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香港的電影市場非常低迷,上映的許多部電影票房大多徘徊在500萬港幣左右,比如讓人津津樂道的《夕陽天使》、《豬扒大聯盟》、《暗戰II》以及《雙瞳》等。而票房超過1千萬的港片又屈指可數,口碑不錯的《新紮師妹》、《天下無雙》與《金雞》等票房都在1500萬左右,張藝謀最具爭議的電影《英雄》雖勢頭強勁,最終也只斬獲了2600萬票房……
彼時,香港電影市場正等待著一部「救市之作」,如同1986年橫空出世的《英雄本色》那樣創造出另一個票房奇蹟。
終於在2002年12月12日,一部由劉偉強執導,梁朝偉、劉德華、曾志偉、黃秋生、陳慧琳等聯合主演的《無間道》在香港首映,上映兩周,其票房便衝破3000萬港幣,並最終以5500萬港幣,成為當年香港電影市場的票房冠軍。
第二年,即在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包攬最佳導演、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等7個重要獎項,之後又在第40屆臺北金馬影展上斬獲最佳劇情片、最佳男配角、最佳音效等5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
《無間道》為何能在商業與藝術上收穫雙重肯定?
1999年,導演麥兆輝萌生拍個臥底片的想法,就是那種有兩個臥底,一個代表黑社會到警察局臥底,一個代表警察到黑社會臥底,說白了就是一個「抓臥底、抓叛徒」的故事。
當時麥兆輝和莊文強就寫了這麼一個簡單的故事大綱,拿給一些大佬看,包括導演杜琪峯以及嘉禾電影公司的老闆等。他們看完都覺得這個概念不錯,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後來還是香港寰亞電影公司的老闆林建嶽先生「稀裡糊塗」地投了這部片子,這才拍了《無間道》系列電影。
那麼,為何一個聽起來並不怎麼吸引人的故事,在豆瓣上居然有87萬影迷打出9.2的高分?
有人說,《無間道》之後,再無港片。
雖略顯浮誇,但它確實是很多影迷心中永垂不朽的經典之作。
就劇本而言,它的偉大已無需贅述,能夠被好萊塢以175萬美金買下版權翻拍,且翻拍版(《無間道風雲》)還可以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這足以證明《無間道》故事的魅力。
另外除了大牌明星們的加盟,更重要的是《無間道》拍出了警匪片的「新」意。
在《無間道》上映之前,香港很多警匪片、黑幫片故事情節簡單、粗糙,而且尤其熱衷於激烈的槍戰大場面戲份。而《無間道》更多的是通過文戲來渲染人心的糾纏、警匪身份的倒置、人世的道義等精神境界極高的層面,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打開了香港警匪題材電影的拍攝新思路。
黃警司在最後的圍堵中為什麼不走一層樓梯,避開馬仔們?
影片中,黃警司(黃秋生 飾)是陳永仁(梁朝偉 飾)的直接上司,也是在警校校長死後,唯一知道其臥底身份的人。
當韓琛(曾志偉 飾)的馬仔們包圍了兩人接頭的那棟樓時,兩人在23層決定分頭離開。黃警司讓陳永仁乘坐頂樓的施工電梯下樓,自己則光明正大地等待電梯。
離別前,黃警司對陳永仁說了一句「餵」,陳永仁轉身下意識地說「啊」。很經典的一場戲,其實這是黃秋生自己加的戲,劇本上並沒有這一句,所以當梁朝偉聽到後,表情有些茫然,但很快他就心領神會了,表演的很自然。
這裡很多觀眾會覺得黃警司不夠聰明,如果他不是呆在23層等待,而是再下一層樓梯,就可以避免和韓琛的小弟們碰面,也就不用死了。
那麼他為何沒有那麼做?
