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伍德斯託克,當樂隊的夏天沒有手機時

2021-01-09 界面新聞

作者|seamouse

作為一名滿世界流竄的旅行者,我的電腦桌面那個2019旅行計劃文檔裡,幾乎有著一個完整的「樂隊的夏天」。

7月1日,希臘塞薩洛尼基,世界音樂超級傳奇Dead Can Dance現場;7月11日-7月14日,馬德裡Madcool音樂節,遠超Fuji Rock的巨星名單裡,有著最期待的The Smashing Pumpkins、The Cure、Chemical Brothers……;7月20日-7月22日,葡萄牙法羅重型機車大會,包括Within Temptation在內的一眾歐陸金屬名團;8月初,義大利多洛米蒂山區,管樂音樂節;回國休整一周;8月16日-8月19日,紐約州Watkins Glen鎮,Woodstock 50!

後來呢,僅僅實現了第一個願望,看完Dead Can Dance迷幻現場後4天,我在愛琴海一個小島出了導致失憶的嚴重交通事故,幾天後在醫院醒來時,The Cure正在馬德裡高唱著,Madcool報廢、摩託重金屬報廢、山區管樂報廢,至於伍德斯託克50周年,早於我受傷之前,就自我報廢了。

早在4月底,贊助商電通集團就發表聲明,「儘管我們已經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並作出相應承諾,但現在我們不相信這場音樂節的製作水準能配得上伍德斯託克這一品牌。」創始人之一的Michael Lang委屈哭喊著「電通沒有權利單方面取消音樂節」,然而無論是重尋金主還是更換場地,也一次次吃了閉門羹。見此亂象,原來訂好當期的大牌Jay-Z、Miley Cyrus以及真正參與過50年前狂歡的SANTANA,都紛紛宣布退出。死撐面子到8月1日,主辦方才總算宣布,「因諸多不可預測的技術原因」,50周年音樂節取消。幸好,即便已至原定演出時間半個月,票務並未開張。

其實,即便50周年音樂節不取消,若沒能蹭到門票,我估計也不會去。一來,自1999年第三屆官方伍德斯託克以來,一直有著「重辦毫無意義」、「淹沒於大小音樂節間」的反對聲音,讓五十大壽也實在不可能招攬太多大牌,也就是說,伍德斯託克作為音樂節本身,黃金時代早過去了;二來,每個人都活在自己少年的音樂記憶中,對於跟隨了重金屬、Grunge和英倫搖滾成長的我,真正讓荷爾蒙爆棚的是「Woodstock1999」裡那些朋克、新金和電音樂隊,而那個神話般創世紀的伍德斯託克1969,也就是些歌詞激越曲調寡淡的抗議民謠,屬於爺爺奶奶們的黃金時代,而今天的Jay-Z,對我來說就是Diss和雙押的新潮玩意兒,根本不屬於「樂隊的夏天」。

重看伍德斯託克1969那部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會發現那個近50萬人的三天三夜派對之所以成為經典的永恆,除去在烽火連天的世界上建立起一個「愛與和平」的音樂烏託邦之外,更直觀的感動,來源於畫面裡真正跟隨臺上舞動、真正享受音樂的青年們,而他們之所以能如此投入,是因為,沒有手機!

紀錄片《伍德斯託克音樂節1969》劇照紀錄片裡的舞臺部分,是以Richie Havens一曲「帥氣喬尼」開場的,黑人老哥的每一次掃弦,都會引來臺下角度和幅度不同的扭動,那時的人們,是能被音樂驅動的發條玩具。不久後,農場外圍的鐵圈被擠塌,主辦方乾脆將其全部拆走,讓音樂節徹底變為免費。畫面裡僅著文胸的女孩們集體表演起先鋒戲劇,舞臺間歇期有人上臺聲援因持有少量大麻而被捕的社運分子,繼而被登場的The Who吉他手趕下舞臺。怎麼都能一呼萬應,怎麼都能集體狂歡,全因場地裡的青年們沒有手機。換成現在,黑夜裡唯一能讓手機準確配合舞臺效果的,恐怕就只有熱門動聽慢歌時,明星呼籲觀眾打開手機燈光揮舞那刻吧,而以前製造群星效果的,還是打火機。

