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和風送暖,三五好友、詩酒唱和,這是一種多麼快樂的生活。一邊暢飲美酒,一邊欣賞壯美山河,令人心情舒暢、境界恬淡。萬物眾生、千古之事,也都落在一杯甘醇的美酒之中,眾多的玄妙也都化為樸素與靜雅。
初唐有一位才子因為心情不好,於是便結伴同遊,他徜徉在清泉之畔,流連於山林之間,與朋友推心置腹,美妙的詩歌也和山風、泉水一起奏響。下面介紹王勃的一首五律,婉轉流暢,更展現了如同仙境的美景。
聖泉宴
唐代:王勃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蘭氣燻山酌,松聲韻野弦。
影飄垂葉外,香度落花前。
興洽林塘晚,重巖起夕煙。
王勃是初唐傑出詩人,他年少成名、氣骨蒼然,雖然英年早逝,卻為後世留下了很多優秀作品。其高才博學,光昌流麗,只因仕途受阻,從而牢愁滿腹。後世對他曾高度評價,稱他的才情堪為唐代詩歌的開山鼻祖。
王勃被逐出沛王府之後,就去了蜀中暢遊,也在那裡結識了很多朋友,他們詩酒唱和,心情放鬆,完全忘記了曾經的痛苦,更暫時擺脫了人世間的一些憂愁。聖泉在四川中江縣的玄武山中,詩人與少長同遊,共寫高情,即興賦詩。
首聯交代了季節和遊玩地點,並表達了自己的愉悅之情,「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他們一路邊走邊看,暖風頻吹,走不多久就感覺身上發熱,於是乾脆就敞開衣襟,經過艱苦攀登,終於抵達山頂。詩人與朋友們席地而坐,俯瞰淙淙流過的聖泉水。
玄武山上有一座玄武觀,這裡曾是佛、道兩教競爭、更替的歷史見證,初唐四傑都曾在此遊覽、賦詩。詩人攀登石頭臺階、俯瞰清澈的泉水,遠處的道觀和遊客也都歷歷在目,讓人心曠神怡、樂而忘憂。
詩人在山頂坐著休息,這裡白雲悠悠、涼風習習,很快就感到有一絲涼意。接下來抒寫即目所見,並開始享受宴席,「蘭氣燻山酌,松聲韻野弦。」朋友們打開自帶的醇酒佳釀,一邊暢飲,一邊縱情放歌;耳邊松濤陣陣,大自然也為他們伴奏助興、奏響了動聽的旋律。
頷聯顯得氣勢雄渾,一個「燻」字,點出美酒香味醇濃;一個「韻」字,用作動詞,表達出天人合一的和諧境界,令人如夢如幻,不舍離去,盡顯開闊的胸襟。
然而詩人也描寫多樣,頸聯就轉而展現細膩的風景,「影飄垂葉外,香度落花前。」低垂的樹葉在水中形成倒影,忽高忽低,好像隨時都要飄起來;落花沒入水中,香氣卻瀰漫在空中,經久不散。
「影飄、香度」,盡顯垂葉和落花的靈動姿態,表明詩人觀察細緻、思考深入,與六朝的浮靡詩風迥然不同。詩人身處風流飄逸的大唐,卻仿佛淡泊出世,高蹈塵外。
最後詩人表達了無限留戀之情,「興洽林塘晚,重巖起夕煙。」不知不覺,天色已晚,朋友們相處融洽、興致高漲,而連綿的群山峻岭漸漸被籠罩在雲煙之中,顯得一片迷茫和朦朧。
詩人雖然覺得尚未盡興,但相信下次還有機會與大家再次暢遊,一起縱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共同高歌美好的幸福生活。一時間大家都興高採烈,群情昂揚。
王勃的這首五律婉轉流暢,如同一氣呵成,令人愛不釋手。詩人先寫登山過程,次寫山中宴席,然後描繪動態美景,最後抒發心中深情。
在年輕詩人的筆端,蘭氣、松濤,垂葉、落花等等,都顯得如此迷人,更有大自然的天籟之聲,令人流連忘返,即使是仙境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