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賈府裡,襲人並不是最突出的,但卻是曹雪芹著墨最多的丫頭。她雖是四大丫頭之一,但各方都十分普通,判詞裡的評價是「溫柔和順」,小說裡對她的定義是「忠」和「賢」。
在大觀園這個奼紫嫣紅的地方,襲人的姿容不可謂不普通;與其她幾大丫頭相比,襲人的能力方面也並不出色,平兒左右逢源,鴛鴦靈巧機敏,就是晴雯也比她更為出色。但就是這樣一個在爹媽吃不上飯時被賣進府的丫頭,一步一步從小丫頭,做到了賈母身邊的大丫頭,成了賈寶玉的準姨娘。襲人憑藉自己的努力,得到賈府上下的一致認可和尊重。讓我們來看她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的。
襲人的憂患意識:看清形勢,為自己的人生努力
襲人是幼年家境貧困而被賣至賈府的,對於小小年紀的她來說,完全是從一個世界到了另一個世界。小門小戶的孩子,雖然物質生活清苦了些,可到底有疼愛自己的親人在,自由自在。而到了賈府,她是孤苦無依的,小小年紀就會被其他大丫頭、媽媽欺負,作為奴僕,要在這裡站穩腳跟,不僅要學會怎麼服侍人,還要學會這裡的一切規則,比如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比如在被比她等級高的丫頭欺負時,學會妥協;比如她要放下自己曾經的一切,包括思想、觀念。
在這種環境下,她選擇符合社會主流的道德觀「恪盡職守」,努力做一個被主流社會所認可的奴僕。人生就是一個又一個的選擇,最終走出了自己的路,襲人選擇賢惠忠誠,選擇精明識大體,為了擺脫貧賤窮困的處境,她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
奴僕制度在中國存在已久,到清朝已發展得相當完善。賈府的丫頭們雖然看似比普通人家的小姐還氣派,「穿綾羅綢緞,吃細米白飯」,但這一切都是主子給的,只是為了顯示家族的奢華氣派。這些改變不了他們低賤的地位,府裡一年有多少被害死的丫頭,有多少丫頭因受辱而自殺,有生病吃不上藥而被趕出去死掉的;大家族裡的奴僕世界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裡面的主子、管家、僕婦關係錯綜複雜,結黨營私,爭權奪利;他們小心翼翼服侍主子,一不小心便有可能成為主子的出氣筒。而在主子犯錯時,首先遭殃的就是身邊侍候的人。比如在賈寶玉去上學時,賈政就對跟他的李貴說:「等我閒一閒,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長進的算帳。」
賈府的這些丫頭,吃的就是青春飯,年齡一大,便會被主子或管事的拉出去配人,所嫁非人更是常有的事。比如王夫人的丫頭彩霞,配給了「容貌醜陋且酗酒賭博」的旺兒之子。除此之外,像襲人這樣的年輕爺們屋裡的丫頭還有另外一條路可以走。按照賈府的規矩,「凡爺們大了,未娶親前先都放兩個人侍候」,例如趙、周兩位姨娘就是在王夫人嫁給賈政之前便跟了賈政。
而襲人和晴雯便是賈母放在賈寶玉屋裡的,但是相較於小紅,襲人既沒有對方的美貌,也沒有老子娘在府裡當管家、管事媽媽的優勢。跟晴雯相比,她也沒有對方的姿容和伶俐。在當姨娘的路上,她處於競爭的劣勢地位。但她能夠清醒地審時度勢,看清自己的劣勢,變劣勢為優勢,而也恰恰是她「笨笨的」得了王夫人的青眼。給王夫人和賈母等主子留下周全賢惠的印象,而賈寶玉也素喜她的「柔媚嬌俏。」
對於她的直接上司-賈寶玉,她既是體貼溫柔的解語花,又是賢惠周全的大丫頭
賈寶玉是襲人的直接上司,她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賈寶玉展開的。而她的目標是成為賈寶玉的姨娘,要實現她的目標,並且長久地留在賈府,她只有牢牢抓住寶玉的心,才能一直在賈府立足,才能繼續目前相對安穩舒適的生活。襲人讓寶玉既在精神上對她依賴,又在生活上對她依賴。
作為怡紅園的第一大丫頭,她工作積極主動,事無巨細,毫不推諉,兢兢業業地侍奉主子,成為怡紅園裡不可或缺的人。
在生活上,襲人對寶玉的照顧已經到了無微不至,事必躬親的地步。賈寶玉的一應大小事務,四季穿戴、寒暑往來,都由她親自打理,宛如一個老母親。這就不僅僅是一個忠誠的僕人所能做到的了,這其中還有她對賈寶玉的感情。正如她所說的,一時她不到,就有事故兒。
