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白衣天使出徵》(劉曉/撰並書)
春節是一年之歲首,也是中國人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春聯、福字、魚字、燈籠和窗花等等構成了紅色的喜慶元素——「年紅」。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上貼「年紅」的時候,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對美好未來的嚮往,也表達了人們希望避邪除災、迎祥納福的淳樸願望,更重要的是意味著春節正式拉開了序幕。
《禮記》有曰:「福者,百順之名也。」《韓非子解老》亦認為「全壽富貴之謂福」,民間還有「一福壓百禍」之說。從字形來看,福字由「一口田」組成。「民以食為天」,在中國古代農耕社會,擁有一寸自己的田地可以男耕女織就是「福」,可見人們對「福」的最初觀念。有時候「福」字可以倒著來貼能討得一個好彩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福」到(倒)了。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2020年春節前夕,我去逛年貨一條街的時候,看到各種各樣的春聯和紅色的「福」字,有的鑲著金邊,有的閃著星光,有的鴛鴦戲水、喜鵲登梅、年年有「魚」……無不華美喜慶,紅紅火火,「福」光四射,讓我感覺到人們辭舊迎新、喜氣洋洋的美好氣氛。記得當時我無意中看到一張大紅的「福」字,字體剛勁有力,最適合貼在門前。
「哇,這『福』字,上下左右還畫著四隻小鳥呀?」我驚奇地說。
「耶,那不是小鳥,是蝙蝠。蝙蝠,寓意『遍地有福』啊。」賣年紅的人高興地對我說。
「哦,是嗎?」我看著極富情趣和藝術化的「蝠」和「福」,知道所有這一切,寓含著人們對幸福多麼強烈的追求和嚮往啊。
「四個蝙蝠再加一個『福』字,正好是『五福』,也就是『五福臨門』的意思,你就買這張吧,這張最喜慶。」賣年紅的人極力向我推薦。
其實,蝙蝠的圖案不僅僅出現在「年紅」中,還存在郵票裡,在很多雕刻、飾品中也常見蝙蝠造型。中國北方某些地區還流行將饅頭捏成蝙蝠形狀,其意是「福」;許多絲綢錦緞也多有蝙蝠圖案,其意同樣在於求「福」;民間常見一群蝙蝠在海上飛翔的繪畫,此寓意「福如東海」;有些生意人還將蝙蝠圖案作為自己的商標,那是對人們求「福」心理的一種迎合;大江南北,一些園林、庭院中其實蝙蝠的身影也是無處不在的。據說某省有個地方一座古宅的牆壁上,保存了一幅明清時期留下的大型「福」字圖案,全圖筆力遒勁,流暢自如,工整靈活。「福」字的左上部分畫的是「回頭鹿」,下方連著一隻展翅飛翔的生靈——蝙蝠。
是的,由於「蝠」與「福」同音,有著祈福保平安的寓意,從而自古以來蝙蝠便得到人們的喜愛,人們把它作為吉祥的象徵畫在「年紅」上,鋪在庭院的地面上,雕刻在門梁、屋脊上、牆壁上等等。於是,蝙蝠在中國民俗中也發展成了一套完整的「福文化」。「福文化」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文化之一,是中國吉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蝙蝠登堂入室可能會讓你驚嚇不已,老人卻笑著告訴你:「不用擔心,好兆頭,好兆頭啊。自來福(蝠),不是很好的意頭嗎?每年上萬人老遠跑到公廟請風車,不就是想把意頭請回家,祈求轉運,來年順境麼?」
其實,蝙蝠這個生靈,從外表看其面目似乎有點「不討喜」,就因為其名字中有一個與美好事物同音的「蝠」字,就被賦予了美好的含義,成為人們祈「福」的標誌,甚至是頂禮膜拜的一種象徵。不僅僅是蝙蝠有這樣的良好「待遇」,有些動物也向來普遍受歡迎。比如鹿便被視為「祿」的象徵,蜘蛛則被視為「知足」(常樂)的象徵,人們常吃的魚也被視為「年年有餘」的象徵……人們總是善良的,希望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諧音的一些詞彙,不僅能寄託美好願望,還能帶來真正的好運。這種心理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2020年是鼠年,你知道最流行的一條祝福語是什麼嗎?——鼠年來臨,新的一年裡祝福你,鼠(數)不盡的財富,鼠(數)不盡的快樂,鼠(數)不盡的祝福,運氣鼠(數)你最旺,身體鼠(數)你最棒,長相鼠(數)你最漂亮,鈔票鼠(數)不勝鼠(數)!
