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頭獅子圍攻陷在泥裡的犀牛,上岸後犀牛1打3強力反擊!太慘了

2020-12-22 小東瞰世界

3頭獅子圍攻陷在泥裡的犀牛,上岸後犀牛1打3強力反擊!太慘了

獅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獅子是草原上的霸主,它們擁有龐大的體型和強悍的攻擊力,最可怕的就是它們是群體進攻。

即使是面對比自己龐大數倍的生物也會毫不猶豫地衝上去殺死對方。不過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就是如此強悍的獅子也有失手的時候。三頭獅子結伴而行一塊去覓食。此時眼前出現了一頭犀牛這頭犀牛深陷在泥潭當中痛苦地掙扎。

獅子自以為撿到了大便宜,於是對著犀牛就衝了上去準備發起進攻,此時的犀牛看到獅子之後連忙上岸,隨後就對著獅子發起了反擊,犀牛體型龐大體重更是可以達到5000千克。

它們雖然看起來身體笨重,但是奔跑速度卻不慢,當犀牛發起衝鋒來的時候就像坦克一樣。獅子面對犀牛的衝鋒根本毫無還手之力,最後只能落荒而逃,沒想到草原上的霸主居然被犀牛打的如此之慘。

對此小夥伴們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三隻獅子 欲 捕食落單犀牛,結果令人大跌眼鏡,不可思議的一幕
    三隻獅子欲捕食落單犀牛,結果令人大跌眼鏡,不可思議的一幕 我們到野生動物園裡遊玩的時候應該可以看到犀牛這種動物,如果能夠近距離觀察的話,可以看到它們的皮膚非常的粗糙,還有很多的細紋。
  • 犀牛跌落神壇?剋星被人發現,系成年犀牛身亡主因,簡直太兇殘!
    現在的人談論猛獸,往往都要談到獅子、老虎等強大的貓科動物。但是,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的萬獸之王獅子,卻很少敢去招惹那些食草的龐然大物,比如說犀牛。很多人都知道,犀牛一旦生氣,後果會非常非常的嚴重,因為犀牛的發起攻擊的時候,會向目標發起強力的衝鋒。而數噸的軀體一旦奔跑起來,就像一輛堅不可摧的坦克一樣,而且,犀牛頭上堅硬的角更是讓犀牛的衝鋒變得堅不可摧。但是,這樣的生物按理來說,是非常安全的吧?因為大型食肉猛獸不願意去招惹犀牛,而體型小一點的,連惹犀牛的膽子都沒有。
  • 野牛主動挑釁犀牛,結果遭犀牛一角頂在肚子上,看上去老慘了!
    野牛主動挑釁犀牛,結果遭犀牛一角頂在肚子上,看上去老慘了!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每天都會為了爭奪地盤,配偶而發生戰爭,不同種群之間的動物有時也會爆發激烈的衝突,這天野牛和犀牛同時看中了一片肥沃的草地,誰都不願意讓步。
  • 殘暴獅能捕獵白犀牛嗎?為什麼?
    現存的所有貓科動物中,能夠單挑成年非洲白犀牛沒有,原因並不是老虎、獅子等動物不兇猛,而是白犀牛除了體型龐大外,它的皮膚堅硬且厚能夠抵擋猛獸的尖牙和利爪,讓它們無計可施。既然現存的貓科動物收拾不了它,作為史上最大的貓科動物殘暴獅能不能行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直升機倒吊犀牛"搬家"
    軍用直升機將犀牛「吊到」新家。犀牛被打了麻醉並蒙上雙眼,四隻腳被直升機吊著啟程。中新網11月4日電 據外媒3日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籌劃將19頭南非的瀕危犀牛送往新的繁育棲息地點,但由於地面交通不便,它們只能使用軍用直升機搬運。於是人們給這些犀牛打了麻醉,蒙上雙眼,被直升飛機倒吊著搬到「新家」。攝影師拉蒙多抓拍了犀牛倒吊「搬家」的場景。這批犀牛大多有4米長,其中有幾頭犀牛重達兩噸。犀牛們需要忍受20分鐘便可到達新家。