除此之外,襲人還常常勸諫賈寶玉讀書,聽從賈政的教導。賈寶玉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完全偏離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念的,在他眼裡,男人應該去做的「考舉人進士,講仕途經濟」都是些混帳話。對於勸他上進的薛寶釵,他卻覺得「好好的一個清淨潔白女兒,也學得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兒之流……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瓊閨秀閣中亦染此風,真真有負天地鍾靈毓秀之德。」
襲人以她的方式,半嗔半勸,半威脅半引導地勸他上進。如第十九回,襲人跟賈寶玉說她老子娘要贖她出去了,寶玉「淚痕滿面」,她就藉此機會勸他:
一,不可再胡說八道,動不動就要化灰化煙。
二,不管喜不喜歡讀書,也要在老爺面前裝出喜歡讀書的樣子,不可毀僧謗道,調查脂弄粉。
三,不許吃人嘴上的胭脂,愛紅的毛病也要改。
無論是為了她自己也好,為了賈寶玉的將來也好,她用她自己的方式來「箴」「諫」寶玉,仍然希望他能夠走上正途,能夠得到賈政的認可,能夠回歸社會主流意識的價值觀。
對會決定她人生走向的高層,她既展現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又表現了自己的忠誠
襲人是賈母身邊的大丫頭之一,是賈母給寶玉的屋裡人,其實最終會影響她命運走向的就那幾個人:賈母、王夫人、賈寶玉,以及賈寶玉將來的妻子。隨著賈寶玉長大,襲人也和寶玉發生了實質性的關係,就應該趁熱打鐵,在賈寶玉成親之前將名分定下來,否則等寶玉成了親,她就又多了一個上司。
在已經得到賈寶玉的喜歡後,想要確定下名份,就必須是賈母或王夫人開口。而在賈母和王夫人之間,雖然她仍然算是賈母屋裡的大丫頭,但是襲人聰明的沒有選擇賈母,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 襲人更符合王夫人的審美。
賈母的審美眼光在紅樓夢裡一直是很高的,比如她在元宵節夜宴上,點了一出《尋夢》,又吩咐小戲子只用簫和笙笛伴奏,反映出她的清雅脫俗。賈母一直都喜歡靈巧的人,比如林黛玉,比如薛寶琴。看晴雯被趕出去後,賈母對王夫人說的話也知道賈母的態度,她更看好的是晴雯做寶玉的妾。因為她「模樣爽利針線多不及她」,而襲人則是「從小兒不言不語,是沒嘴兒的葫蘆。」
第二 賈母更加的通透、睿智,而王夫人不是個明白人,在遇到賈寶玉的問題上,就更是糊塗。
如果襲人去找賈母表忠心,那她小心思肯定會被賈母看穿,就算賈母會滿足她的心願,她也可能同時將襲人和晴雯一併抬為姨娘,因為她們倆原本就是賈母放在寶玉屋裡的人。
而王夫人則不一樣,她是賈府裡最糊塗的人之一。《抄檢大觀園》是《紅樓夢》全書中又一個高潮,是賈府由盛而衰的一個徵兆,而這一事件正是由邢夫人挑唆,由王夫人拍板完成的。在賈寶玉的問題上,王夫人就更加糊塗,從金釧的事上就可見一斑。襲人原本的人設就是賢惠溫和,而外貌也較晴雯等人差一些,這些都符合王夫人的審美。因此,只要她在賈寶玉的問題上稍稍表現出她的忠誠和識大體,便能迎合王夫人的口味。
第三 賈母畢竟是祖母,而王夫人是母親。
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賈寶玉的婚戀問題上,王夫人更加名正言順一些。
一切都照著襲人的設想發展,在王夫人叫一個跟賈寶玉的人時,她便主動去了。她首先告訴王夫人,她覺得「論理,我們二爺也須得老爺教訓兩頓。若老爺再不管,將來不知做出什麼事來呢。」 這話是對王夫人態度的一個微妙試探,卻剛好說到了王夫人的心坎上,對襲人立馬就換了稱呼,直叫她「我的兒」。
王夫人也表示:我怎麼又不會知道這個道理呢。只是我這把年紀了,就只有這一個兒子,以後這家業還得他來繼承;第二呢,老太太又總是護著他,萬一他老子把他打壞了,到時又把老太太氣壞了,這老老小小的都是事。其實從王夫人的口氣裡,不難看出她是有些埋怨賈母總那麼慣著賈寶玉的。
襲人再接再厲,表明自己的立場,告訴王夫人:她當然知道王夫人是最疼賈寶玉的,他們這些在屋裡服侍的呢,跟賈寶玉都是一條船上的人,只有他好,他們才能好。一旦賈寶玉有什麼事兒,他們這些人首當其衝地就要遭殃。
王夫人一聽這話,就更覺得襲人識大體:我經常聽到有人誇你,還以為你是想做姨娘,所以就在寶玉面前表現,或者只不過做些表面功夫,還以為你跟趙姨娘她們是一路貨色。沒想到你居然還懂這麼多大道理,以前是我看低你了。