但是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人類喜歡吃各種野味,希望通過食物大補身體,有些人為了某些惡俗的趣味,就大量掠殺蝙蝠,於是千百年來祖先從未吃過的東西,有朝一日竟然成了某些人的盤中美食。還有什麼是不可以吃的呢?天上飛的除了飛機,地上有腳的除了凳子。誰是「第一個吃蝙蝠的人」已經無法考證了,但據說食蝙蝠肉、喝蝙蝠湯在某些區域已經推崇和流行好長時間了。蝙蝠湯還被美其名曰「蝠壽湯」,寓意「福祿壽齊全,望長命百歲」。這是大武漢一個海鮮市場的招牌菜,有甚者還連同蝙蝠內臟製成「蝙蝠刺身」,幾乎是整隻蝙蝠帶著毛烹煮,翅膀還是張開的,端在餐桌上還是立著的……如果說在非典之前,有些人喜歡吃點像果子狸那樣「稀奇」的東西滿足口腹之慾也就罷了,可是經歷非典的慘痛教訓之後,依舊有些人冒著生命危險去吃野生動物,甚至打起了蝙蝠的主意,努力打造「蝠壽湯」的招牌,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2020年春節即將來臨的時候,那些人喝了「蝠壽湯」的人先後攤出了大事,有些中毒了,有些發燒了,有些倒下了,有些甚至已經長出翅膀飛上天堂了,而更多的則把那種致命的「人傳人」的病毒傳播給很多無辜的人們。一群人喝湯,全國人遭殃!十幾億人跟著倒黴,一場大範圍的「新冠肺炎」瘟疫就這麼隨著春運人流的擴散遍布了大江南北讓人措手不及。每天傳來確診、重症和死亡的數據,人心惶惶。「蝠疫」瞬間讓國人陷入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連傳統的春節都無法正常度過,奮鬥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有些甚至付出了生命。這場洶湧的不期而至的疫情,其兇險程度及影響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蝙蝠有錯嗎?沒有。蝙蝠是翼手目動物,也是哺乳動物中惟一的空軍。實際上,人類與蝙蝠的交集並不多,蝙蝠憑一己之力封印了病毒千年,晝伏夜出,扮演一個孤獨的潘多拉盒子。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蝙蝠分布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居多,數量佔了哺乳動物的五分之一。它們吃害蟲,是人類的益友,雖然體內帶有大量病毒,但不是有害生物;它們高高地站在哺乳動物進化鏈頂端,離人類的居住場所很遠很遠,幾乎傷不到人類;它們選擇在幽暗潮溼的山洞生活,只要人們不主動去招惹它們,它們根本不會來打攪人類。而且,更重要的是,我覺得蝙蝠已經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長成一副「黑山老妖」的模樣,就是想暗示人類「不要把我們當作食材哦,我們哪裡像食材嘛?」可是萬萬沒想到還是扛不住被人類吃掉的命運。
既然蝙蝠逃不過人類的魔掌,成為了人們的口中食、盤中餐,這些無疑給致命病毒傳播帶來了極大的隱患。《老子五十八章》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由武漢擴散到全國各個角落,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打破了人們生活的正常秩序。節日過後很長時間疫情還在繼續,人心惶惶工廠無法開工,商店無法營業,學校無法開學,經濟發展也造成了沉重的打擊……這難道不是——「『蝠』兮禍之所伏」嗎?
教訓是深刻的。一次次經驗也告訴我們:不能和動物和諧共生一定會有嚴重的後果,亂吃野味終會釀造悲劇。人類要有人定勝天的決心,更要有敬畏自然的覺悟,不要有覬覦「野味」的貪念。人類和動物一定要和平相處,如果哪天不平衡了,動物界就要向人類反撲。給野生動物一塊讓其自由自在生長、生活和生存的環境,不打擾它們,不要讓它們按人的意志、思維、行為方式來生活,是人與動物最好的關係,也是人對動物的尊重和對它們的最好關愛和保護。
對研究病毒的學者來說,蝙蝠的身份十分特殊,因為它們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8800萬年,幾乎和恐龍同時代,它們的進化歷程複雜,它們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長度遠遠超出人類。我們沒有辦法也沒有權利把蝙蝠消滅,最好的辦法是不要惹它,更不要想著法子去吃它們。多少年來,「蝠」沾「福」的光,「蝠」隨著「福」,一起「飛入了尋常百姓家」。每年春節前把「五福臨門」掛在自己門上的人家,全國一定不計其數,但是一款「蝠壽湯」卻讓國人遭了殃。
面對疫情,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局外人。雖然我們不能像醫護人員那樣戰鬥在第一線,但我們依然能從自身做起,增強防護意識,做好後勤保障,儘可能的不給國家添亂。「蝠」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多難興邦。但願黑暗儘快過去,黎明的曙光如約而至;但願以後每年春節,「年紅」高高地掛在家家戶戶的大門上,天增歲月人添壽,每一國人都可以吉祥安康,瑞氣盈門,五「福」臨門!
本文刊於《中華兒女》雜誌2020年第5期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