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為大家介紹了《山海經》中一小部分那些極具神秘、奇異的異獸,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一部分讀者小小的獵奇心,通過圖文介紹也讓我們對這些長相奇特的怪獸、產生了無限的遐想與設想,或聯想到這些異獸與我們現實生活當中的那些動物有些相像呢?下面小編要以精美彩色漫畫形象和引注《山海經》中介紹這一部分異獸的原文,來深入了解這八隻異獸。希望大家喜歡!
鹿蜀出自《山海經·南山經》「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鹿蜀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獸類,它樣子像馬,頭部白色,身上斑紋猶如虎斑,長有一條紅色的尾巴,鳴叫的時候就像人們在唱民歌。杻陽山上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馬,白頭,通身是老虎的斑紋,尾巴是紅色的,鳴叫起來像是有人在唱歌。它名字叫做鹿蜀。據說將它的皮毛佩戴在身上,可以使子孫昌盛。
讙huān出自《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西水行百裡,至於翼望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獾,其音如百聲,是可以御兇,服之以瘴。
翼望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一般的野貓,只長著一隻眼睛卻是三條尾巴,名稱是讙,發出的聲音好像能賽過一百種動物的鳴叫,飼養它可以闢兇邪之氣,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黃疸病。
鵸鵌qi tu出自《山海經·西次三經》:翼望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食之不魘,又可御兇。
翼望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普通的烏鴉,卻長著三個腦袋、六條尾巴並且喜歡像人一樣笑,名稱是鵸鵌,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做惡夢,還可以闢兇邪之氣。
數斯出自《山海經·西山經》:皋塗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足,名曰數斯,食之已癭。
皋塗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鷂鷹卻長著人一樣的腳,名稱是數斯,吃了它的肉就能治癒人脖子上的贅瘤病與癲癇病等。
彘zhi出自《山海經.南次二經》:又東五百裡,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區,東望諸【血比】。浮玉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浮玉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老虎卻長著牛的尾巴,發出的叫聲如同狗叫,名稱是彘,是能吃人的。
蠱雕出自《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五百裡,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是食人。
再往東五百裡,是座鹿吳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但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澤更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種野獸,名稱是蠱雕,形狀像普通的雕鷹卻頭上長角,發出的聲音如同嬰兒啼哭,是能吃人的。
雕又稱纂雕,是一種似鳥非鳥的食人怪獸,樣子像雕,有角,叫起來像嬰兒啼哭。蠱雕為獸,有如雕、如豹兩種形狀:其一,鳥形,似雕獨角;其二,豹形,鳥喙一角。
蠃魚luo出自《山海經》一種邽山異獸,魚身鳥翼,音如鴛鴦 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黃貝;蠃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
邽山,蒙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黃貝;還有一種蠃魚,長著魚的身子卻有鳥的翅膀,發出的聲音像鴛鴦鳥鳴叫,在哪個地方出現那裡就會有水災。
猙出自《山海經·西山經》:章莪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
章峨山,千裡無草木植被,寸草不生,多碧巖,還有許多怪獸出沒其中。此山中有一畏獸,五尾一角,吼叫聲如雷劈石,以老虎豹子為食物,全身赤紅,身形似豹。
感謝各位讀者閱讀此篇文章!以上圖片為千圖網擴展許可授權給此文作者,版權歸千庫網享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作其他商用。(如需轉載!請標明來源)如有異議和補充的歡迎大家留言!歡迎點讚和關注!本作者後續不定時更新精彩續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