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就要迎來國慶長假,這也是大一新生進入大學後的第一個七天長假。
高中的時候想早點離開家,開始獨立精彩、不受羈絆的生活,但上了大學,又會盼著假期早早定上車票回家。漸漸明白父母、明白親情,心甘情願加入到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口遷徙中。
轉眼進入大學也有一段時間了,你覺得大學生活和高中有哪些不一樣呢,大學是否是你曾想像的樣子~
高中時期大家目標非常一致——好好學習,應對高考。大家一起朝著同一個方向發足狂奔,早起上課、吃飯睡覺、考試放假……每天幾乎不幹別的就是學習,計劃表安排得滿滿當當,試卷一張接一張地做。因為我們知道,多刷這一套題、多學這1小時意味著什麼。
但是到了大學,所有人不再有像「高考」這樣的一個具體目標,而是可以自己負責自己的將來,每個人的忙碌都由對將來的規劃組成:我將來要做什麼,如何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包括什麼,很多大學生都一無所知。
在大學這個舞臺上,每一個角色都可以綻放光彩,你不必活成老師家長喜歡的模樣,而是選擇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四年。
高中是一群人的高中,大學是一個人的大學。
高中除去吃飯睡覺,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教室度過,幾十個人擠在一間教室,每個人能有自己的固定座位。課餘飯後和前座後座打鬧拌嘴,和同桌鄰桌談天說地,成了難得的快樂時光。班主任會在月考或者期中考試後,給大家換座位。
每次換座位都是驚動全班的大事,老師一貼新座位表,大家都爭先去看自己的位置,自己被安排到了第幾排?誰成了自己的新同桌?一張薄薄的座位表承載了全班的關注和期待。
到了大學,上課像趕場,一天輾轉數個教學樓和教室,到了教室,學霸佔領前排,學渣包攬後排,遲到的學生見縫插針,其他人隨緣找座位。
沒有固定教室和座位,班級概念變得模糊,學習少了些儀式感,一下課大家都只和坐一起的室友交談,那些同學之間忙裡偷閒的小插曲再也尋覓不到了。
上高中時班主任冷不丁出現在門後面,偷偷觀察我們有沒有認真聽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教導主任抓你穿校服、出早操,但是到了大學,學習是課時制的,每門課的老師一周也見不了幾次面,還有一兩百人一起上課的壯觀場面,老師叫不出你的名字太正常不過了。
高中考試不及格老師可能會找你談話,而大學不及格會掛科、補考、重修。相較於高中,我更喜歡大學,大學我可以做我喜歡的事情,我覺得很幸福很充實,不像高中我一頭栽進學習苦海,過得很累。但高中三年也是我人生的寶貴經歷,是藏在心底的那種珍貴。
高中的我們可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算得了三角函數,解得出高次方程,記得住氣候洋流,背得出歷史年表.....博學的我們一跨入大學校門,可選擇學習的課程更加多元,我們不再僅限於書本上的知識,更多地投入到實踐中去。
所以不論是高中還是大學,它們都是我們的人生階段,不同階段所經歷的人和事不一樣,我們也在經歷中不斷地成長。