50年前壓軸的,可以是瓊·貝茲(Joan Baez)這樣緋聞和政治態度都同樣精彩的民謠歌手。她告訴大家,(和鮑勃·迪倫掰了後嫁的那個)丈夫正在聯邦監獄裡絕食抗爭,為此她唱了一首《Joe Hill》,關於那個創辦工會、組織抗議、卻被誣陷殺警,而被判處槍決的工運英雄,一個曾出現在我國1984年版初中英語課本裡、後來卻被刪除的人物。

李安《製造伍德斯託克》劇照無論是重看紀錄片,還是再刷李安於40周年時拍的那部《製造伍德斯託克》,又或者是翻閱各種音樂和社會史圖書,都會發現,那個神化了的伍德斯託克1969,其實一點都不刺激過癮,吉米·亨德裡克斯沒有點燃吉他,沒有「地獄天使」這樣毆打甚至謀殺觀眾的「保安團」,維持秩序的警察坦言,「這些奇裝異服的觀眾,是我職業生涯中碰過最有禮貌的年輕人。」臺灣作家張鐵志在1999年的《南方周末》上就寫過,《伍德斯託克其實什麼都沒發生》。

也正因此,伍德斯託克1969才真正完美契合了「愛與和平」的口號和主題,才被後世當作降世的神跡,給予無比的崇拜和懷念。畢竟,按電影《暴雨將至》裡經典臺詞,「和平只是例外,戰爭才是規則」。

