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動漫群裡划水的時候,看到有不少人在討論為什麼近些年來的動畫越來越垃圾,以這個話題一路延伸到了做動畫究竟能不能賺錢的問題上。(震驚!正經動漫群竟然討論起動漫了)
我看還有許多人對一家動畫製作企業究竟是如何盈利的問題抱有疑惑或者說是誤解,就想著寫這篇文章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內容也許有點主觀,如果有什麼錯誤的地方請直接指出就好。
近些年來以動漫為主,衍生出來的二次元文化越來越受到大眾認可,而二次元文化所能產出的價值早已突破千億(日本動畫產業在2016年就突破了兩萬億日幣),也許你會覺得既然動畫產業能產出的價值有這麼多,那麼作為核心的動畫製作公司一定能賺很多錢吧。
但事實上這兩者並沒有太大的聯繫,動畫製作公司的收入和動畫產業的增長並不是正相關的,要說明這個問題還是先來談一談被稱為業界毒瘤的「製作委員會制度」。
如果是有一定相關知識量的人應該知道這個東西,很多動畫的片頭或者片尾都能看到製作委員會的字樣,那麼具體來說這個東西到底是啥呢?
一部動畫的製作成本是很高的,以目前業界的平均水平,一集製作費用超過兩千萬那是常有的事,做完一部13集的季度動畫至少也得上億,這麼多的錢對於一般的動畫製作公司來說是拿不出手的,而且你也不能保證動畫開播後就一定能收回成本,暴死的例子比比皆是。
同時也不是說做出一部動畫就行了,在製作動畫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環節,像是宣發、出品以及之後的周邊製作、碟片販賣等,這些東西對於一家專職製作動畫的公司來說完全就是外行,他們根本就知道該如何運營。
為了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就會有人牽頭,找到電視臺巨頭以及廣告行業、玩具行業、影碟行業等相關行業的大佬,然後這些願意投資的大佬各自出一部分資金來組成製作委員會,再把一部動畫的製作交給某個製作動畫的會社。
這些行業大佬也不是白出錢,他們會商議好各自擁有的一部分版權,就像玩具公司可以得到該動畫衍生的玩具收益,而動畫賣出的碟片收益一般都會歸影碟公司所有。
可以說,一部動畫的所有相關版權都是歸製作委員會所有的,只要你出錢進入到製作委員會中,那麼你就可以獲得某一領域的版權,而對於動畫製作公司來說,如果沒有進入到委員會中,那麼就只是一個拿錢打工的人。
一部動畫在交給製作公司製作的時候,相關的製作費用是約定好了的,比如說某一公司約定好用一個億來製作某部動畫,那麼除了這一個億外,他們不會再收到其他任何費用,要是能用八千萬把動畫做完,那麼就能掙兩千萬,要是一個不好費用超出了一個億,多出來的也只能自掏腰包補上。
其實很多動畫的神回都是老闆非常不願意做出來的,因為要製作一集神回所需的費用絕對是超出了單集預算的,這多出來的部分如果不能從其他集數中拉回來,那麼就只能老闆自掏腰包,但要是沒有這些神回來讓一部動畫的水平拉高,總是做爛動畫的公司是沒有人願意找上門來的。
再加上日本的動畫行業競爭非常大,有的公司為了能拿到製作合約不惜降低報價,這就導致了虧本的概率更大,同時動畫製作人員能拿到的工資也就相應降低了不少。
說到從業人員的薪資,不得不吐槽一句,是真TM的黑。一家公司能從委員會拿到的製作費用是固定的,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潤只能壓榨員工,從業人員的薪資幾十年來基本沒變過。
如果說二三十年前畫100張能拿4000元,那麼如今畫100張也只能拿5000到6000元,一個行業二三十年工資水平基本沒變過這是什麼概念,就算是看大門的老爺爺,如今的工資和二三十年前相比也早已增漲了幾十倍,更別說如今畫一張中割的要求更精緻了,所耗費的時間也更長。
一部動畫能製作出來其實全憑的是製作人員的熱情、爆肝和夢想,就算是被壓榨得如此厲害,就算是吃不上飯,但他們還是想做動畫,對於那些動不動就嘲笑作畫崩壞的人,我想請你們更多的理解一下。
資本從來都是醜惡的,而製作委員會這種制度更是直接把醜惡的資本引入了動畫這個製造夢想的行業。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認,製作委員會制度同時也拯救了動畫行業,沒有資本投入的大量金錢,也就沒有如今蓬勃的動畫行業。
好在現在有很多公司都在嘗試掙脫出資本的泥沼,像是大家熟知的京阿尼,早期它也是做外包動畫的,但是如今的京阿尼更多的是獨立企劃一部作品,這樣就能長久且持續地獲得收益。其他也還有很多公司都在慢慢把手伸向出品環節,但是要完全破除目前的黑暗還得要很長一段時間。
以上所講皆是日本的動畫行業目前現狀,金錢單位也是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