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了一切。包括迪士尼的娛樂霸主夢。
疫情之前,迪士尼上一年剛實現了年度票房破百億美元的史詩性跨越,看上去下一個史詩唾手可得。而網飛股價連連受挫,投資老馬丁的年度重頭戲《愛爾蘭人》失意奧斯卡,總之,看起來危機四伏。
可是疫情到來,故事逆轉。
當地時間本周三,Netflix的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市值再次超過迪士尼。2018年夏季Netflix曾短暫超過迪士尼,但很快又被後者反超。而這一次,Netflix很可能將領先保持更久一點。
這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期間Netflix訂戶數量不斷提高,迪士尼的Disney+訂閱服務雖然也大幅增加,但電影院、主題公園的關閉使他們每天都要面臨超過3000萬美元的損失。
百年迪士尼可不是首次面對外部的大危機,過去米老鼠每次都能「劫後重生」,那麼這一次,面對疫情嚴峻挑戰和網飛趁機上位,迪士尼還能完成帝國反擊戰嗎?
被疫情改寫的勝負手
在疫情來臨之前,許多北美證券分析師們可並不看好Netflix的未來,隨著迪士尼和AT&T等巨頭紛紛將自己的內容撤出,之前Netflix播放量最高的經典美劇《辦公室》和《老友記》已經消失在Netflix用戶的播放列表中。
Netflix用五年2.5億美元的天價合同籤下《權力的遊戲》的兩位編劇,被業內普遍認為是一次風險過大、影響財報表現的豪賭,而事實也證明這兩位王牌編劇到目前為止,也確實沒為Netflix開發出什麼爆款新劇來,連爆款的影子都沒有。
但隨著疫情的到來,一切都在被改寫,本周一,美國道瓊工業平均指數飆升1600點,創下有史以來第三大漲幅;與此同時標普500指數跳漲7%,同樣為3月13日以來最高。不過,由於3月美股史無前例地創下4次「熔斷」的紀錄,目前股指水平與年內高點相比仍差距明顯。
如果聚焦影視傳媒板塊,則會發現一漲一跌:曾經的龍頭股迪士尼單在3月份便重挫近20%;而與此同時,自帶科技屬性的Netflix僅回調1.5%,市場已表現出了相對樂觀的態度。
在3月23日,Netflix股價大漲8.24%,市值達到1581億美元,一度超過迪士尼的1548億美元,自18年5月以來兩者首度易位。
隨後迪士尼股價獲得修復,重新奪回對Netflix的領先優勢。
可是接著故事再度逆轉。而這一次,迪士尼再想翻身就比較難了。
迪士尼的疫情危機:《花木蘭》《黑寡婦》等重磅大片全撤檔
迪士尼的危機是從《花木蘭》撤檔開始全面爆發的,就像被推倒的第一枚塔羅牌。
原本迪士尼打算堅持不撤檔,和疫情打一場遭遇戰,甚至在3月10日,《花木蘭》還在洛杉磯舉行了盛大首映禮,主演劉亦菲、李連杰、甄子丹悉數到場造勢,劉亦菲更是以一襲鳳凰裙吸引全球關注目光。
首映結束後,《花木蘭》引爆社交媒體討論,無論是褒是貶,北美的觀影聲浪都漲了起來。
然而足以將《花木蘭》載入史冊的是,這場由迪士尼操盤的盛大首映禮,也成為疫情結束前最後一場吸引全球目光的線下電影發布會。
隨著新冠疫情在北美全面肆虐。
迪士尼最終不得不宣布撤檔《花木蘭》,接著是《黑寡婦》,隨著北美疫情的持續擴散,一個最嚴重的估計是:一直到年底,迪士尼都無法上映任何一部手裡的超級大片。
迪士尼的業務模式受到的衝擊不言而喻:就在去年12月,迪士尼才宣布旗下電影在2019年的總票房突破100億美元,這是影史第一次有單家電影公司年票房破百億美元,而如今一切恍然若夢。
更糟糕的消息是,其實近日《花木蘭》已經在挪威上映,但上映首日僅有的600元票房讓眾人汗顏,一切都預示著,疫情之下,未來迪士尼大片的前途充滿坎坷。