相關焦點

  • 伍德斯託克音樂節:只有一次,音樂拯救了世界
    「只有一次,音樂拯救了世界,那就是伍德斯託克。」研究美國20世紀60年代文化的《伊甸園之門:六十年代的美國文化》作者莫裡斯·迪克斯坦這樣寫道。1969年八月的夏天,全美國的年輕人都在湧向一個叫貝塞爾的小鎮參加音樂節。小鎮的居民擔心成群結隊的嬉皮士、酒精、毒品和狂歡會是一場災難,會徹底毀掉自己的家園。
  • 重慶文體新力量|剛從《樂隊的夏天2》上鎩羽而歸的重慶本土樂隊...
    萬佳豪回憶,到了2017年自己在磁器口駐唱碰到聰聰時,「霓虹花園」已經開始招募吉他手了,「我說試試吧」這一試就玩到了一起。鼓手趙陽則有點半途改行的意思。他最初接觸音樂是從學木吉他開始的。「後來,我的老師給我看了伍德斯託克音樂節科恩樂隊的演出。」趙陽說,自己完全被震到了,「臺下好幾萬人跟著他們音樂的律動pogo(指伴隨著音樂節奏蹦來蹦去),那時第一次萌生出想要組一個樂隊的願望。」
  • 50年前那場音樂的夏天,主角是50萬年輕人,還有那次擁抱
    因為沒有名氣,要想讓樂隊經紀人搭理,只能用錢砸——他們用高酬勞搞定少數大牌,再以此連環撬動其他人。 他們想的口號很不錯,「鄉村的快樂周末,臨時的自治村莊」——但計劃最遭村民們反感。 因為 伍德斯託克沒有大片空地,他們先是在50公裡外的沃基爾談下一塊工業空地,但當地居民討厭嬉皮士,強烈反對。
  • 《樂隊的夏天2》開播!幾乎所有樂夏的樂隊都在杭州萬塘路燃燒過
    過去的十年之間,痛仰、刺蝟、盤尼西林、click15……那些盤桓於獨立音樂榜單的樂隊,都曾在這略顯逼仄的舞臺上演出過。數不清的夜晚,這裡充斥著不屈、反叛、躁動的旋律以及年輕人聲嘶力竭的吶喊。《樂隊的夏天》第2季今晚開播,去年燃燒整個夏天的樂隊,幾乎都曾經在杭州萬塘路燃燒過。
  • 樂隊的夏天≠搖滾樂的夏天,那你覺得中國樂隊的夏天來到了嗎?
    上一期,曲響菌看了《樂隊的夏天2》後,寫了一些個人對中國搖滾樂現狀與未來的一些感想,引來眾多的評論。在此,非常感謝網友們熱情、真誠的留言。特別是一些網友的評論很專業,很有思想性和引導價值,曲響菌在想,如果《樂隊的夏天》裡的樂評人是你們這些人的話,那再怎麼的也能把《樂夏》的品位拉高一個層次,而不至於因為那些「油膩」的樂評人而被眾網友集體吐槽。
  • 夏天結束了,樂隊沒有:推薦幾部樂隊題材的漫畫
    算是蹭一下樂隊的夏天,推薦些樂隊題材的漫畫。愛聽流行音樂的無害青年,卻是死亡金屬樂隊主唱克勞薩二世,臺上表演時性情大變:仇視人類、反社會。漫畫創造了很多政治不正確的梗,比如 1 秒鐘唱出 11 個 rape,放到現在,可能會收到不一樣的評價。
  • 《樂隊的夏天2》不僅有音樂還有感動,這些樂隊值得收藏
    「一期一會不是沒有未來,是一種有質感的,對人生的期待,不會降低情感的濃度。但是會讓我們的人生,變得特別有意思。」夏天的快樂回來了猶記得樂夏還沒開播之時,觀眾翹首以待第二季的播出,日日蹲守官博,瘋狂轟炸催促更新。
  • 《樂隊的夏天》收官了,樂隊請你別散場!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這一天終於來了。昨晚,《樂隊的夏天》播出收官之戰,樸樹開場獻唱一首《No Fear In My Heart》喚起全場動人氣氛,唱完後他說:「到點兒了,我得回家睡覺了。」那是錄製當晚的23:55。
  • 《樂隊的夏天》變成「撈五條人的夏天」,這個「土味樂隊」你愛了嗎
    #被五條人笑死#、#五條人表情包大賽#、#五條人淘汰#、#五條人復活#、#五條人改編Last Dance#……從淘汰-復活-淘汰……甚至被大家戲稱,《樂隊的夏天》都要變成「撈五條人的夏天」了。其實「五條人」就是一個今年參加了《樂隊的夏天》的樂隊,而這個樂隊吧,比較慘,總是處於淘汰的邊緣,參加一次pk就被淘汰一次,關鍵在於這個樂隊人氣還特別高,大家又不想讓五條人淘汰,被淘汰的樂隊可以由觀眾投票而復活,所以觀眾就要反覆去撈五條人,把已經淘汰的五條人又重新撈回來。五條人這是有什麼魅力?
  • 《樂隊的夏天》,是否能阻止樂隊的衰落?
    隨著時代的更迭,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對於樂隊這一種類的團體已經是慢慢的陌生了。現在的年輕人普遍認為樂隊只停留在了8090年代,現在樂隊這一套已經在如今的音樂圈已經不那麼吃香了。有些知名度的新興樂隊可謂是很少很少。
  • 《樂隊的夏天2》以多元音樂開啟燥熱夏天
