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拍攝的公交車圖片,是成都市90年代初期的場景。不曉得有好多人還記得照片中這是那條公交線路?
這個場景也只有上世紀的老成都人才會有印象。
在上世紀60-80年代之間,成都市陸續開通了不少郊區公交線路,比如:14路(九眼橋-龍泉驛)、15路(梁家巷-青白江化工廠)、21路(磨子橋-洛帶)、22路(青羊宮-溫江縣永寧)、23路(西門車站-工業學院)、24路(梁家巷-崇義橋)、29路(雙橋子-石板灘)、30路(洛帶-金堂縣五鳳溪)、31路(九眼橋-萬興橋)、32路(洛帶-石板灘)、37路(雙橋子-龍泉驛)、39路(龍泉驛-石經寺)、40路(洛帶-簡陽縣養馬)。
其實,上世紀除了以上郊區公交線路外,還有以2字開頭的近20條遠郊公交線路以及火車北站-新都寶光寺的301路公交。遠郊公交線路主要通往金堂縣、雙流縣和崇慶縣。比如:201路(火車北站-金堂縣趙鎮)、202路(火車北站-金堂縣土橋鎮)、210路(九眼橋-雙流縣華陽)、211路(九眼橋-雙流縣正興鎮)、214路(鹽市口-崇慶縣三江鎮)等,這些老線路現在很多人都不曉得,現今大部分線路已經不復存在。
對於這些老線路的歷史和現在,我會在後期陸陸續續為大家奉獻。
現在我們來說說上面這張圖片,這張圖片拍攝於成都東門的九眼橋,這輛公交車正是當時的14路,從九眼橋經老成渝路到龍泉驛,由於那個時候交通不便,人民遠距離出行還是要靠公交車。
龍泉驛有著水果之鄉的美譽,當時有很多沿線的農民會乘坐14路或者37路把自家種植的葡萄、桃子、李子、梨兒等帶到城裡來售賣,於是就出現了公交車頭、車後,甚至車頂搭載農民的籮筐或者生活物資的場景。這個場景,在當時的郊區公交線路很常見。因為當時的郊區公交線路票價都很便宜,乘坐14路從九眼橋到龍泉驛也就幾毛錢,近點的只要幾分錢。
其實呢,上面這個公交車所搭載物品還不算什麼,尤其是從成都發往金堂的遠郊公交車,那個架勢才嚇人!從金堂到成都車頂上滿滿的雞鴨、豬以及水果,返回金堂車頂也是電視機、冰箱、踏花被……
我們再回到這張圖片,圖片中的14路公交車開通的歷史很長,直到現在大體線路也幾乎沒有怎麼變化過。在90年代中期,為了配合成都公交線路編號調整,從九眼橋-龍泉驛的14路公交車變更為218路。隨著九眼橋的規劃和建設,218路公交車從九眼橋撤離,調整到了現在的成仁公交站。218路最開始實行的是階梯票價,全程3元,後來進行了公交融合統一票價為2元。
原來的14路公交車客流量很火爆,車車爆滿。但是,隨著交通的發展,現在龍泉驛也開通了地鐵2號線,乘坐218路公交車的乘客也越來越少了。
成都記事:成都最小的飛地-青羊區體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