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是一種非常神奇的存在,如果你以為它僅僅是寫給孩子看的,那真是太低估它了。好的繪本不僅影響著兒童,成人看了也很受教育。
我一直記得孩子對我說「媽媽,我愛你和海洋一樣深」時的感動和震撼,那是繪本《我愛你和世界一樣大》裡的句子,他記住了,並且學會了表達,這就是繪本的力量。
法國閱讀指南網點評:《童年》是兒童文學領域新進的瑰寶之一,這引起我的好奇,也想尋尋寶。
《童年》選取了56 個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人,講述了他們的童年。這當中有知名偉人,如孔子、愛因斯坦、居裡夫人等;有藝術和文學巨匠,如卓別林、安徒生、巴爾扎克等;有神話人物,如夏娃、伽內什、摩西等;還有普普通通尋常人的故事。
經典繪本背後,是同樣耀眼的作者——《童年》由法國兒童文學巨匠旁帝、瑪麗夫婦聯袂創作。夫婦兩人榮譽等身,旁帝被認為是唯一能和《愛麗絲漫遊記》的作者劉易斯卡羅爾媲美的童書作家,曾獲法國童書界最高榮譽;妻子瑪麗也毫不遜色,獲獎無數。
在繪本中領略人生百態
《童年》有點像兒童文學人物小傳,56個人物來自各行各業,領域跨度非常大,但無論他們成人後身處何方,都是由小孩子變大的,這些童年故事向小讀者們展現了多樣且真實的生活場景,通過繪本孩子們就可以領略「人生百態」。
安徒生出生在貧窮的鞋匠家,但他讀了很多書。13歲那年村裡來了一個演出劇團,安徒生向劇團的一個女演員傾訴了自己的願望:他想離開村子,去首都哥本哈根謀生;他討厭在酗酒的母親和瘋癲的家人間過著悲催的生活;他不願再去床單廠和捲菸廠工作;他相信上帝會站在他這一邊,因為他覺得自己很有才華。
結果,他真的跟著劇團到了哥本哈根。17歲那年,安徒生獲得了一份國王獎學金,重新回到學校學習。後來,他創作了156個譽滿全球的童話故事。
可以發現,書的筆墨主要集中在人物童年時的境遇和思考,長大後的事情,只有短短一小段。無論是偉人還是普通人,他們童年的分量一樣重,都是兩頁篇幅:一頁文字加一頁人物插圖。
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童年》適合孩子,也適合成人,因為它可以喚起各代人的好奇心。就像書本前言中所說:「有些大人已經忘記了他們自己也曾經是孩子,忘記了那些冒險、快樂,以及或大或小的挫折……他們都曾以真實或傳奇的方式,或大或小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安妮出生在德國的一個猶太家庭,後來她們全家隨父親生活在荷蘭。1940年荷蘭被希特勒的軍隊佔領後,安妮全家被父親藏在了一個「暗室」裡。
安妮每天都會寫日記,她聽電臺說,戰後日記可以讓人民了解民眾的苦難。她想,她的日記日後也許也會成為物證,所以她更加努力地寫。遺憾的是,安妮14歲時,家裡躲藏的暗室被告發,全家人被送到了集中營,只有父親最後倖存了下來。
戰後,父親替女兒發表了《安妮日記》,這本日記被譯成70多種語言,它永遠給人以啟迪。
我們絕大多數人可能都過著尋常的生活,但無論我們是貧窮還是富有,是單身還是已婚,我們都有能力決定自己的未來,成為想成為的人;我們都在用微小而獨特的方式,改變著自己現在和將來的生活,影響著身邊的人們,這也是《童年》想表達的內容。
致敬童心
我特別喜歡《童年》的封面:小孩站在大道上,路邊有無數條岔道,但面前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就像孩子的未來。生活有無限可能,面對開放的未來,孩子們向著大道勇敢前進吧。
孩子站立的大道在大樹的根部,無論人們記得與否,童年都不會消失,只是隨著歲月發生了變化,展開了新顏。無論我們走到哪裡,那都是夢開始的地方。
書的最後,旁帝、瑪麗夫婦講述了自己的童年往事,他們向每一個改變世界的人致敬,向每一個普通人致敬,也向宇宙中最珍貴的東西——童心致敬。
「保持你的童真,這也是我對你們的希望,親愛的讀者們。」這是旁帝寫在最後的話。作為優秀繪本,《童年》適合孩子們獨立閱讀,也適合一家人共讀。
我是虎皮柚子,一名教育工作者,喜歡閱讀與寫作,歡迎關注。
很高興在這裡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