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ollider媒體12月9日的獨家報導,飾演《超凡蜘蛛俠》的安德魯·加菲爾德已經確認加盟《蜘蛛俠3》。
此外,「格溫」艾瑪·斯通雖因懷孕暫無法確定加入,但若開拍時條件允許,她也願意回歸。
這個消息一出,基本坐實了《蜘蛛俠3》將像《蜘蛛俠:平行宇宙》一樣開啟多元宇宙的傳言。
目前託比·馬奎爾也在與漫威就合同事項進行商討,相信最終確認也只是時間問題,因為該系列中出現的「章魚博士」扮演者阿爾弗雷德·莫裡納已經快他一步確認了自己將出現在《蜘蛛俠3》當中。
#三代蜘蛛俠同框#簡直就是夢幻般的場景,而這一切都將在《蜘蛛俠3》中出現!
巧合的是,隔壁DC也在籌備著類似的電影宇宙大事件。
這個大事件將發生在電影《閃電俠》當中——「閃點」。
目前已經有2任蝙蝠俠扮演者確定將在影片中出現,分別是本·阿弗萊克和麥可·基頓。
傑弗裡·迪恩·摩根也正與華納接觸,商討出演另一個蝙蝠俠——託馬斯·韋恩(另一個宇宙裡布魯斯·韋恩的爸爸)。
此外,還有消息稱,電視劇版《閃電俠》的主演格蘭特·古斯汀也將出現在這部電影當中。
也就是說,即將在2022年上映的電影《閃電俠》將迎來至少兩代不同角色的跨世界觀同框,與漫威《蜘蛛俠3》三代同框一樣是令粉絲振奮的消息。
好巧不巧,這對超級英雄電影領域的前二競爭對手,竟然幾乎同時想到了跨宇宙、跨世界觀相遇這一招。
但同一設計,對二者各自原有宇宙世界觀的影響並不相同。
不只是影響程度上的差異,漫威和DC此時做同一件事,既出於不同的目的,也將因操作的效果對未來的布局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漫威和DC下出同一步棋,而這步棋同等重要,究竟誰將笑到最後呢?
01漫威:傳承與重塑
非常明顯的是,漫威讓三代蜘蛛俠同框,並不只是想要賣個情懷。
託比和加菲回歸,固然能夠引起過去兩版蜘蛛俠粉絲的狂歡,但漫威所求絕不僅於此。
三代蜘蛛俠能夠同框,其必要條件在於多元宇宙這一概念的確立。
而這一點,早已在《蜘蛛俠:英雄遠徵》和《復仇者聯盟4》中埋好了伏筆。
也就是說,漫威很可能在多年前就已經想好了要在《蜘蛛俠》系列電影中完成這次跨宇宙重聚。
動畫片《蜘蛛俠:平行宇宙》毫無疑問就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實驗品,它製作和上映的時間恰好在《蜘蛛俠:英雄遠徵》和《復仇者聯盟4》之前。
也就是說,它既證明了跨宇宙世界觀的可行性,又試探了觀眾的接受程度。
在這種前提下,漫威就有充分的信心將這種設定搬到真人電影當中。
因此可以說,《蜘蛛俠3》就是對多元宇宙這一概念有計劃的傳承。
目前對於蜘蛛俠這個MCU角色而言,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便是接過上一代漫威三巨頭的大旗,尤其是替代鋼鐵俠此前的地位。
於是,這部電影也很有可能將對現有漫威電影世界觀進行一次重塑,繼而解決一個問題——
下一個漫威電影大事件是發生在多元宇宙中,還是收束回616宇宙?
如果是希望進行一次世界觀收束,那麼這部電影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蜘蛛俠解決多元宇宙的混亂。
通過蜘蛛俠跨宇宙、修復混亂的行為,確定他在這片多元宇宙以及原有616宇宙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2015年漫威漫畫大事件「秘密戰爭」中,所有多元宇宙都遭到毀滅,最後只剩下了616宇宙和終極宇宙。
最終,這兩個宇宙也相撞毀滅,所有宇宙收束到了全新全異宇宙之中。
如果漫威希望達到這個結局,在以荷蘭弟版蜘蛛俠為主角的《蜘蛛俠3》裡,託比和加菲兩位演員,很大概率也將只出現在這一部電影當中。
他們將作為陪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而如果漫威接下來打算繼續往多元宇宙擴展,那《蜘蛛俠3》的目的就是進一步完善多元宇宙這個概念。
如果多元宇宙概念得到完善,新的漫威宇宙就擁有了無窮無盡的發揮空間,基本上可以說,編劇想怎麼編就怎麼編。
總而言之,《蜘蛛俠3》是目前漫威電影宇宙最重要的一部電影,它將直接決定MCU此後的故事走向。
但它又完全在漫威的計劃之中,退可守進可攻,無論是保守還是激進,都能達到預想中的效果。
那麼對於DC而言,「閃點事件」又是否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呢?