    大張偉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第一期中一改往常嬉笑的風格,一席感慨贏得眾人掌聲。這個夏天可以說給了樂隊這麼一種機會——讓小眾音樂走向大眾,讓地下樂隊走向主流。由愛奇藝出品、米未聯合出品並製作的原創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播第一周就衝上貓眼全網熱度排名榜首,豆瓣評分達8.3分。不得不說,第二季是有驚喜的。
  • 33支樂隊集結,明晚《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啟躁燃夏天
    7月25日,《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將登陸愛奇藝開播,首播兩期。節目由周迅、大張偉、張亞東、馬東擔任超級大樂迷。《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陣容強大,33支樂隊中,有「正在巡演」的人氣樂隊,有「沒聽說過」的年輕樂隊,也有「消失很久」的老炮樂隊,每一支都很有看點,讓人十分期待。
  • 《樂隊的夏天2》樂隊陣容
    說實話,我在這張單子上挺期待,我把單子上的樂隊都梳理了一遍又一遍。所以,如果這個列表是八九不離十,那麼在節目廣播之前,將被視為您的植草之地。當然,即使這不是真的,咱就如果你聽更多的新樂隊,也許你喜歡他們。如果《樂隊的夏天》不再出現,夏天就快結束了。
  • 這平淡如水的夏天,因為《樂隊的夏天》而火熱
    《樂隊的夏天》決賽主題創作「夏日」,唱響「夏日終曲」回想起來,《樂隊的夏天》一開始並不被人看好。第一期播出之後,很多人略反感於馬東「裝傻」式碎碎叨叨以及高曉松「高高在上」式碎碎叨叨,而首期出場的樂隊裡,並沒有給人太多驚豔。
  • 燥熱的夏天是屬於樂隊的夏天!第二季33支樂隊集結完畢!
    樂隊的夏天陣容終於官宣啦今年有周迅的加盟~超級期待第二季超級大樂迷——一位不愛說話,一位總在說話還有一位高冷帥氣,最後一位總被噎的說不出話——周迅、大張偉、張亞東、馬東>《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你愛的樂隊來了嗎?
  • 樂隊的夏天告訴你:組樂隊你就活該窮
    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後文簡稱「樂夏」)熱播過半,面孔、痛仰、新褲子、反光鏡、旺福等老牌樂隊的現身,給80 90後們帶來一大波「回憶殺」。當《再見傑克》、《夢》、《別再問我什麼是迪斯科》等旋律響起時,「又喪又燃」的搖滾精神讓舞臺光芒萬丈,但光芒背後的他們卻在艱難維持「音樂與生計」的平衡。
  • 達達樂隊木馬樂隊又相愛相殺!《樂隊的夏天2》歌單上線酷狗音樂
    8月29日,《樂隊的夏天2》第九期持續高能,1V1改編賽下半場愈發白熱化,全程「神仙打架」,為樂迷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樂隊盛宴。節目音頻已同步上線官方音樂合作平臺酷狗音樂,一起享受非同一般的音樂瞬間。在1V1改編賽即將落下帷幕時,四位超級樂迷按慣例開啟「加賽」,選擇了達達樂隊、五條人這兩支樂隊進入「Call out」環節,爭奪十強名額。
  • 《樂隊的夏天》:這個夏天,你們騙了我太多的眼淚。
    我從未想過,短短一個夏天竟會讓我對樂隊產生如此濃厚的興趣;我相信這個夏天參賽的樂隊也從未想過,自己會對這場音樂遊戲變得如此徹底的沉迷。《樂隊的夏天》剛播出時好像並不受待見,樂隊好像離我們的生活很遠,樂隊對於現在絕大部分人來說,不陌生但也不熟悉。
  • 《樂隊的夏天2》陣容預測,這10支樂隊呼聲最高,他們什麼來頭?
    《樂隊的夏天》去年以8.8的豆瓣評分完美收官,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驚喜,如今第二季錄製在即,網友們紛紛在開始預測參演樂隊。 達達樂隊是中國內地第一支,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隻籤約全球五大唱片公司的中國搖滾樂隊,在那個「黃金時代」,他們幾乎是唯一被主流接受的搖滾樂隊。 2019年的夏天,他們在音樂節重聚,彭坦說:「我們是一直來自20年前的武漢樂隊,抱歉失聯了這麼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