作為正室夫人,王夫人對趙姨娘之流,或是想做姨娘的女子是不太有好感的。但是襲人幾句話,就讓王夫人放下了對她的成見,認為她是真心為賈寶玉考慮,而不是為了想做姨娘而做表面功夫。
接著,襲人便跟王夫人說了她的擔憂:賈寶玉畢竟年紀大了,現在跟一幫姐姐妹妹住在大觀園也不方便,更何況林黛玉和薛寶釵是表姐妹,萬一到時候做出什麼不好看的事來,賈寶玉一生的聲名品行就完了。
襲人的話,看似只是作為奴僕的拳拳忠心,實則步步為營,一環扣一環,從一開始微妙的試探,到打消王夫人的成見,到最後大膽諫言,冒著僭越的風險,以奴僕的身份冒犯兩位表小姐:薛寶釵和林黛玉,完美地樹立了一個為了主子不畏生死的形象。
而襲人在人心的把控上也非常精準,這兩件事都說中了王夫人心裡的隱憂:第一件,賈寶玉跟著賈母,天天和一眾姐妹廝混,不理仕途經濟,他需要賈政的教導,回歸主流社會意識形態。第二件,她擔心賈寶玉跟林黛玉的感情會越來越深,甚至會做出什麼不光彩的事來。
襲人的話得到王夫人的極大認同,在寶玉的教育問題上,兩人堪稱知音。襲人抓住了王夫人愛子的心理,從而得到了她的認同,獲得了相應的承諾。王夫人從自己的體己銀子裡拿出二兩來給襲人當月錢,雖未過明路,但已然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準姨娘。
打造個人品牌:在眾位姑娘眼裡,她是賢襲人;在小丫頭眼裡,她是寬容大度的上司
襲人在賈府長期打造的人設就是賢惠、識大體,她的人緣是非常好的,不論主子還是奴才,無不稱讚她一聲。她不像林黛玉,除了賈母和王夫人等長輩,她誰都會打趣、戲謔;她更不像王熙鳳,媚上欺下,賈府下面的奴材無不表面怕她的威嚴,而私底下又怨恨她。而襲人則不一樣,無論是對上還是對下,她都是那個老好人,她在賈府裡塑造了最成功的個人品牌:忠誠,賢惠,識大體。
在賈母眼裡,她「心地純良,恪盡職守。」因為她伶俐、溫柔、和順,所以才把她給了寶玉。王夫人更是說襲人是比寶玉還強十倍,她一口一個「我的兒」,並且含著眼淚說:「你們哪裡知道襲人那孩子的好處。」 薛姨媽對襲人的評價是「行事大方」。王熙鳳說她「是個省事的人」。寶釵稱她「倒有些見識。」史湘雲更是拿她當姐妹看,刻意給她送戒指來,還說她「在家時時刻刻那一回不想念你幾句。」
丫鬟雖然仍是奴僕,但是做到主子身邊的大丫鬟,其地位就等同於「副小姐,」如賈母身邊的鴛鴦,王熙鳳身邊的平兒,王夫人身邊的金釧,黛玉身邊的紫鵑,寶釵身邊的鶯兒。她們在日常生活上穿綾羅綢緞,吃細米白飯,地位低下的奴僕無不巴結討好,口裡「姑娘姑娘」地喊著,就算高貴尊榮的主子也會敬著他們。如六十三回,林之孝家的就教育賈寶玉,說他不應該管幾位大姑娘叫名字,說是「從老太太,太太屋裡撥過來的,便是貓兒、狗兒,也輕易傷它不得。」
除了服侍主子,這些大丫鬟又有小丫頭服侍著,她們還要負責管理下面的奴僕,在主子和奴僕中間周旋。在這一點上,襲人做得八面玲瓏,四處逢源。小丫頭佳慧跟小紅抱怨月錢被大丫頭吞了,心裡不服氣。但對襲人,她認為「哪怕她得十分,也不惱她,原該的。」襲人作為過來人, 她能夠理解小丫頭們的不容易,能夠明白她們的處境。
第59回,春燕娘因事被攆,一來跟襲人求情,她就立馬「心軟了。」
第61回,彩雲偷玫瑰露引發一場風波,事發後襲人幫著遮掩。
結束語:
雖然最終襲人還是離開了賈府,嫁給了蔣玉函。但是她那種身處不利條件下,卻仍然努力為自己籌謀的精神卻讓人觸動。在龐大的社會面前,每個人都渺小如塵埃,很難去改變什麼。但作為獨立的個體,卻仍然能夠積極的去努力生存的態度,是有其現實主義精神的。
襲人的悲劇是封建奴婢制度下催生的,她做出的所有行為和選擇,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的因素。有理智的因素,也有情感的因素。襲人身上的特點如同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人一樣,是複雜的,很難有好壞來衡量,我們也不能用單一的道德規範來評價她。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一個在艱難環境下,仍然為自己的獎來而不懈努力的丫頭。雖然老天並沒有給她太多優勢,她卻不放棄自己。她努力地適應客觀環境,具有鮮明而豐滿的生活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