  • 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死亡 全球僅剩不到100頭
    昨天,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雌性犀牛伊曼(Iman)死亡,這是一年來馬來西亞死亡的第二頭瀕危犀牛,今年5月27日馬來西亞最後一隻雄性蘇門答臘犀牛塔姆(Tam)宣告死亡。犀牛,是僅次於大象的第二大哺乳動物,目前全球世界僅存五種犀牛,包括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及蘇門答臘犀牛,前兩種主要在非洲,後三種在亞洲,其中蘇門答臘犀牛是最小的品種,也是唯一長有2個角的亞洲犀牛,其體長240-315釐米,體重550-1100千克,平均體重僅700千克,最大個體1100千克,其特徵為身披厚厚的紅棕色長毛。
  • 「厚臉皮」的犀牛
    跑馬嶺野生動物世界最珍貴的動物不是老虎,也不是獅子,而是極為罕見的龐然大物——犀牛。在跑馬嶺野生動物的世界,無論是從噸位上還是身價上,犀牛都是當之無愧的鎮園之寶。  犀牛皮糙肉厚,僅皮膚就有八釐米厚,普通步槍對此都無可奈何。
  • 「世界犀牛日」:野生犀牛為何從中國消失
    (距今260萬~1.2萬年前)。三、 人類統治下的中國野生犀牛距今1.2萬年前起,隨著最後一個冰期結束,終於轉暖的地球進入了全新世,也就是我們現在依舊在經歷的時代,隨著製造工具技術的不斷成熟,人類一步步成為了地球的「主宰」。而江河日下的犀牛家族卻只剩下4屬6種,其中就包括生活在中國的2屬3種,即獨角犀屬的印度犀、爪哇犀,雙角犀屬的蘇門答臘犀。
  • 蘇門答臘犀牛:亞洲唯一的雙角犀牛,也是全球體型最小的犀牛
    蘇門答臘犀牛,亞洲唯一的雙角犀牛,也是全球體型最小的犀牛蘇門答臘犀牛高1.2~1.5米,長2.5~3.2米,重量800千克。據估計,現存蘇門答臘犀牛數量不足400隻,是存量最少的大型動物之一蘇門答臘犀牛是長毛犀牛與地球上最早的犀牛的後裔,它們普遍被人認為過去200萬年來沒有任何改變。
  • 全球首個「服裝智造工廠」背後,有3頭椒江「犀牛」
    而鮮為人知的是,在其耀目的表象之後,是中國縫製機械企業,提供構建了犀牛智造工廠實現生產落地的關鍵設備支撐。他顛覆傳統服裝製造,讓服裝業邁入個性化、小規模、低成本、高效率,而走進犀牛智造工廠,有不少椒江元素。三家椒江企業助力「犀牛智造工廠」犀牛智造項目一期、二期先後於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餘杭落地。
  • 生命之聲:犀牛
    1、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南非在2010為了在國際層面提升公眾對這一瀕危物種的認識於2010年設立的紀念日。 2、犀牛,2008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犀牛極愛在泥裡打滾,這是為了趕走寄生蟲,因為它們皮膚雖很堅硬,但其褶縫裡的皮膚卻十分嬌嫩,常有寄生蟲在其中;同時,這也是為了保持身體的涼爽。
  • 西伯利亞發現冰河時期的長毛犀牛,內臟完好無損
    根據資料顯示,最早是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也就是西伯利亞地區正值夏天的時候,人們在解凍的永凍土層中發現它的,當時立刻被送到了實驗室裡,希望可以對它進行更加深入、詳細地研究。這具來自冰河時期的長毛犀牛,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長毛犀牛標本,而在發現它的地方,還曾經發現過史前猛獁象、史前小馬駒等,包括還發現了一頭洞穴獅子幼崽,可以說是天然的史前動物「冷凍庫」。