02DC:不破不立
其實重塑漫畫世界觀的「閃點」,是DC漫畫所引入的概念,早在2011年,DC漫畫就以閃電俠為主角,完成了對漫畫世界觀的重啟。
因此,說漫威漫畫是模仿了DC漫畫也不為過。
這種程度的模仿並不是啥壞事,所有世界觀宏大的漫畫宇宙,到後期都會遇到同一個問題——劇情到後期無法釐清,新讀者的加入也非常困難。
「閃點」的概念就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但到了電影宇宙當中,情況就不一樣了。
與漫威電影的「進可攻退可守」不同,DCEU幾乎已經到了不得不做這件事情的時候。
自打2017年的電影《正義聯盟》因戲內外各種原因打亂了DCEU的布局和計劃之後,整個DC電影宇宙都可以說是一團亂麻。
不僅兩大頭牌蝙蝠俠和超人的演員狀況頻頻,整個宇宙世界觀也已經崩塌。
華納被迫開始轉戰超級英雄個人電影,希望讓這些超級英雄各自縱深發展,從而擴展電影宇宙所涉及的領域。
《海王》擴展了深海領域,《雷霆沙贊》去到了魔法領域,《神奇女俠1984》可能將延伸時間領域。
《蝙蝠俠》則是完全進入了重啟狀態,《小丑》則又增加了新的版本。
與此同時,華納又從來沒有放棄過讓這些英雄重新集結的想法。
在這種個人電影各自獨立且相對混亂的情況之下,「閃點事件」幾乎就是完成世界觀重塑的唯一選擇。
在漫畫的這起事件當中,閃電俠無意中在穿越時空的過程中改變了歷史,世界因此陷入混戰,但最後閃電俠成功地修復並重啟了宇宙。
閃點事件過去之後,DC旗下主世界漫畫的刊數都清零了,就連從來沒有重計過刊號的蝙蝠俠和超人系列主刊《偵探漫畫》(1937年開刊)和《動作漫畫》(1938年開刊)都從第一刊算起。
這是DC漫畫在市場不景氣之時,重新奪回銷量的不得已之舉,現在它即將在電影中重演,我們也可以從此看出DCEU的處境之艱難了。
但重啟對於目前的DCEU而言,絕對是一件好事。
在去年《名利場》對《閃電俠》導演穆斯切蒂的採訪中,他如此描述電影《閃電俠》對目前DCEU的重要性:
閃電俠是基點。在我們進入他的冒險之前,他是這個完整的世界觀的一部分,這是觀眾所熟知的宇宙。但這個情況將會改變,這部電影將成為串聯全局的引線,它預示著一個統一宇宙的誕生,在這個宇宙中,我們之前所見過的所有電影迭代都將生效。它的包容性意味著已經和即將在電影裡發生的事情,都存在於同一個多元宇宙中。
從穆斯切蒂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閃電俠》更有可能是一個起點。
「統一宇宙的誕生」,意味著DCEU可能並不想在《閃電俠》這部電影中就把閃點事件講完,更有可能是通過這部電影開啟多元宇宙。
這部電影將對現在DCEU的混亂局面提供解釋餘地,演員的更改和故事線的轉變都將得到解釋。
如此華納就擁有了非常開放的操作空間,他們完全可以繼續發展超級英雄個人電影,甚至同時擁有兩個小丑、兩個蝙蝠俠,都完全可以用多元宇宙進行解釋。
然後,新的大事件讓超級英雄集結,這起事件可能是「不義聯盟」,也可能是對「閃點事件」的最終解決。
總而言之,想怎麼拍就怎麼拍。
但這就意味著《閃電俠》這部電影對於DCEU而言,已經變得比同時期的任何一部DC電影都要重要。
《閃電俠》質量的好壞,劇情的推進邏輯通順與否,將直接決定DCEU能否自圓其說。
幸運的是,隔壁漫威電影剛好處在新舊交接的時期,作為頭號競爭對手,DC此時正是發力的最佳時機。
最後,從結果上再對比一下《蜘蛛俠3》和《閃電俠》這兩部電影對於各自宇宙的意義吧。
相對而言,漫威電影的超前布局使《蜘蛛俠3》的運作顯得更加遊刃有餘,這部電影很重要,但不管結局如何似乎都在漫威的掌控範圍之內。
DC電影則走到了「不破不立」的不得已階段,《閃電俠》如果能拍好,往後的DCEU發展就能夠更加順暢,甚至抓住漫威電影的交接良機實現趕超;反之則需要其他後續電影繼續填坑,很可能難上加難。
未來10年,超級英雄電影頭把交椅屬於漫威還是DC?
《閃電俠》和《蜘蛛俠3》固然重要,但結局肯定不是這2部電影就能決定的,後續其他電影的質量將持續影響二者的地位。
作為觀眾,我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漫威和DC都能在關鍵節點上做到十全十美。
未來若是兩邊齊頭並進,足夠的競爭壓力才會讓漫威和DC一直保持高質量的產出,我們也才能看到更多的好電影。
總而言之,不管是漫威還是DC,不管是《蜘蛛俠3》還是《閃電俠》,都向前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