而到目前為止,除了從原福斯收購而來的《水下》和《野性的呼喚》遭遇票房撲街之外,今年迪士尼旗下只有皮克斯新作《1/2的魔法》登上大銀幕,但在影院大面積歇業後收益便遭遇「截流」,目前累計票房僅6千餘萬美元,只好不提前登陸Disney+流媒體平臺。
進入4月,迪士尼又將《分身人》《法蘭西特派》和《叢林奇航》撤出暑期檔,同時宣布了《花木蘭》和《黑寡婦》的新檔期,後續《永恆族》等漫威電影也接連推延一個身位。
與此同時,電影《尚氣》《小美人魚》、劇集《洛基》《旺達·幻視》等迪士尼頭部項目攝製全部暫停。
不僅院線放映的「影視娛樂」板塊受阻,靠線下客流推動的「主題樂園」業務,更是全面停擺,旗下的商店、酒店也停止營業。
而單就美國主題公園關閉30天,就可能讓該公司在2020年的收入減少15億美元,盈利收入減少8.03億美元。
外媒的估計更加驚人,由於迪士尼主題公園在2019年貢獻了約6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北美分析師坦據迪士尼財報等公開財務數字推算,如果迪士尼被迫關閉全球所有主題公園30天,該公司的收入可能會減少近20億美元,相當於該公司當年預期收入的2.5%左右。
這還不是最恐怕的,最恐怖的是迪士尼僅僅只會關閉主題樂園30天嗎?
另外,重大賽事的全面停擺,也讓迪士尼有線電視業務的廣告收入遭受重挫。目前分析師稱迪士尼2020年有線電視業務的利潤預期下調了6%。
在疫情突襲下,就連計劃好的換帥計劃都成為拖累。
雖然羅伯特·艾格的退休計劃早已在醞釀中,但這一突然的接班安排依然令外界驚訝,加上疫情突襲,徹底拖累迪士尼股價加速下行,2月最後一周內便跌去逾15%。
艾格爾自己表示,此次加速變更CEO是因為「在過去的一年中,公司收購21世紀福斯後,變得更大更複雜,戰略需要重新部署,我感覺自己要在創意方面做更多工作,這將是我們在2021年的重心」。
但現在,一切顯然已經改變了,比起雄心勃勃的布局,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另據《好萊塢報導者》消息,迪士尼宣布高層將從4月5日開始降薪,並從4月19日起對美國業務部門所有「非必須員工」放無薪假。
當各種壞消息傳來,去年底上線的Disney+顯然成為支撐迪士尼度過危機的最後一道屏障。
網飛的疫情契機:流媒體成主戰場,網飛迎來逆市增長
但以上所有的危機,卻成為另一家一度不被看好巨頭的契機。
回顧一項針對2500名消費者的最新調查,這些消費者被問及他們更經常使用哪個平臺來觀看視頻內容。網飛以25.3%的佔比高居榜首,其次是有線電視。而YouTube排名12.1%,緊隨其後的是Hulu、Amazon Prime和付費有線電視網絡。
隨著疫情的蔓延,越來越多觀眾有了訂閱流媒體的衝動,而目前的流媒體一哥Netflix全球訂戶超過了1.67億。
疫情導致宅家經濟爆發,Netflix坐收漁翁之利。
當然一切也得益於Netflix生存的根本之道——訂閱制。疫情之下,雖然廣告主大量削減廣告投放,電視臺的日子不好過,但Netflix純會員制的訂閱模式卻絲毫不受影響,況且在所有流媒體平臺中,奈飛的價格是最高的(除了HBO Max以外),原本其強勁的用戶增長已經遭遇巨大阻力,但疫情成為推動宅家百無聊賴的新用戶紛紛入局的關鍵推動力。
尼爾森數據顯示,流媒體在這段時間的使用量預計將上漲60%,超高的需求甚至導致Netflix、亞馬遜和迪士尼需要降低在線視頻畫質以減輕網絡壓力。
