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4時13分,由航天科技四院提供四級固體發動機的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新技術試驗衛星G星、新技術試驗衛星H星送入預定軌道,「一箭雙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發射,長十一火箭實現了三個「首次」,即首次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火箭發射任務;首次採用2米直徑整流罩;首次採用全新信息化發射平臺實施發射。火箭採用「三平一垂」的冷發射方式,即水平對接、水平測試、水平運輸、整體起豎後垂直冷發射。它全長20.8米,箭體直徑2米,重約58噸,能提供約120噸的起飛推力,其低軌能力達到700公斤,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00公斤,可滿足80%以上小衛星的發射需求。
這是該型火箭2020年執行的第一次宇航發射任務,發動機經過筒箭組合進行長途運輸,同時由於發射載荷變化,發動機經受住了更為嚴苛的環境考驗。此次任務的圓滿成功,充分體現了固體動力系統極強的任務適應性和高可靠性。
針對此次發射使用的固體發動機,四院型號隊伍嚴上加嚴、細上加細,精益求精,集中資源和力量,開展了多輪質量風險辨識,細化分析產品各組件及試驗發射流程,型號兩總和設計師們深入生產製造一線,查閱產品的原始數據,確保試驗萬無一失。
同時,此次任務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時刻,型號隊伍嚴格落實各項防疫措施,採取試驗隊員包車集體進駐發射場,前後方遠程交流進行技術質量把關等措施,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發射任務的雙勝利。
據悉,四院從2008年開始,率先開展了120噸整體式大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關鍵技術研究。2009年3月,120噸大推力整體式固體火箭發動機關鍵技術考核地面熱試車取得圓滿成功。2012年,長徵十一號火箭正式立項啟動研製。
自2015年首飛以來,長徵十一號火箭9次發射全部取得圓滿成功,其中包括1次海上發射、8次陸地發射,共將39顆衛星送入太空,作為目前我國唯一一型兼可在海上和陸地實施發射的火箭,長十一實現了連續9次高精度入軌、連續9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9次零窗口準時發射,展示了長十一火箭高可靠性、任務適應性和多樣化發射能力,標誌著該型火箭高質量保成功能力再上新臺階。
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 通訊員 魏小青 李巧雲/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供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