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
臨夏州積石山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申世花
臨夏州積石山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 趙利萍
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位於黃河上遊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交匯處,屬中溫帶寒冷地區,東南與臨夏縣相連,西與青海循化縣接壤,北與青海民和縣隔河相望,東北與永靖河為界。海拔1735~4309米,總面積909.97平方公裡。
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了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從此這個縣名成為全國最長、字數最多的縣名,也是甘肅省惟一的多民族自治縣,有保安、東鄉、撒拉、回、漢、土、藏、維吾爾、羌、蒙古等多個民族,其中以保安族為主。
積石山縣是大禹治水的源頭,中國彩陶王的故鄉,保安族聚居的地方,生態旅遊的樂園,中國花椒之鄉,世界民歌(花兒)考察採錄地;積石山縣風光秀美,民情淳樸,風俗奇異,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十分豐富。每年5~9月為旅遊黃金時間,特別是7、8月份,來到積石山縣,正是莊稼生長或成熟期,麥黃谷綠,田園風光美不勝收。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匯地帶,地理地貌奇特,自然旅遊資源多種多樣,歷史文化厚重,民族風情濃鬱,發展旅遊業資源優勢突出。
大墩峽景區
積石山縣作為臨夏州三大旅遊板塊(永靖縣黃河三峽、和政縣松鳴巖、積石山縣大墩峽)之一,全力打造旅遊景區提質升級,使旅遊首位產業真正成為各族群眾的致富產業。
大墩峽景區地處大河家鎮大墩村,由叭口溝山、灣架山和注窪山三大主峰構成,景區內山勢高聳、挺拔險俊,峽內群山疊翠,灌木叢生,奇花異草開滿山谷,谷底清溪潺潺,流泉飛瀑遍布其間,是休閒、觀光、探險的理想之地。
大山莊峽景區
SUMMER
大山莊峽景區是甘肅省著名花兒會場--蓋新坪的延伸部分,位於積石山縣劉集鄉河崖村。南臨風景奇特的黃草坪草原,前望茂密的蓋新坪林場,北與風情濃鬱的保安三莊相連,背靠巍峨雄壯的積石山。峽谷面積約5.2萬畝,平均海拔2300米左右。峽內植被茂盛,水資源豐富,空氣清新。
大山莊峽是隴上名山積石山的一個著名峽谷,它是有鍊石峽、石缸峽、莫耶峽三個峽谷組成。主要景觀:壯美山巒景觀和靈秀溪水景觀、五龍瀑布群景觀、森林景觀、石文化景觀、女媧補天傳說文化景觀 、大禹導河傳說文化景觀、飛陽仙姑傳說文化景觀、樊家峽關景觀、大山莊峽傳統「花兒」會景觀、祈雨「取水」民俗景觀。
積石民俗村旅遊景區
積石民俗村旅遊風景區包括民俗村、吊水峽、石海、黃草坪、蓋新坪五個景點。民俗村集中展示了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民宅建築風格和生活習俗等,是理想的特色鄉村遊之地。
石海自然風景名勝區
「石海」位於積石民俗村西南側,這裡自然景色奇特,河灘內磨圓度較好的大小石頭遍布。據專家初步考察,是第四紀末期冰川移動形成的衝積扇,在兩萬多畝的積石民俗村內連片成堆的石頭,有若萬羊雲集,是「天荒地老石不老」的歷史見證。石海中的「魯班石」,體形巨大,造型奇特,其美麗的傳說與被水淹沒的尕魯坪魯坪灘的「天下第一橋」遺址流傳的故事相對應。黃草坪位於小積石山麓的黃草坪,海拔在2300米至2600米之間,為高山草甸草原,面積約2萬畝,這裡溝梁相間,山坡較緩,草場分布廣,景色宜人。
吊水峽
吊水峽是小積石山中一條很長的峽谷,地處居集鎮強灘村西南。兩邊山勢峻峭,林木繁茂,有諸多山泉匯成清澈的深潭,有一處瀑布稱「吊水峽瀑布」,落差約10米,當地人稱「滴水巖洞」,是瀑布觀光、探險娛樂的好地方。
積石雄關
積石雄關位於大河家鎮關門村,地處巍峨的積石山麓,積石峽東口,南倚巍峨高聳的積石山峭壁,北臨濁浪滔滔的黃河深淵,黃河穿關流入縣境,地勢險要,有「積石鎖鑰」之稱。積石雄關為河州關之首,積石峽內黃河中流,兩岸削壁千仞,有大禹開山壁石之痕跡及大禹導河之傳說,是古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要隘、甘青之門戶。積石關聲名顯赫,已成為一處名勝,吸引無數遊客前來觀光。
臨津古渡
地處積石山縣大河家黃河橋上端的臨津古渡,是甘肅著名的三大古渡之一。臨津古渡始於漢代,繁榮於唐宋時期,從漢朝到明、清以及近代,一直是黃河上遊的重要渡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西進新疆,南入西藏,千百年前的絲綢古道上,成為渡河的重要交通工具。隋煬帝親自出巡隴右,河西地區,親臨前線指揮與吐谷渾作戰,從臨津關渡黃河至西平。到唐時,漢藏互通友好,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上來往的使者,商賈絡繹不絕。北宋熙寧年間,大河家古渡邊設有茶馬互市的榷場,各族人民和平貿易,明清時期,商販們從蘭州、四川、陝西等地運回絲綢、布匹在大河家銷售。1949年8月為解放青海、新疆,當地人民配合王震大軍順利渡河。1989年黃河大橋建成,臨津古渡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臨津古渡雖然已退出歷史的舞臺,但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它所擁有的輝煌與繁榮值得注目。
來源:甘肅農村廣播
編輯:史文君
責編:平功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