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暫無特效藥的情況下,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案對救治患者發揮了重要價值。包括湖北、北京在內的多省市,均已有多位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痊癒的患者出院。社會公眾對於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給予了更高期待。
從中醫視角如何看待"新冠肺炎"和SARS的區別?在不便直接接觸的情況下,中醫又如何對患者進行問診? 2月8日,京東健康"名醫直播"特別邀請了首都國醫名師、國家級名老中醫、東直門醫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專家組組長、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成員姜良鐸教授和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分會常委、東直門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主檢專家組成員、北京中醫系統肺炎防治專家組成員王蘭主任,為民眾解讀中醫如何應對"新冠肺炎"。
在直播中,不少網友對中醫療法抗擊"新冠肺炎"表示出極高的興趣。直播剛一開始,姜良鐸教授就網友提出的"如何從中醫角度認識此次疫情,如何看待新型冠狀病毒"的問題,做出了詳細回答。他表示,"新冠肺炎"從中醫角度叫做"瘟疫"或者"疫病",是由雜氣、戾氣、毒氣造成的。
在談到中醫歷史上如何治療此類疾病,姜良鐸教授介紹道:"中醫治療瘟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從古至今,瘟疫共發生了一百五六十次,每次治療後都形成了一整套的防治專著理論,最著名的有《傷寒論》、《瘟疫論》、《溫熱論》。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曾發生的乙型腦炎,近些年來陸續發生的甲流、禽流感、鼠疫等,在治療時中醫藥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急診與危重病專業工作的王蘭主任,也對"新冠肺炎"患者的具體臨床表現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她表示,本次染疫後,輕症患者的基本症狀是發燒、咽幹、咽痛、咳嗽、乏力,部分患者還伴有納呆、便溏等消化道症狀;重症患者則會出現氣促、氣短、喘症等情況。在西醫中,有兩項對"新冠肺炎"的判定指標,一項是呼吸頻率大於等於30次,另一項就是氧飽和度低於93%,用戶可以通過血氧儀來監測自己的血氧數值。當這兩項指標出現異常,說明情況已經很嚴重,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據悉,早在2003年,姜良鐸教授就作為中醫的唯一代表,參加了由時任北京市委書記劉淇主持召開的SARS防治會議。在談到"新冠肺炎"與SARS的區別之處時,姜教授表示,從中醫角度來說,SARS是熱毒為主,"新冠肺炎"則是溼毒為主,二者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之處在於,均是通過呼吸道傳染,傳染性較強、流行面積較大,且均有發燒、咳嗽、呼吸困難的症狀;不同之處在於,"新冠肺炎"不像SARS會在短時間內體溫上升很快,而"新冠肺炎"存在的消化道症狀,也是SARS沒有的。"這畢竟還是個新型的病,我們以前都沒有見過,但是非典時期的經驗這次可以借鑑。"姜教授說。
"相較於2003年的SARS,此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受到了更高的重視。北京的首例痊癒患者,就是主要採用中醫藥治療的患者。目前,我們正在逐漸完善中西醫聯合會診的制度,來促進醫療救治。" 姜良鐸教授介紹道。
在臨床的介入治療方面,王蘭主任也分享了一些具體的經驗。她表示,中醫診療分為幾種形式,一種是面診,通過望聞問切對患者綜合評估,另一種是通過視頻遠程會診,這次"新冠肺炎"由於不能近距離接觸患者,更多的是進行遠程視頻會診,並在網絡上進行答疑解惑,同時對有恐慌情緒的用戶提供心理的疏導。王蘭主任說道,"我想告訴大家,面對疫情我們要保持理性,過度的恐慌、過度的關注,反而不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
為響應國家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要求,和"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開展線上諮詢服務"的倡議,京東健康在此前針對"新冠肺炎"相關症狀免費問診基礎上,率先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推出覆蓋全部科室的免費問診服務,24小時無休,服務全國所有用戶。
如身體出現輕度不適或可疑症狀,可選擇先通過網絡平臺諮詢醫生的專業建議,以降低去醫院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