藍」,有人為了夢想勇往直前,也必然會有人選擇付出,去支撐他人的夢想。珍視之人追逐夢想的身影,點綴了他們的藍天。
圖源來自網絡,侵刪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給我們點讚關注,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將持續更新ACGN領域相關內容,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