而據Strategy Analytics估計,新冠疫情將讓全球流媒體平臺額外獲得5%的成長,即在原先預測的9600萬新增訂閱量基礎上再多出4700萬,現在的問題是,作為全球流媒體的領頭羊,Netflix能在這波行情中分得多大的「頭羹」。
不僅是北美:2019年Netflix全球新增用戶數僅為2783萬,同比前年的2862萬下滑3%。其中,拉丁美洲新增534萬,少於2018年的636萬;北美新增用戶數更是從2018年的633萬落至290萬,跌幅達到54%。但現在一切都不成問題。而現在Netflix不僅將在歐亞地區繼續攫取份額,在美洲的增長潛力也被投資者廣泛看好。
另一個優勢是,奈飛自製劇有四種:奈飛購買劇本、挑選劇組、製片一條龍的自製劇,奈飛買斷全球獨家網絡播放權的自製劇,奈飛和有限網絡電視臺聯合出品的自製劇,最後一種是續播之前停播的自製劇。
其中《怪奇物語》《王國》就是第一種100%的自製劇,《梨泰院》是第二種,《黑鏡》是第四種。這意味著即使北美無法開工,Netflix也可以通過靈活的自製劇方式,填補劇集空擋。
路透社報導,分析師對Netflix股票普遍持樂觀態度。在跟蹤該股的42位分析師中,有27位建議「買入」,有9位建議「持有」,有6位建議「賣出」。他們給出的平均目標價為380.82美元,目標價中位數為401.00美元。
帝國反擊戰:Disney+會是米老鼠的救市奇兵嗎?
曾經的北美娛樂霸主之戰,壓力全到了迪士尼這邊,疫情越久,Netflix不的優勢越明顯,反之,迪士尼遭受的經濟損失也將成倍擴大。
過去每次危機,百年迪士尼都能憑藉精準的戰略側重「化險為夷」,藉助的,是其線上線下聯手、戰略併購囤積IP、遠徵國際市場等等多項舉措,可是當疫情危機到來,這些戰術卻全部遭遇了挑戰。
迪士尼上一次危機,是羅伯特·艾格帶領度過的。
當時迪士尼在六大中排名倒數第二,公司內部甚至發起「拯救迪士尼」運動。
可是到了2019年年末,《時代》將羅伯特·艾格爾評為2019年度商人,並如此寫道:「在過去的12個月中,艾格以710億美元的價格完成了對福克斯(Fox)的收購,開設了兩個星球大戰主題公園,推出了『Disney+』流媒體服務,完全控制了Hulu,並發行了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
到2020年,迪士尼市值由2005年的550億美元猛增至2000億美元,2019年總票房高達132億美元,大幅刷新行業紀錄,全球票房前十的電影中十之有七。
這一切要歸功於羅伯特在他任職期間,通過多次併購影視公司、儲存各類IP,讓迪士尼持續保持前進。
2006年,迪士尼以74億美金購買皮克斯公司,2009年,迪士尼斥資42億美元收購驚奇漫畫公司(漫威前身),2012 年又宣布以 40 億美金收購盧卡斯影業,2019年,迪士尼又以7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福斯公司,事實證明,目前除了福斯有些拖後腿,這些大體量的併購都為迪士尼貢獻了無數優秀的 IP和巨大的票房,但別忘了,福斯手上還有最重要的王牌——卡梅隆的《阿凡達》。
而這一切從羅伯特·艾格爾讓實習生在辦公室裡翻看所有的漫威漫畫,數出裡面有多少個角色開始,就已經奠定下來。。
迪士尼巨大成功的後遺症則是:現在各大公司片單上都是系列電影、翻拍、改編……
好萊塢的原創電影從90年代的50%降至不到20%。
現在回看羅伯特唯一的瑕疵則是新媒體動手太晚,曾有媒體問及迪士尼做流媒體,尤其是推出Disney+是不是太晚了點,艾格爾表示,迪士尼做流媒體,無論是技術還是內容,都需要時間。
好在去年11月12日Disney+終於正式上線,付費訂閱用戶數量迅速達到了2860萬。
接下來如何打一場帝國反擊戰?