首先,兩人在分開前,曾兩次想走樓梯,但樓梯間嘈雜的腳步聲說明有一部分馬仔在爬樓梯。而電梯又全被佔用了,現在就只剩下頂層的吊船可以安全地到達樓下。
很多時候黃警司看起來只是一個躲在臥底背後坐享其成的領導,但這一次,他把那個吊船讓給了陳永仁,自己選擇留下坐電梯離開,最終成了影片中第一個領盒飯的人。
其次,黃警司在賭,賭這群小弟們不會殺了他,或者說不敢如此明目張胆地殺了他。
畢竟他是香港警司,在公安系統中已經是中高層了,可以說是政府的臉面。
他假裝是來看房子的,若無其事地打電話,與馬仔們擦肩而過,安全走進了電梯。黃警司自己,包括觀眾都覺得他逃過了這一劫。只是在下一秒,快要合上的電梯被一名小弟別開了,眾人衝進去……之後鏡頭一轉,他滿臉是血,重重地摔在陳永仁剛剛走下來的計程車車頂,死不瞑目。
從陳永仁當時震驚的表情上看,他是不相信韓琛敢直接殺警司的,後來劉建明在得知消息後,也十分震驚,同樣他也覺得這樣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
或者從推動劇情發展上來看,黃警司不得不死。要知道黃警司死後,不僅加快了劉建明的反水,因為他擔心膽大包天的韓琛也會幹掉自己。同時,也讓才向他抱怨,「明明說好的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就快十年了老大」的陳永仁,更加焦慮,因為已經沒有人知道自己是警察了。
《無間道》中,為什麼最後是黑警劉建明「大獲全勝」?
記得第一次看《無間道》的結局時,很震驚。
影片的最後顯然是好人陳永仁死不瞑目,「壞人」劉建明(劉德華 飾)不僅活到了最後,還能身著警服對著陳永仁的墓碑敬禮。最重要的是他升職了,成為這場多人博弈中的最大贏家,並如願以償洗白了自己。
乍一看這個結局三觀太不正了。
其實不然。
對於電影《無間道》的結局,原本是有三個設想的。
第一個就是我們常看到的香港版結局。在影片最後,劉建明開槍射殺了另一名黑警大B(林家棟 飾)後,泰然自若地走出電梯,舉起雙手,對著一群真槍荷彈的警察高聲說著「我是警察」。
後來陳永仁的警察身份雖然被警方證實,死後得到厚葬,但劉建明是黑警這件事似乎沒被任何人懷疑過。於是,在陳永仁、黃志誠、韓琛死後,唯一活下來的他,終於實現了自己曾在天台上對陳永仁說過的話,「以前我沒得選,現在我想做個好人。」
可是手上沾滿鮮血的劉建明,真的能洗白嗎?
影片戛然而止,這是香港警匪片十分熱衷的開放性結局,給觀眾留下更多思考的餘地。
想想韓琛的那些錄音帶是不是真的被大B全部銷毀了,另一方面劉建明或許並不是真的想做警察,他只是享受做警察的那種清白感。從《無間道》系列電影中,劉建明開槍都是下意識爆頭可以看出,他的骨子裡還是一名冷血殺手,始終有股黑社會的狠勁。
第二個是馬來西亞版的結局,陳永仁突然被最後冒出來的另一名黑警大B射殺,劉建明從錯愕中清醒過來。他和大B一起走進電梯,然後響起幾聲槍響,電梯的門再次打開時,大B已經死了。香港警察趕到,拘捕了劉建明,一個「邪不勝正」的圓滿結局。
這個版本很好的承接了《無間道3》的劇情,劉建明接受警隊內部調查,被架空職權。
這兩個結局都是《無間道》攝製組拍攝的正版結局,只有第三個設想沒有被拍出來。即劉建明走出電梯後,警察圍上來開槍射擊,劉建明身中數槍而亡。
這個版本也是編劇麥兆輝覺得最爛的,他說:
我覺得香港這個版本比較好。生活在無間地獄中的人會不間斷地承受痛苦,劉建明雖然沒有被捕還升了職,但他內心承受的痛苦將無止境地發展下去,這也正是『無間』的意義之所在。而馬來西亞版本明顯消弱了這個含義,劉建明雖然被捕了,但他的痛苦也將由此結束。第三個版本太爛,我們就沒用了。
是啊,對劉建明來說活下來並不代表著勝利。還記得無間道片頭的一句話嗎?「受身無間者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這裡的「不死」不是對劉建明的獎賞,恰恰是一種詛咒。
劉建明多活的每一天都要接受內心無休止煎熬之大劫,在光明與黑暗的夾縫中受盡折磨。這就是為什麼站在陳永仁墓碑前的劉建明會再一次說出「我想跟他換」的話。
—— 完 ——
作者簡介:希小小,90後自由職業者。願用溫暖的文字,與你分享來自電影的感動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