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場活力看,奈及利亞人口規模帶來的剛性消費需求是巨大的。作為資源密集型的非洲第一經濟大國,奈及利亞的經濟發展既有充滿活力的一面,也有面臨挑戰的一面。
文/楊寶榮
根據非洲開發銀行數據,自從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南非後,奈及利亞一直是非洲經濟總量第一大國。2018年奈及利亞GDP規模為3972.7億美元,佔非洲總量的17%。
非洲開發銀行2019年年鑑數據顯示,2019年奈及利亞成為非洲唯一一個人口超過2億的大國,也是世界人口第七大國,其人口約佔非洲人口總量的15.2%。這意味著奈及利亞要以約佔非洲3%的面積,解決非洲約15%人口的生存問題。
作為石油出口國,自2015年油價暴跌以來,奈及利亞的經濟增長表現並不好,2016~2018年年均增幅低於2%。但從2016年-1.6%的負增長到2017、2018年的0.8%、1.9%,這是一種回暖的態勢。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1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奈及利亞2019年增長率估計為2.0%,2020年預計為2.1%。
另據統計,2019年該國城市人口比重約為51.2%。從市場活力看,奈及利亞人口規模帶來的剛性消費需求是巨大的。
作為資源密集型的非洲第一經濟大國,奈及利亞的經濟發展既有充滿活力的一面,也有面臨挑戰的一面。奈及利亞在發展中呈現出的潛力、活力和問題是反映非洲發展現狀的縮影。
經濟回暖
2015年以來,非洲多數資源出口型國家都陷入增長衰退困境,石油出口貢獻率較高的奈及利亞也難以倖免。但與南非、安哥拉相比,則要好得多。
從政府債務看,2010~2015年,奈及利亞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為年均16.9%,大大低於非洲石油出口國政府負債率的平均水平。2016~2019年非洲石油出口國的政府負債率依次為36.4%、38.6%、41.9%、42.15%。
作為農業增長乏力且城市人口比重較高的國家,奈及利亞的商品進口用匯壓力要遠遠大於其他石油出口國。在此背景下,該國通脹率卻穩中有降:2017年為16.5%,2018年下降到12.1%,2019年估計值為11.3%。
從產業增長看,2019年奈及利亞礦業和鋼鐵行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從之前的0.3%增加到3%,未來幾年將有望進一步大幅提升。奈及利亞礦業和鋼鐵開發部國務部長表示,非洲2017年鋼鐵產量為1500萬噸,而奈及利亞僅生產了約100噸,人均鋼鐵消費量不足10公斤,這是難以滿足本國需要的。
政府調控
世界銀行2020年1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以「增長放緩,政策挑戰」作為主題,顯示了在全球經濟發展充滿不確定的背景下,政府在經濟周期性調整中的突出作用。
通過監管加強政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調控能力是近年來奈及利亞改革的重要方向。2019年8月,奈及利亞宣布關閉部分陸地邊境,打擊非法走私。得益於此,海關收入有了大幅提升,2019年海關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1.6%,達到1.34萬億奈拉(約合人民幣257.48億元)。
2020年1月,奈及利亞政府又啟動了「戰略收入增長計劃」綜合稅制改革方案,旨在提高政府收入水平,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奈及利亞政府還將脫貧與增長的希望寄託於中小企業。《2019年財政法案》大幅降低了中小企業所得稅,規定營業額低於2500萬奈拉(約合人民幣48萬元)的小企業免徵所得稅,營業額在2500萬至1億奈拉(約合人民幣192萬元)的中型企業徵收20%所得稅,營業額1億奈拉以上的大企業徵收30%所得稅。
此外,通過技術進步擁抱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發展機遇是當前很多國家關注的焦點。2019年12月,奈及利亞央行指示商業銀行降低銀行無現金支付費率,反映了政府對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視。
發展掣肘
奈及利亞面臨的挑戰也是突出的,需要提高擁抱新經濟的能力。
一方面,要使人口規模轉變為增長動力還需要加大投入。技術人才的短缺是對奈及利亞技術經濟發展的制約。2001年至2007年間,奈及利亞的文盲率約為45.2%,而2008年至2014年文盲率仍高達48.9%。特別是婦女,文盲率從2007年的56.7%上升到2014年的58.6%。
這種現象和趨勢在非洲很多國家是普遍存在的。2019年10月,非盟在布吉納法索舉辦的第39屆國際農村婦女節上,將提升婦女地位和工業化議題相結合,凸顯了非洲國家重視婦女地位提升同社會經濟發展進步的相關性。
另一方面,基礎產業的競爭力較低。從2010年和2017年行業發展數據對比來看,該國農業和工業佔GDP的比重是下降的,前者由23.9%下降到21.1%,後者由25.3%下降到22.6%。期間,加工業特別是服務業所佔比重有所提升,前者由6.6%上升到8.8%,後者由50.8%提高到56.4%。
世行報告指出,奈及利亞40%的農業勞動力只創造出25%的生產總值,勞動生產率低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平均水平。
前景向好
依託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簡稱西共體)大市場,奈及利亞經濟發展前景不容小覷。
21世紀前10年,東非共同體是長期引領非洲增長的地區。而西共體近年來的增長潛力不斷釋放,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市場規模和資源潛力。2019年全非洲增長率超過6%的10個國家中,有7個屬於奈及利亞所在的西共體。作為西共體的火車頭國家和一體化的主要推動者,奈及利亞政策調整較為積極,這既有利於提升自身的經濟發展質量,又有利於西共體未來的順利推進,其依託西共體實現進一步增長和發展的潛力也是巨大的。
此外,全球經濟多元化背景也有利於奈及利亞經濟的恢復。
對當前世界經濟的不確定判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的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定式思維,即世界經濟的恢復和增長主要依靠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元加息導致以美元為介質的國際資本流出,美國對外關稅調整導致世界貿易萎縮、發展中國家外匯流失嚴重、外來投資不足、經常項目收支銳減等。
但在21世紀的今天,這種定式思維並不能客觀反映很多國家的發展現實,因為很多新興市場國家本身就具有剛性增長需求。比如,2019年奈及利亞奈拉兌美元的平均匯率為362.6∶1,2018年為362.59∶1,下降並不明顯。儘管2018年美國貿易政策的調整給世界發展帶來衝擊,但奈及利亞自身的巨大市場在應對這種衝擊時已經開始體現韌性。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2020年2月5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3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