迪士尼高管減薪、員工無薪休假能不過是能緩解迪士尼經濟壓力,但是相比核心業務的損失,這根本是杯水車薪。
答案只能是將業務重點由主題公園轉移至Disney+。
有媒體整理了迪士尼旗下近30部作品檔期安排表,其中頭部作品《花木蘭》《黑寡婦》《永恆族》《奇異博士2》《雷神4》都有3~6個月的檔期延遲,《奪寶奇兵5》更是有一年多的緩衝期。
這一切還是建立在對疫情樂觀估計的基礎上。
接下來有些電影肯定會在迪士尼流媒體平臺上線,例如4月8日迪士尼宣布,原本定檔5月29日上映的《阿特米斯的奇幻冒險》將取消北美院線上映,而是選擇直接在其流媒體平臺Disney+線上播放,成為迪士尼首部放棄院線發行,轉而上線Disney+的影片。而命運多舛的《新變種人》也很可能放棄院線發行,直接上線Hulu。
但幾部新片對於流媒體巨大的需求量而言,也只是杯水車薪。
Disney+第一年計劃上架多達 7500 集的電視節目、25 個原創劇集、10 部原創電影和特別節目,以及 400 部老片和 100 部近年院線新片。
雖然乍一看很多,但其實從數量上看,Disney+並不佔優勢。據統計,各大流媒體平臺的作品數量中,亞馬遜以16034部作品名列第一,Netflix則以7145部作品排名第二,Hulu擁有5137部作品。福布斯的文娛作者還表示,Disney+是擁有兒童的家庭的上佳選擇,因為他們可以一起看很多合家歡的內容。但他作為一個沒有孩子的成年人,會覺得看完《曼達洛人》後沒什麼可看的內容了。
《曼達洛人》的確是Disney+第一部原創全球熱門劇,星球大戰作為美國第一大IP, 其衍生劇《曼達洛人》一上線,便吸引了大量星戰迷和普通觀眾的觀看,50歲高齡的「尤達寶寶」更是刷屏社交平臺。
可正如之前說的,迪士尼動手太晚了, 早在2月2號的超級碗上,迪士尼還發布了一系列將會在Disney+上線的漫威電視劇的預告片:《獵鷹與冬兵》、《洛基》和《旺達·幻視》。而《曼達洛人》第二季原本計劃會在今年10月上線,還有推出衍生劇的可能。
可疫情之下,一切皆成懸疑,僅現階段而言, Disney+備受期待的頭部項目《旺達·幻視》《洛基》《獵鷹與冬兵》都還處在製作停工的階段,什麼時候才能真正上線呢?
危機之下,羅伯特·艾格這位原本計劃明年10月正式退休的迪士尼核心老帥也重新走到了管理的第一線,在上一次帶領迪士尼走出危機十多年後,這一次,他需要帶領迪士尼面對更大的史上前所未見的危機。
不同於前幾次的危機,這次迪士尼幾乎失去了所有手裡的牌,根據這份季報發布的數據,唯一的亮點是Disney+直接面對消費者和國際業務收入達到39.87億美元,2020年第一季度中,Disney+不僅新增2860萬用戶,同時還推動了ESPN+和Hulu的用戶增長,其中ESPN+付費用戶數從去年同期的140萬增加到760萬,Hulu付費用戶數從2280萬增加到3070萬。
此外,Disney+又相繼登陸了印度和歐洲8國,截至目前,Disney+全球總訂閱用戶突破已5000萬大關。
換言之,迪士尼現在唯一的辦法,是和網飛狹路相逢,正面剛。
迪士尼唯一的優勢在於,內容庫裡擁有500多部電影,7500集電視劇集,以及10部專為其平臺定製的全新原創電影、劇集,以及在商業電影領域巨無霸一般的存在感。
可現在的問題是,這場和網飛的新戰役中,迪士尼未來的彈藥在哪裡?
Fandango 的高級編輯 Erik Davis 曾說,「2019年大概會是迪士尼最好的一年。」
這本來是句誇獎,因為當年迪士尼完成了對21世紀福斯的收購,把延續數十年的好萊塢六大格局生生變成了五大,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微笑的米老鼠一統天下,似乎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
然而這人間的故事永遠超出所有編劇的想像,現在回頭看,「2019年大概會是迪士尼最好的一年」,竟然聽起來像是一個悲傷的寓言。
接下來就看,迪士尼能在這部《疫情危機》的超級大片中,最終給自己創造一個童話大結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