  • 鬣狗妄想對犀牛使用掏肛術,可惜體格太渺小,鏡頭拍下全過程
    鬣狗妄想對犀牛使用掏肛術,可惜體格太渺小,鏡頭拍下全過程提起犀牛的大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犀牛是一種連獅子都不放在眼裡的食草動物,它們體型龐大肌肉發達,可以和大象單挑,之前就有人拍到過獅子捕食犀牛的視頻,不過每次都是無功而返
  • 三隻獅子欲捕殺落單犀牛,結果令人大跌眼鏡,真是不可思議的一幕
    三隻獅子欲捕殺落單犀牛,結果令人大跌眼鏡,真是不可思議的一幕獅子作為草原上的霸主,其實力是非常強悍的,而犀牛雖然看上去體型笨拙,但其尖長的牛角便是它們保護自己的利器,而這兩種動物碰上又會是怎樣的一場角逐呢?
  • 鬣狗想掏肛犀牛,怎料犀牛卻一點不怕,鬣狗:不鏽肛,快跑!
    鬣狗想掏肛犀牛,怎料犀牛卻一點不怕,鬣狗:不鏽肛,快跑!鬣狗也被稱為草原二哥,是一種非常團結的群居動物,鬣狗的捕獵方法非常簡單,就是攻擊敵人的屁股,很多人也叫獵狗為掏肛哥,這天幾隻鬣狗外出覓食,看見犀牛母子正在吃草,於是起了歹心,直接對犀牛母子發起了進攻。犀牛媽媽的體型是鬣狗的好幾倍,不知道這些鬣狗到底是吃了什麼熊心豹子膽?
  • 當3.5噸犀牛遇上5.5噸大象會發生什麼?場面混亂,廝殺激烈
    當3.5噸的犀牛遇上了5.5噸的大象,到底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呢?場面混亂,廝殺激烈,是不是對這樣的事情感覺非常的好奇呢,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其實在動物界每一種動物的體型都有很大的差異,上到大象下到螞蟻,都是動物界當中獨立存在的生命體,像是大象和犀牛在草原上幾乎是沒有任何生物敢去輕易的招惹他們,這時候很多人都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大象和犀牛相遇的話,到底會是什麼樣的場景呢?
  • 馬來西亞蘇門答臘雄犀牛絕跡
    【新華社微特稿】馬來西亞政府官員27日證實,這個東南亞國家最後一頭雄性蘇門答臘犀牛死亡,僅剩一頭雌性蘇門答臘犀牛。沙巴州旅遊、文化和環境部長克裡斯蒂娜·劉在聲明中說,那頭雄犀牛名為「塔姆」,大約30歲。它2008年遭捕獲,隨後棲息在沙巴州一處野生動物保護區。
  • 雄犀牛對峙雄獅,誰敢阻止這場大戰?一群工作人員讓它們識趣走開
    在動物世界中,食草動物對食肉動物有一種本能的恐懼,但有些大型食草動物例如大象、犀牛、野牛等,敢正面對抗猛獸的。曾在非洲野生動物保護區,就拍攝到:一頭雄犀牛為了食草,誤闖獅群的棲息地,卻絲毫不畏懼,還和獅群中一頭雄獅對峙,準備來一場「世紀大戰」。
  • 古代詩文中頻繁出現犀牛,為何中國現在卻不存在犀牛了?
    這個估計還真讓很多人發蒙,犀牛中國人是熟悉的,古代文學作品中出現了那麼多次,肯定是有犀牛的啊,但現在似乎沒聽過中國有關犀牛的什麼新聞,有關老虎好歹還有什麼東北虎偶爾出個鏡,華南虎出來更是會鬧出大新聞,犀牛是聽都沒聽過,其實啊,現在在中國除了極少數動物園有一點之外,野外已經完全沒有犀牛了,注意,不是說野外犀牛數量少,野外老虎、大象還存在,只不過數量「少」,但犀牛是真的徹底沒了。
  • 《犀牛》:大潮中奔跑
    動物園儘可能地按它們所能適應的生存條件布置環境,為了讓困在城市中的人們能夠多見識一個物種、多了解一種動物……讀小學的孩子在作文裡寫道:「動物園為動物提供了居所和食物,免於它們受到人們的捕獵。」多麼無奈,如果它們不在這裡,應有寬廣天地間自然的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